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 第337章 347东西对峙,独向西南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7章 347东西对峙,独向西南

    第337章 347东西对峙,独向西南
    “高门弟子,家风教化,果然不凡。”
    “有诸位的族中俊杰相助,或许三五年內,我麾下便能多一支精兵劲旅。”
    “存孝嘴拙,只愿將来能与各位守望相助,不忘今日情谊。”
    点將台上,李存孝与长孙辅、尉迟沐等人审视著下方操练的军士。
    其中有一些人,无论精神气质,还是气血强度,都和那些皮肤粗糙的汉子们明显有差別。
    这些人大多三十上下,修为黄庭境界,在指挥下属时,从容不迫,发號施令颇有法度。
    不过眉宇之间,也带著些许傲气。
    “使君如何这般言语?如今正是乱世,建功立业之时。”
    “好男儿沙场取功名,是我们要感谢使君,给了这个机会。”
    “毕竟大太保和三太保他们,对京师旧人多少还是有些成见。”
    长孙辅还是那般长袖善舞,这一句话出口,倒也引起其他几家勛贵代表的共鸣。
    李翼圣登基的事情,已成定局。
    老实说,在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多数勛贵其实还是鬆了一口气。
    毕竟皇帝虽然换了人,但大秦还是大秦。
    只要李翼圣承认太宗皇帝建立的法统,他们就还是与国同休的勛戚贵族,不至於一下被打成白身。
    虽说这样有些对不起小皇帝李敏,但反正是当大秦忠臣,有什么区別呢?
    唯一的区別可能就是,因为河东势力强势插入,文臣这方面京师旧人们还能有些优势,但作为李翼圣核心嫡系的军队却难以充足。
    十二太保们大多出身寒微,皆是从行伍中歷练、崛起,而后为晋王赏识。
    对於世家子弟,他们都不怎么看得起,且將其一切示好都视为爭夺军权的挑衅。
    像陈国公、天水郡王这几家,在得知即將改朝换代之后,都没少去找太保们套近乎。
    好处没捞著,反而颇受折辱。
    相较之下,李存孝这边完全称得上礼贤下士,完全没有因为之前的拒绝而故作姿態。
    各家子弟一入军,黄庭境界的基本都能做个校尉,臟腑境界的也都能当个队正。
    十二家勛贵的子弟,几乎把李存孝麾下一半军队的军官都给分润了。
    其他人觉得这是礼遇,但长孙辅却有些惴惴不安。
    他所认识的李存孝,谋定而后动,並且极有主见,不愿为人摆布,否则也不会在眾人留恋京师的时候,自请外放。
    “我等十二家的子弟数量太多,且都是中层军官,难道李存孝不怕下面的人串联起来,白白做了我等的嫁衣?”
    目光悄然移动,却见那紫袍之上的面容依旧和煦淡然,看不出別的东西。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李存孝练兵的法子,和当今所有军阀都已经不是一个路子。
    “侯门子弟,无论庶务还是治军,都经受过系统教育,这是一笔宝贵財富。”
    “唯独是有些公子脾气,倒也无妨。”
    “等到了地方,吃了我的龙珠,我有的是法子磨礪你们。”
    嘴角微微翘起,李存孝带这帮人简单看过士兵操阅,又在府中设宴款待一番。
    宾主尽欢,日暮时分方才散去。
    有趣的是,等眾人都离开,长孙辅又像是初次来送投名状那样,去而復返。
    李存孝见状不由笑道:
    “长孙兄莫非又要给我送东西?”
