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财富自由从笑对人生开始 > 第644章 大老婆火力全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44章 大老婆火力全开

    新加坡“世界建筑艺术节”号称建筑界的“奥斯卡”,奖项含金量不言而喻。
    就算是单项评比出来的“类别优胜奖”,也能让你在这个圈子里站到高位上去。
    更别提“年度最佳建筑奖”了,每年就一个,全球各地事务所、设计师激烈角逐。
    拿下这个桂冠,影响力自然是全球性的。
    同样评比也非常严苛。
    评委阵容更是豪华。
    首先是国际化,参赛评委来自全球各大洲,涵盖了东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视角,以保证评审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其次是夸领域,涉及范围非常广,除了全球顶尖建筑师,还包括知名学者、媒体人、城市规划师、艺术家等等,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评分。
    最后为了保证评审的公平性,每届评委都会大幅更换,杜绝“围城”现象,避免审美固化和贪腐发生。
    这一届评委号称有史之最。
    西班牙embt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建筑电讯派传奇人物,建筑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获得者,crab工作室创始人。
    葡萄牙aires mateus事务所创始人。
    全球“雕塑感”最强丹麦设计师。
    ……等全球顶尖建筑家。
    还有各大主流媒体名嘴、互联网平台代表、自媒体代表等。
    这届“世界建筑艺术节”的年度奖项,号称媲美建筑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海棠溪带着自己的作品,也就是替江北城打造的那个特色产业园“归巢·未来创新园”参赛,就是冲着年度奖项去的。
    她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自信。
    不过眼前有道坎要过,就是在现场陈述的环节,拿下“类别优胜奖。”
    现在朝她走来打招呼的董成功,早已名声在外,号称华人圈影响力最大的第二位建筑家,第一位毋庸置疑,神坛上的马岩松。
    他今年带来的参赛作品,已经在年初的“丽水亚洲建筑艺术家协会大奖”上夺取桂冠了。
    也是今年最热门的“公共商业建筑类”类别优胜奖竞争项目。
    在圈内,都预测董成功能够轻松拿下这个类别的奖项,然后冲击今年的年度大奖。
    说实话,面对这么强劲的对手,内心肯定是有些紧张的,但是比起紧张,海棠溪更愿意用欣赏和尊敬的心态去面对同行。
    董成功主动向她打招呼,她也礼貌回应问好。
    “江先生没陪你一起过来吗?海总!”站在董成功身边的工作室合伙人陈杰突然笑着问了一句。
    这位也算是圈内比较有名的设计师,能拿出两三个代表作。
    “这么重要的竞赛,我觉得江先生应该陪着海总,从任何一个角度讲,江先生都是你的有力支柱。”
    陈杰这几句话听着不怎么悦耳。
    明显就是刻意恶人。
    言外之意就是,她海棠溪的才华和实力是要打上问号的,拿到那么多好项目,迅速在国内圈子里声名鹊起无非就是仰仗江家的支持。
    海棠溪倒是没有生气,面色和气,对董成功说:“董总,你的合伙人平时私下也用这种语气和你沟通?
    要是这样,我觉得你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
    陈杰皱眉。
    董成功没接话,只是笑着拍了拍陈杰的肩膀,让他说话客气点。
    但是陈杰还是没忍住,嘴上又念了一句,“听说江先生和李家关系不错?海总何必多此一举,跑到现场来做陈述。”
    海棠溪的脸色任然没有很大的变化,回应道:“我记得我在斯坦福大学读研的时候,看过董总在清华大学的公开课。”
    目光看向陈杰:“那时候陈总好像还是董的助手吧,现在都变成合伙人了。”
    脸上突然一笑。
    其中意味,让陈杰自己的体会。
    陈杰脸色沉了下去,明白海棠溪的意思,说他才是那个没实力靠走后门的小角色。
    海棠溪接着道:“董总在清华大学的公开课上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说运气是设计师的灵魂,运气是被看见的机会,运气是灵感乍现的瞬间,运气还是链接与共鸣。
    设计师的灵魂就是吸引和创造运气的磁铁。
    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也让我心胸开阔很多。”
    董成功:“谢谢赞美。”
    显然没意思到海棠溪突然谈到这句话的真实用意。
    海棠溪又笑着接了一句话,“在我遇到江先生之前,我对董总这番话深信不疑。
    但是回国发展这一年,我的理解可能和董总你这位前辈有些出入了。
    我觉得运气是可以创造的,比如你有庞大的人脉资源。
    人脉资源也许才是设计师的灵魂。”
    说完目光又看向陈杰:“我理解的灵魂是人脉,董总理解的灵魂是运气,那么陈总理解的设计师灵魂又是什么?
