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345章 汤平问道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45章 汤平问道

    第345章 汤平问道
    四王八公是开国功勋,大周国初主要的政治势力,那时候文官还没有崛起。
    到了太上皇刚刚登基的时候,多年来一并分化打压四王八公。
    所以贾府的上一代当家人贾敬,极其坚定的支持义忠亲王,从而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过那时候的贾府是勋贵里的旗帜门面,当时太上皇考虑稳定,并没有赶尽杀绝。
    贾敬出家,同时交出京营,从这时候起,贾府再也没有接触过兵权。
    贾府的后手是王子腾。
    王子腾当初还年轻,太上皇比较喜欢,所以没有反对此举,毕竟太上皇也不好把勋贵们逼得鱼死网破。
    然后。
    王子腾野心大,见皇帝的权利一日稳定过一日,便利用自己手里过渡的权利投靠了忠顺亲王。
    京营节度使再好,不是他王家的。
    换个重要军镇的节度使,是王子腾一直想要的。
    自己努力了一辈子。
    倒头来一场空,而眼前的后辈,才三十岁的王信,他已经是一路总兵了,很有希望成为坐镇一方的节度使,王子腾又恨又不愿意放弃。
    “你斗不过张吉甫的。”
    王子腾认真道:“何况还有本地的一帮大户,光一方就不是你可以轻易斗过的,何况是双方一起斗你,趁着现在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可以帮你一把。”
    “怎么办?”
    王信故意问道。
    听听也无妨,看看王子腾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王子腾见有戏,更加有了精神,犹如指点后辈似的,分析道:“皇帝身边的困境,导致他非常缺乏兵权,那边必然会重视你。”
    这倒没有意外。
    也是自己一直不怎么急的原因。
    因为林如海和贾政的关系,虽然自己与张吉甫合作了多年,但是自己始终没有投靠张吉甫,那么按照原来的脉络,就算皇帝依然胜出,对自己并不会有影响。
    反而因为缺乏兵权的原因,皇帝初期甚至会重视自己。
    其实这些事情倒不复杂。
    复杂的是如何让大家都看得到的道理,却不会阻拦自己?
    成人之美这个成语,实在是美好的期望。
    官场上不阻拦就是极大的恩情。
    因为官员最大的能力只是坏事而已。所以坏你的事,坏国家的事,才是官员们的本性,不然从何处体现出他们的权利呢。
    在江南的时候。
    自己了解倭寇的优势以及缺点,加上戚继光专克倭寇的鸳鸯阵,以及自己的系统,所以能办到普通人办不到的事。
    因此没人阻拦自己。
    然后京营、再然后大同
    没有怎么变。
    就是因为自己“够便宜”、“好品质”、“易售后”。
    如此高性价比的生活必需品,任何家庭主妇都难以拒绝,何况张吉甫如此难,他越难,越拒绝不了使用自己的诱惑。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自己和张吉甫的共同利益,终归走到了尽头。
    自己已经是总兵了。
    张吉甫给不了自己更多,同时随着自己的权利和实力,自己的看法和举动,也必然波及到朝廷,从而影响到了张吉甫。
    如朝廷要阻止流民入京,派了军队去镇压。
    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朝廷的目的就达不到,这就是自己如今的地位带来的后果。
    流民入了京,打破了一些美好的谎言,揭开了一些事实,对诸公而言,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是火上添油的麻烦事,属于没事找事。
    本来事情就多,自己还生事。
    看不到就是没事,谁把事捅破,让他们看到了,这就是生事。
    属于没有担当,不够稳重,不识大局
    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官帽子,别人肯定就会反击,所以自己也就被弹劾了。
    其实这种事以前也有。
    只不过自己以前身份低微,言语行动传不到朝堂上,以前被林如海化解了,后来京城里又有贾政他们这帮人帮忙。
    无论是谁。
    没有人帮忙是不行的。
    所以王信选择了林如海和贾政,而不是贾赦王子腾他们。
    这叫做因人成事。
    后世投行很经典的理论,投资投的最终是人。
    “你又一次欺骗了太上皇,真不怕太上皇动怒?”王信已经猜到王子腾的目的,心里不以为然的同时,更好奇王子腾是怎么想的。
    王子腾愣住了。
    “你没有想过?”