    “不完全是”,没了同伴在身边,长孙辅的神態比起白日时更加亲切,姿態也放得更低。
    “侯门子弟,生活优渥,不知民间疾苦。这次侥倖得李兄高抬贵手,他们只怕还要自鸣得意,觉得轻易便可马上取功名。”
    “这等愚顽蠢类,李兄教训起来,千万不要心慈手软。”
    “平时流泪,总好过战时流血,我在这里,代诸家子弟的父母妻儿,谢过李兄了。”
    说罢,弯腰深深一礼,李存孝顿时正色,伸手將其扶起。
    “有长孙兄这句话,我便没什么顾忌。”
    “不敢说保证他们毫髮无损,但存孝一定竭尽所能,让他们能活著回家。”
    “这就够了”,长孙辅脸色稍微释然,两人共同入了书房。
    李存孝並未催促,而是等待长孙辅再三审视左右,確认无人之后,后者才掏出一把玉石打磨的小刀子。
    隨后,袒露上身,將刀子浅浅刺入胸口,一抹一挑。
    伴隨著长孙辅扭曲的神情和痛苦的喘息,一张完整的人皮就那么从他的胸膛剥了下来。
    李存孝能明显感觉到,人皮剥落的过程中,在不断吸食长孙辅的真气。
    短短片刻,后者便已经面无血色,身体忍不住地哆嗦。
    “这是我赵国公一脉世代相传的秘密,今日便献给李兄。”
    李存孝看他这虚弱的模样,都不好意思伸手去接,而是先拿出自己炼製的丹药,给他来了一粒。
    等后者气息稳定,这才拿起人皮查看。
    触手的瞬间,他就察觉出此物的不凡,也理解了长孙辅虚弱的缘故。
    这张人皮,就如同一个寄生虫,会自主吸收主人的气血和真气,如此就能使得两者完美融合,就像先天长成的一般。
    那把玉刀子,显然是为此特製的道具。没有这个,无法將人皮剥离。
    而人皮因为长年累月的吸收吞吐,已经成为主人肉身循环的部分,突兀摘除,当然会引起反噬。
    人皮本身已经不凡,等李存孝输入真元查看,又是吃了一惊。
    这上面记载的,赫然是培养道兵的法门,但却不属於赵国公一脉,而是属於皇族李氏——
    “《神策军道兵养练》?赵国公府怎么会有禁军秘法?”
    看到对方眼神中的惊讶诧异,长孙辅一边整理衣衫,一边解释道:
    “李兄別忘了,我长孙氏一脉,与其他王侯不同。”
    “第一代赵国公,慧眼识英雄,看出太宗皇帝不凡,不仅鞍前马后,更亲自將妹妹许配,为大秦国母。”
    “因为这一份经歷,太宗皇帝十分信重,临终前,以秘法授之。”
    “言將来若皇室暗弱,事有不谐,则赖忠良辅弼。”
    “只可惜”,长孙辅嘆了口气。
    “神策军法门练就的道兵虽强,但耗费也是极为惊人,地方坐大之后,中央財税不足,难以为继。”
    “当初高相.高駢所编练的神策军,已无太宗时风采,否则也不会叫朱贼得手。”
    “世事无常,如今的朝局,远不是一份秘法能救。”
    “与其將其束之高阁,不如献於使君,多少还能发挥些光热。”
    李存孝顿时明白了。
    若说以往他和京师旧人的关係还算是心照不宣,藏於暗处,如今十二家子弟投军,便是彻底摆在了明面上。
    所有这些有牵扯的人,都会打上“十三太保李存孝”的標籤。
    他们之间,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长孙辅显然是意识到这一点,索性將全部筹码都压在了自己身上。
    这当然是一场豪赌,如果李存孝將来不能出头,那以大爷党和三爷党的作態,这帮京师旧人在新朝肯定会走向没落,甚至会被清算。
    可一旦李存孝晋升宗师,成了一个新的山头,那他们这些人就能获得巨大的回报,延续六百多年的富贵。
    “长孙兄的心意,我收下了。”
    “贵族的子弟,我会好好照顾。”
    听到这句承诺,长孙辅终於是鬆了一口气,没有久留,待气色恢復正常便悄然离开。
    而李存孝则是拿著人皮卷,七拐八拐,来到了后园中,果然看到了契此大和尚的身影。
    后者抵达京师已经有几日时光,返回之后,时常留在此处,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就是盘石像。
    这石像,正是华阴县那尊弥勒大佛。
    李存孝吸收完其中的煞气之后,此物自然不必留在那里,真要说起来,这还是弥勒净土一脉数位宗师的遗蜕,十分珍贵。
    只不过经过华阴县的一番变故,似乎无法再还原成从前的皮套状態。
    “师父,弟子得了好东西,帮我掌掌眼。”
    “好东西?你现在神兵都能练,还有什么好东西要我掌眼”
    不復肥胖的身躯站起,宽大的衣袖带起微风。契此接过人皮卷,只是简单一扫,神色便郑重起来。
    “驱策鬼神,与人相合,军阵如神府好高的立意,玄关武者若以此统军,怕不是能和宗师较量。”
    “神策军养练嘶,这东西你哪来的?”