    千万别告诉我是实力!”
    说完,直接回头走了,没有再看他一眼。
    陈杰感受到了浓浓地讽刺。
    他属于要实力一般,没有名校光环,没什么人脉关系,还没什么运气那种类型。
    海棠溪一句话把他贬的体无完护。
    “舞台上见真章。”陈杰咽不下这口气,嘴硬道。
    董成功提醒了一句,“有些事心里明白就行了,别讲出来。
    毕竟她是江家的女人。”
    话里同样有一层看不起海龟的意思。
    ……
    现场陈述。
    陈杰代表事务所上舞台做完陈述下来,感觉良好,比上次在丽水的表现更惊艳。
    他觉得如果评委是有公平公正的,自己一定会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他之后没过几个设计师就到海棠溪了。
    “请溪山行居事务所海棠溪女士做现场陈述!”主持人主持道。
    海棠溪理了理自己的衣服,起身迈着自信地脚步走向陈述舞台。
    “江北城到了!”
    陈杰的目光留意到江北城走进大厅,直接坐到了前排的嘉宾席上。
    “类别优胜奖”评选环节是对外开放的,只是对普通人和普通媒体不太友好而已,也不能说搞得像菜市场一样,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来议论几句,主办方欢迎的是名人和影响力强的媒体。
    江北城这种身份进出自由。
    董成功看到评审团好几位评委回头给江北城打招呼,眉宇凝重。
    感觉这个类别奖要和他失之交臂了。
    华人圈很多人都知道江先生在新加坡地位显赫,和李家关系交好,属于新加坡华人企业家的领袖。
    他肯定是有能力去操纵竞赛结果的。
    就算江北城不去精力和金钱买通评委,评委也有可能从私人角度出发给他面子,为海棠溪打高分。
    董成功保持沉默。
    都说这届“新加坡建筑艺术节”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届,现在看未必。
    台上海棠溪快要开始做陈述了,他和陈杰的目光还停留在江北城身上。
    海棠溪回身站在陈述舞台上,目光一下锁定了自己的男人,和江北城微笑对视,然后平缓了一下呼吸,开始做现场陈述。
    身后ppt显示她带来的参赛项目:归巢·未来创新园。
    以及主题:“编织创新:从功能容器到生命群落。”
    首先在气质上就给人留下了很高的印象分。
    海棠溪用流利的英文讲述。
    照顾了很多欧美的评委,同时也避免了翻译的误差。
    几位评委脸上露出了笑容。
    大方自信开场。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溪山行居的创始人海棠溪,下面对‘归巢·未来创新园’做现场陈述。
    在我介绍这个项目之前,我大家在脑海中想象一个传统的产业园”
    海棠溪手上拿着激光笔,在舞台踱步,引导现场评委和嘉宾的思维,“传统的产业园,它应该是整齐的方格路网,孤立的办公楼,然后空旷的草坪,以及在午餐时间才短暂出现人流,又迅速恢复沉寂的街道……
    它更像一个高效但冰冷的机器,我把他称作一个为工作而存在的‘功能容器’。”
    “功能容器”这个词很新颖,瞬间提起了评委的兴趣。
    海棠溪接着道:“我们接手‘归巢·未来创新园’这个项目时,问了自己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鼓励跨界、依赖灵感、渴望联接的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这样的机器?