    见状,王信更加惊讶。
    王子腾摇了摇头:“太上皇太老了,前几日为了向外界证明故意要去打猎,结果人都没有出现,皇帝一定会赢。”
    这是个赌徒。
    王信心里明白了。
    “我觉得你还是小心一点吧,别天天盯着我,先顾好自己吧。”
    并不是心善。
    外人为何忌惮贾政?
    贾政能有什么能力,一个品性不错的正人君子而已。
    谁会怕好人。
    不就是因为四大家的招牌么。
    虽然是好几个篮子,但那也是一个牌子的篮子。
    对自己目前而言,四大家的招牌还是有用的,否则随便一个御史都有可能把自己弹劾下马。
    这就是背后有人与背后没人的差距。
    背后没人?
    骂一句御史都能启动大周律,被犯法坐牢。
    背后有人?
    把御史骂成孙子,明晃晃的违反大周律也没事。
    王子腾以为王信是在嘲讽自己,气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指责王信,压低了声音怒道:“你得志便猖狂,如此小人,贾政他们实在是错看了你。”
    王信一脸无语。
    林如海是真病死的。
    写信给林黛玉,接林黛玉回家,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一年多才病逝。
    王子腾死的就是很意外。
    现在想来,以王子腾的赌性和手里的筹码,死的其实不冤。
    太上皇的确不好动皇帝,但是还不好动你王子腾?
    半路上下手最方便。
    大周可是继承了前明的锦衣卫的。
    其实太上皇如果真的利用锦衣卫暗杀王子腾,也更说明有些事情的程度,已经让太上皇不太好光明正大的做事了。
    比如对付一个王子腾。
    以前的太上皇一道旨意即可。
    现在同样一道旨意可以罢免王子腾,但是会给外界传去更不好的看法,影响对太上皇更不利。
    人们会更加怀疑太上皇。
    与王子腾不欢而散,王信希望王子腾不要再来了,不过自己要是没有猜错的话,王子腾大概活不长了,看来结局并没有受到自己的影响。
    其实也对。
    自己并没有怎么插手过京城的皇权斗争,虽然与张吉甫合作,但是都属于边地的事,边地的事情的确很大,但是影响到的是边地,而不是京城。
    犹如明末的辽东,那般的局势凶险,甚至数次攻入京畿地区,依然不妨碍朝堂上的党争。
    所以如果接下来没有意外的话。
    不出三年。
    甚至一二年以内。
    皇帝就要亲政。
    太上皇最大的可能是这两年出了事,很可能寿命到了,毕竟这么大年纪。
    那自己怎么办呢。
    像这次朝廷下命,让军队镇压百姓,这可是古代,而不是后世的新中国,新中国绝对不会有军队对付百姓的事情发生。
    在新中国。
    军队只会保护善良的百姓。
    其实没有了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的斗争,未来的局势恐怕更加不容自己乱来。
    “藏不住了啊。”
    王信在大厅里来回踱步。
    总兵府节堂有规制,布局什么都是差不多的,可能不同的总兵时,会改动一下自己喜欢的摆设,王信没有做过一处变动。
    于是节堂显得空旷又严肃。
    随着自己的职位越来越高,一言一行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容易。
    以前随便说话后果不大。
    现在的话,随便一句话都能轻易传到朝堂上。
    那么自己该怎么办呢?
    平儿有孕在身,为了保护胎儿,王信没有让平儿来通州,同时请晴雯帮忙看顾平儿。
    不曾想平儿放不下王信,自己做主派了晴雯来通州。
    晴雯来到通州的时候,王信吓了一跳,事已至此,只能让晴雯留下。
    刚刚回到总兵府内院。
    晴雯一边为王信换掉身上的官服,一边说道:“贾府里老太太请了御医去给平姐姐诊脉。”
    “平儿身体不舒服?”