    李存孝看师父这番表现,心中顿觉踏实。
    “长孙辅给的。如今我们休戚与共,他也是孤注一掷了。”
    说著,便把此物来由讲述一番,契此听了这才释然。
    “哦若是太宗皇帝的手笔,那倒是不稀奇。”
    “武者修行,集伟力於一身,往往只有前途无望的武者,才会去钻研军阵。”
    “便是宗师高手,往往也只是靠著元神法相,强行统率军士。”
    “这样的军阵,只是靠人数取胜,操控却很粗糙,实则是没有发挥出军阵全部力量的。”
    “但太宗皇帝,本就是马上夺天下,一生征战,能创造出这样的法门也不出奇。”
    契此说罢,將人皮展开,师徒二人细细读了一遍,期间探討辩论,认识越深,越是惊嘆。
    宗师武者,三元化胎卵,孕育法相,凝聚灵罡魔煞,以成神府。
    而神策军养练法的厉害之处,就在於以阵中军士为神魔,以主將灵相为本尊法相,环环相扣,化作体外神府。
    也就是说,玄关武者本来没有神府,却靠著军阵拥有了一个“外置”神府,也就成了一个“偽宗师”。
    靠著军阵的力量,短时间內和宗师交手,都能不落下风。
    而若是宗师来作为阵法的核心,那就等於是双重神府,实力翻倍。
    不过前一种阵法,对主將负担大,后一种做法则对军士负担大。
    而无论哪种,培养神策军的耗费,都是寻常道兵的几倍,也就只有王朝鼎盛的时期才能勉强维持。
    所以长孙辅献出这秘法,其实某种意义上是象徵意义大於实际意义。
    “你现在手头资源不多,养活六千普通军士都吃力,这法门暂时还是別用了。”
    大和尚阅读之后,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李存孝面上答应,心中却想,等到了文州抚州,把蜀地群山杀个七进七出,不愁没有煞气改良道兵法门。
    如今丹药有了,法门也有了,只要摆脱李翼圣等人的掣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己和自己麾下的势力,都將迎来高速发展。
    就是在这种渴盼当中,时间飞速流逝,很快来到了光化六年的年末。
    在这期间,各地军阀虽然有小摩擦,但总体太平。
    不过,就像是刻意为了给李翼圣添堵一般,赶在他登坛受璽的前两日,两个消息接连传来:
    朱全忠在徐州彭城定都称帝,建国號梁,改元开平元年。
    以明教明尊为国师,赐统领释教大梁国师印,於国境內大兴灭道之事,大量道士逃入吴越两地,寻求茅山和麻姑山庇护;
    耶律亿吞併刘守光,拿下整个河北道的北部,並同时降服了草原北边的奚人部族。
    其建国號辽,改元神册,自称天皇帝,以月理朵为地皇后。同时於国中设南院北院,南院行中原之制,北院行草原之制。
    登基的当日,便宣布向东征伐渤海诸藩国,显然是不想太早南下,捲入李翼圣和朱全忠的爭斗,但又不愿意当王,平白矮人一头。
    李翼圣得知消息的当日,气得暴跳如雷。
    朱全忠称帝他不意外,但耶律亿作为盟友,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称帝,让他心中极为不满。
    但眼下力量有限,他不可能南北双线开战,只能是先东征,等消化了中原,再北伐,然后再南下。
    其余诸王自然不敢逾越,都恭顺地派遣使者向京师送来礼物和贺表。
    於是,李翼圣赶在这一年的尾巴,终於在百官陪位下升坛即阼,为大秦新帝。
    其改光华为同光元年,改京师大兴为“神都”,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高祖、太宗等並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大秦的合法继承人。
    同时大赦天下,將牢中死囚尽数刺配充军,扩充军力。
    自此,大秦与大梁东西对峙,北方辽国与南方吴越游移战场边缘的格局大体成形。
    而在同光元年的二月,趁著冰雪尚未化冻,李存孝率领六千军士,向著西南疾驰而去。
    乱世的终局,於此悄然开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