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意识坍缩论!意识为尊!量子贝叶斯
第605章 意识坍缩论!意识为尊!量子贝叶斯诠释!言出法随?百齐放!经过连续5天的高强度会议,再加上李奇维提出的“布鲁斯的猫”思想实验。
在场大佬们对于量子力学有了更深刻的系统认知。
量子力学这门伟大的理论由以下部分组成:
两大核心概念:量子、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三大数学形式:矩阵力学、波动力学、路径积分。
重要推论: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纠缠等。
学派诠释:
1、概率解释、互补原理、态迭加原理、波函数坍缩。(布鲁斯诠释)
2、.
对于这些当世最顶级的大佬们而言,公理、定理、推论、猜想是需要进行严格区分的。
它们的权威性依次降低。
大佬们在剖析完量子力学的理论框架后,达成了几个共识。
第一,量子力学的两大核心概念属于公理性质,得到所有人承认,无需过度阐释。
也就说,你不需要再去问“为什么世界是量子的?”这种问题。
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二,量子力学的三大数学形式属于定理,得到所有人承认,是正确的。
这三种表述形式,都是在实验和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
并且它们也都得到了实验的验证,属于被承认的理论。
第三,重要推论同样得到承认。
第四,学派诠释是在一二三的基础上,对理论的个人解读,存在错误的可能性。
目前量子力学的唯一诠释是布鲁斯诠释,以概率解释、波函数坍缩为核心理念。
以上这四条共识是什么意思呢?
量子力学理论本身是真正的物理学。
虽然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有各自的瑕疵,但是它们能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
因此,这些理论在物理学家眼中就是正确的理论,和牛顿力学、热力学一样,属于成熟体系的理论。
但是量子力学又有着它的特殊性。
很多实验现象,用经典物理学中的概念无法解释。
因此,就需要一套新的“物理语言解释体系”。
而布鲁斯诠释就是这种解释体系。
所以,严格来说,布鲁斯诠释并不能算真正的物理学,而是一种“形而上学”。
在后世,当说到“量子力学”这个词时,其实包含了两种意思。
一种是狭义的,量子力学只表示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等数学理论形式。
另一种是广义的,在狭义量子力学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哥本哈根诠释的内容。
这就是理论和诠释的区分。
物理学家不会质疑已经达成共识的理论,但会质疑对理论的诠释。
既然是基于个人经验的解释,量子力学诠释必然就不止一种。
比如布鲁斯诠释、隐变量诠释。
但不管是哪种诠释,使用的量子力学理论是一样的,解释的实验基础也是一样的。
以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为例,布鲁斯诠释就认为那是概率波,而薛定谔就认为那是真实的波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以哪个为准呢?
很简单,哪个诠释能自圆其说,预言和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就以哪个诠释为准。
大佬们本来以为布鲁斯诠释就是量子力学的最好诠释,是正统了。
因为它能解释目前已知的所有量子现象,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但是,“布鲁斯的猫”思想实验出现了!
布鲁斯诠释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效果不是很好,没有令众人满意。
当然,这并不是说布鲁斯诠释就是错的,甚至量子力学是错的。
而是单独针对这个思想实验,布鲁斯诠释还不够完美。
所以,李奇维和洛伦兹才鼓励在场大佬们提出新的方案。
这不是让众人推翻矩阵力学或者波动力学,而是要找到一种能完美解释“布鲁斯的猫”的新诠释。
这就是讨论的意义。
此刻,狄拉克提出的“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就是一种新的量子力学诠释,属于上面学派诠释中2的内容。
面对众人的惊呼,他面如秋水,有条不紊地说道:
“在布鲁斯诠释中,波函数坍缩是因为仪器测量引起的。”
“但是测量仪器本身也是由无数的微观粒子组成。”
“这些微观粒子也有自己的波函数。”
“波函数的本质是概率分布。”
“用具有波函数的微观粒子去干扰另一个具有波函数的微观粒子,则坍缩过程就是不确定的。”
“所以,我认为引起这种不确定现象的应该是不受物理法则约束的东西。”
“那就是只能是人的意识!”
“观察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的过程是确定的。”
“而信息只对于人才有意义。”
“如果人不去接受仪器中储存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就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只有当具有意识的人观察量子系统时,才会发生波函数坍缩,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
“如果没有意识参与,那么量子系统就会一直处于迭加状态。”
“回到布鲁斯的猫实验。”
“假设现在有一个人a打开了箱子,他已经知道了猫的生死结果。”
“对于a而言,波函数已经坍缩,结果已经确定。”
“但如果a保守秘密,不把他看到的结果说出来,那么对于另一个人b而言,系统依然处于迭加状态。”
“因为此时的a已经变成箱子系统波函数的一部分了。”
“当a把猫的生死信息告诉b后,b也知道了结果,同时b也变成了波函数的一部分。”
“这个链条可以一直无限延伸下去。”
哗!
全场震撼!
狄拉克提出的意识坍缩论,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
意识主导世界!
这怎么可能?
“年轻人的思维果然不受拘束,这是要革了物理学的命啊。”
狄拉克诠释赋予了意识超越客观世界的超然地位。
甚至已经进入了玄学的范围。
于是,立刻就有人质疑道:
“狄拉克博士,意识并不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学概念,而是复杂的生物现象。”
“用意识解释波函数坍缩,违背了物理学的客观原则。”
“而且从生物的角度来说,意识存在的基础是人的大脑,大脑也是由无数微观粒子组成。”
“大脑和无意识的仪器,在物质组成上没有区别。”
“意识并不特殊!”