    王信急忙问道。
    晴雯连忙笑道:“你这人怎么不等别人把话说完,真的是越来越急躁。”
    见到晴雯的神情,王信松了口气。
    晴雯拍了拍王信,翻了个白眼,拿着脱下来的官服放到一边迭好,边说道:“老太太心细,请御医帮忙看看,御医看完了说都好,平儿姐姐也高兴,派了人来说信。”
    相当于产检了。
    后世普通人都有的产检,在大周只有大户人家才有。
    王信也高兴。
    正准备吃饭,外头来人告知:“大同西军的汤平游击来了。”
    “他?”
    王信看了看天色,“让他来吧。”
    按道理既然天色晚了,应该明天早上来才对,既然来得及,大概是没吃饭的。
    晴雯懂事的退了出去。
    王信的规矩并不大,但是也不至于故意作对,许多无伤大雅的事也会入乡随俗,不过总兵府内院有待客的客厅,而汤平又不是别人,所以王信直接让汤平过来一起吃饭。
    汤平进来后,看清楚屋内的场景。
    王信坐在四菜一汤的方桌边笑向汤平招手,如此平凡的一个举止,汤平仿佛回到了从前,鼻头一酸,低着头快步上去坐下。
    “先吃饭吧。”
    王信也没有废话,两人端起碗筷犹如吃便饭似的。
    王信不怎么喝酒。
    为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汤平他们知道王信的作风,所以平常并不是很喜欢和王信一起吃饭,不过这回不同,正式分开半年,又经历了许多事,特别京城胡同里听到的话后。
    安静的吃完饭,王信带着汤平去了书房。
    此时。
    汤平已经彻底恢复,曾经的感觉又回来了,一切负面情绪都变得无影无踪。
    “你来的正好,免得书信里说不清。”
    王信一脸笑容。
    “什么事?”汤平好奇道。
    “我准备扶持薛家大房,和他们的大揽总张德辉已经谈过,其余的事情都好办,大同那边需要你们的关照。”王信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薛东家好大的胆子。”
    汤平一下子明白了,愤怒道:“他怎么敢的。”
    王信脸色古怪的盯着汤平。
    汤平又明白了。
    无语的坐了回去,根子还是自己的身上。
    汤平有些羞愧,又有些不服,脸色郁开口:“将军以前不是不反对我娶周家的女儿么。”
    “谁不爱美人?”
    王信摇了摇头。“衣炮弹嘛,把吃了,炮弹打回去呗。”
    这说法好。
    汤平一下子挺直了腰杆。
    王信没有多言。
    许多事是无解的。
    大明立国后,原来的穷腿子们不也是娶了大户人家的姑娘,反倒是皇室立下了规矩,皇后只能从小户人家中挑选。
    “将军你打算怎么办?”汤平觉得自己的事好解决,难的是王信,忍不住关心。
    “继续那么办。”
    王信没有犹豫。
    汤平也摇了摇头,提醒王信说道:“恐怕不像以前了。”
    连他都变得举步维艰,很多事情令他气愤,何况到了将军的位置。
    “当时就应该听我的,养寇自重,而且咱们又不是真养寇。”汤平有些埋怨,更多是恨其不争,将军有那么多的手段,偏偏一个不用。
    “你不懂。”
    王信淡然了起来。
    养寇自重一开始都不是真养。
    努尔哈赤的祖上也曾是大明最忠心耿耿的一支。
    所以这一支上疏大明皇帝,想要换个位置更好,资源更丰富,靠近辽东方便互市的位置时,朝廷才轻易的把建州指定给他们居住。
    “根不正,必然会有积弊。”
    见汤平不以为然,王信郑重的说道。
    一件事如果根子不正,哪怕方向是对的,结果最后只会错的更离谱。
    只有行的正坐得直。
    那么许多事就会越来越好。
    因为越是不正,越要要用手段来压制百姓,避免百姓开化。
    犹如大清鼓励八旗读书,但是严禁民间百姓读书,谁敢设私学更是以谋逆之罪抄家灭族。
    所以洋人敢来传教,让百姓开了眼,看了世界,哪怕明知道不敌,也明知道洋人对大清百姓不感兴趣,只对如何压榨大清国感兴趣,而大清也要开战的。
    因为洋人动了大清统治的根基。
    王信最担心汤平,因为汤平最没有规矩,也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难道将军就死忠这狗屁朝廷不成?”
    汤平不满道。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