    或者说,我们能否创造一种新的范式,让产业园不再是一个工作的地点,而是一个激发创新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理念无疑是当下最火的市场理念,会让人对“产业园生态系统”产生猜想。
    海棠溪开场的引导性思维非常强。
    评委也在跟着她的思路走。
    海棠溪翻阅ppt,自信道:“我们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这个生态系统是一个会呼吸、能成长、可进化的有机体。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生命群落’!”
    又是一个很新颖的词汇。
    江北城在台下跟着听进去了,不得不说大老婆的口才和演讲能力非常强。
    海棠溪接着道:“首先,我们需要编织连接,而非单一的划分区域。
    这是一种彻底摒弃传统‘规划-分区’的僵化模式。
    在这里,研发楼、实验室、创业孵化器、咖啡馆、图书馆和公寓,不再是孤立的岛屿。
    我们通过一条充满活力的‘创新绿廊’将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这条绿廊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社交走廊、思想碰撞的十字路口。
    它可以下沉为露天剧场,也可以抬升为景观连桥,还可以扩展为共享庭院。
    我们刻意压缩了楼与楼之间的物理距离,并最大化它们之间的‘相遇概率’。
    因为伟大的创新,往往不发生在正式的会议室,而诞生于咖啡角的偶遇、午餐时的闲聊和散步时的灵感乍现。”
    “其次,我们设计‘土壤’,而非‘盆景’。
    盆景是精心修剪的,缺乏野性生长的力量。我们不想建造一个完美但僵化的‘盆景’。相反,我们致力于培育一片肥沃的‘土壤’。
    这片土壤,是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让数据像空气一样自由流动。
    这片土壤,是高度灵活的建筑结构,办公楼层的层高和荷载可以适应从生物科技到人工智能等不同企业的需求。
    这片土壤,更是丰富的共享平台,从昂贵的3d打印实验室到试制车间,从大型会议室到宁静的思考舱,所有资源都被共享,只为降低创新的门槛,让每一个微小的创意都有破土而出的机会。
    建筑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冰冷的工作容器,而是框架和背景的角色,它为不可预知的未来生长,预留了无限的可能。”
    海棠溪面露笑意,再次翻阅ppt,“最后,我们‘归巢’,拥抱烟火气,回归人的本体。
    创新的主体,永远是人。
    而人,需要灵感,也需要生活。因此,我们大胆地将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融合。
    园区里不仅有世界级的实验室,也有顶级的幼儿园、社区诊所和充满特色的餐饮街。
    我们引入了艺术家驻留计划,让工程师在午餐时能偶遇一场行为艺术。
    我们保留了场地内的原生林地,并将其打造为中央公园,让程序员可以在午休时来一场慢跑。
    当一位科学家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与同事解决了难题,当一位设计师在社区市集上找到了灵感,创新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在这里,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柔化,产业园不再是城市边缘的孤岛,它本身就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微型城市,一个让人愿意停留、生活、并为之奋斗的社区。
    各位评委、嘉宾,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创造力驱动的未来。
    未来的产业园,不应是效率至上的机器,它应该像一片古老的森林,拥有完整的生态位,让参天大树、灌木丛乃至苔藓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彼此依存,共同繁茂。
    归巢·未来创新园,就是我们交出的提案。
    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终点,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开始。我们编织的,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让创新自然发生的生命群落。
    谢谢大家。”
    一个礼貌鞠躬。
    抬头的时候,听见的是现场震耳欲聋的掌声。
    评委席的评委讨论激烈。
    坐在后排的董成功和陈杰眼神木讷。
    不可否认,这是一次趋近于完美的现成陈述。
    不但口才了得,演讲能力超群,而且这个方案的灵感、设计思路,甚至是对人性的反馈,都非常高级。(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