不少人点点头。
这个反驳很有说服力。
然而,狄拉克说道:
“我只是针对布鲁斯的猫实验本身的结果进行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承认意识的特殊地位,才能解释实验结果的矛盾性。”
狄拉克不紧不慢,游刃有余。
真实历史上,意识坍缩论是由狄拉克的大舅子魏格纳和冯·诺依曼共同提出。
该诠释直接大大方方地承认意识能影响波函数坍缩,反而使问题变得简单了。
测量仪器为什么导致波函数坍缩?
因为有人看了测量仪器的结果。
从逻辑上完全说的通。
唯一的缺点就是实在太天马行空、惊世骇俗了。
“我们人类真的有这么牛逼?”
“看一眼世界,世界就坍缩了。”
意识坍缩论有点太把人类当回事了。
所以,在后世,支持意识探索论的物理学家并不多。
不过,李奇维倒是对这个诠释很感兴趣。
人类意识作为宇宙中最伟大的造物奇迹,特殊点怎么了。
于是,他笑着说道:
“狄拉克的想法很大胆!”
“超越了他原本的风格。”
狄拉克闻言,有点不好意思。
他本身擅长数学和理性思考,但是在猜想方面就弱了一筹。
因此,李奇维曾指点他“多想”。
“反正错多少都不亏,只要对一个就血赚。”
如此直白的理念,让狄拉克哭笑不得。
他慢慢尝试如此去做。
他不知道的是,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提出一个重磅猜想。
讨论还在继续!
这时,玻恩又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可以将贝叶斯概率纳入量子力学中。”
“量子态并非客观实体,而是观察者对系统的的主观信念表达。”
“量子态的测量结果反映的是个体代理人的信念状态,而非独立于观察者的物理现实。”
“通过贝叶斯定理,就可以动态调整对量子系统的概率预测。”
玻恩手痒,直接开始写公式演算。
“当出现新的证据或信息时,一个原本假设为真的事件也会根据新证据的出现,而发生变化。”
“简单点说,就是如果得到了某个量子态的新信息,那么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变化。”
“如果采用了贝叶斯诠释,那么波函数坍缩就不是一个物理过程,而是观察者因为新证据的出现,更新信念的结果。”
“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布鲁斯诠释中,关于观察者定义的困境。”
哗!
众人听的一脸懵逼。
玻恩的量子贝叶斯诠释直接把意识和数学合二为一了。
虽然比狄拉克的意识坍缩论看起来显得更“科学”一点。
但把主观经验和客观事实联系在一起,量子系统的的客观性,变成了人的用户手册。
不过用他的诠释,可以很好地解释箱子实验。
当人出现在箱子里时,人的主观意识由于得到更新的信息,所以他认为要么是生,要么是死,并没有迭加态。
所以,就没有迭加态。
听起来确实有点离谱和难以理解。
然而,玻恩继续解释道:
“量子贝叶斯诠释还有一个好处。”
“它不需要区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界限,一切都是概率的计算。”
“宏观世界之所以看起来更【稳定】,是因为观察者得到的信息足够多,所以信念更强。”
不少人立刻反驳:
“量子贝叶斯诠释依然过分强调了唯心的作用。”
狄拉克的意识坍缩论中虽然也有意识,但该意识只起到【确定】的作用。
至于客观现实到底是什么样,还是它自己演化的,由人最终确定是哪个结果。
而量子贝叶斯诠释更疯狂,客观现实是什么样的,不是由自然演化决定,而是人的信念决定。
简直和言出法随差不多了。
海森堡直接提出一个绝杀的问题:
“如果客观现实受到人的主观信念影响。”
“那为什么同一个实验,不同的人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玻恩顿时哑口无言。
是啊,如果客观现实受到人的信念影响,那么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应该都是不同的。
而且对于同一个事物,几个人同时观察,凭什么它要表现出你信念的样子。
洛伦兹、普朗克等前辈大佬们看着众人在讨论,内心感慨道:
“我们这些老家伙跟不上时代喽。”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让他们彻底认识到,物理学的天变了!
新时代的研究者要想取得成就,一定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尽可能地发散思维。
尤其是量子力学,更不能受到任何束缚。
毁三观,树新生!
接下来,又有不少人提出新的诠释。
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诠释能得到在座一半以上大佬的同时认可。
这让众人无不感叹:
“布鲁斯教授放出的这只神兽,简直要把量子力学搅动个天翻地覆,恐怕没有人能收服它。”
这时,爱因斯坦忽然笑着说道:
“布鲁斯,这只既生又死的小猫是你创造出来的,你难道不想给它一个完美的结局吗?”
哗!
众人皆是会心一笑,然后齐刷刷地看向布鲁斯教授。
那个男人端坐在位置上,渊渟岳峙。
一双深邃的眼眸蕴含无穷智慧。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解释布鲁斯的猫,那最大概率就是布鲁斯教授本人了。
在众人的期待下,李奇维微微一笑。
虽然他现在没有完成万有理论,给不出最终极的答案。
但是在后世,有两种诠释,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于是,他笑着说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
“刚刚听了大家的谈论,我产生了两个想法。”
“我把它们分享出来,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希望会议结束之后,有天才可以终结这只匪夷所思的猫。”
哗!
众人震撼!
少数人绞尽脑汁才能想出一个诠释,布鲁斯教授随便就给两个。
差距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