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天可汗回忆录 > 第523章 兄弟阋墙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23章 兄弟阋墙

    第523章 兄弟阋墙
    长安。
    秦王府。
    出了正月,秦王府连续多日的宴会散去,李爽宣布了改革各镇兵制的事情。
    对于此事,众人多少都收到了风,心中有了准备。
    这次改革,主要是将镇守各地多年的柱国、上将军等级的武勋调回长安,让他们从常驻地方变成了留守长安。
    同时,将各柱国掌控地方军政权力拆分,统归长安管辖。
    虽有阻力,但并不大。
    无他,天策府下各大柱国、各个上将军掌控地方军政,其权力堪与诸侯比肩,但是他们手下的人也多是从天策府中出来的武勋。
    各大柱国主政地方后形成的地方体系,并非“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结构。
    所有武勋,直接效忠的对象便是天策上将。
    对于李爽而言,改革兵制之后,并不用担心缺乏足够军事人才。
    乱世之中杀出来的将领,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
    此刻天下未平,拥有足够多的战场训练下一代的军事人才。
    各大柱国之中,比较特殊的是李神轨、高欢、宇文泰三人。
    李神轨麾下的兵马主要是顿丘李氏的部曲和李神轨坐镇河南时招募的汉兵。可以说,这些都是李神轨自己的兵马。
    不过李神轨自己并不在意。
    高欢、宇文泰两人则是各自带领怀朔、武川的部曲和太原之战后得到的六镇兵。
    随着辽东之战战后的大分配,两镇的兵马多被拆分,相当一部分人留在了辽东。他们此刻想要反对,也没有足够的力量。
    “大王,此次设立关内、陇右、山南、剑南、河东、河南、河北、东北、淮南九道,统合各地府兵。道不设长,一旦有事,便由长安派出大将,领军作战。”
    苏绰将文书递给了李爽,缓缓而道,介绍着相应的细节。
    关内道便是关中和灵夏朔三州,这块区域之中,不仅有关中府兵,还有大量的羁縻府,形势复杂。
    东北道分为两个区域,幽燕之地、辽西三镇和辽东三州。这块区域的府兵比较少,募兵比较多。
    山南道和剑南道便是汉中巴蜀所在的区域,随着关中移民的迁入,本来空设的郡县便不再是虚设,成为了关中的大后方。
    河北、河南两道所在的中原地区,如今不再是战区,府兵制度在两道也已经成形,拥有了战斗力。
    陇右与河东两道所在的区域,可谓关中的两翼。除了关中之外,这两地的兵马是最为精锐的。
    “此外,各道尚书台由关内道尚书台统一管辖,设六部,分掌地方政事。”
    苏绰给的文书之中,还带着相应的图籍。此刻偌大的疆域之中,唯有洛阳所在的司州是空白的。
    当然,不空白也不行。
    李爽翻了翻,点了点头。
    除了设置各道之外,还有重点的城池要兼顾。
    天下各州郡诸多城池中,洛阳是第一等的大城。
    无论是人口,还是城池规模,其余城池都无法与之相比。短时间内有可能比肩的,便是扩建之后的长安城。还有,便是不再控制中的建康。
    此外,长安、晋阳、成都、寿阳、彭城、邺城是需要特别经营的的大城。
    还有,便是一些地处战略要地的军事重镇。
    敦煌、武威、张掖、灵武、统万城、南郑、江州、平城、云中、合肥、江都、营州……
    李爽粗略的看了看苏绰给的总结,道:
    “其余之地尚不需急迫,当务之急,有两地需要立刻派人统管。”
    苏绰听了这话,立马就明白了李爽所说的是哪两个地方。
    “大王是说南阳和敦煌?”
    李爽点了点头,道:
    “如今四方平定,唯有西域与荆襄,需要照顾周全。”
    “大王,敦煌镇可派达奚武前往,至于南阳……”
    苏绰顿了顿,暂时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
    不过,李爽却有了。
    “让独孤信从江都回来,派往南阳。”
    苏绰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诺!”
    ……
    襄阳。
    作为曾经南梁重镇,战略地位与寿阳比肩的襄阳,如今处在一个尴尬的战略环境。
    南北东西的势力,坐镇襄阳的邵陵郡王萧纶都信不过。
    以前,襄阳要面对只是北方的势力。
    而北方的势力也很好应对,毕竟,北魏的骑兵面对汉水与襄樊两城坚固的城防,根本无法撼动。
    可如今不一样了。
    萧纶要应对的是四面八方的敌人。
    北面和西面都是李爽的人马,南面是萧绎,而东面则是萧詧。
    “大野爽回到长安之后,种种举动,你以为如何?”
    萧纶面前的人乃是柳仲礼。
    柳仲礼出身河东柳氏。他这一支乃是襄阳的豪族,当年便是支持萧衍起兵,受到了重用。
    不过此刻,在建康的河东柳氏族人都北上去了洛阳。
    “臣以为大野爽乃是为了改朝换代。”
    柳仲礼看的很明白。
    不过,他不像是萧纶那般,说话间带着几分酸溜溜的味道。
    那张帝位,萧纶、萧绎、萧续都有心思去争,但柳仲礼没有,他在想的,只是如此一来,对于襄阳周围局势的影响。
    “若当初本王在建康,又如何能让大野爽偷渡大江,直取建康,逼迫陛下北上。”
    萧纶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我才是梁帝的好大儿。
    当然,不只是萧纶这么说,凡是当初不在建康的萧氏子弟都这么说。
    柳仲礼听了,道:
    “臣听闻近来新野以北有异动,大野爽似是要派人经营南阳。”
    萧纶听了,面色一变。
    “大野爽有谋我襄阳之心?”
    “不然!”
    柳仲礼面露沉思,道:
    “南阳受战乱波及已久,近些年战事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然府库并不充盈,大野爽应不会在此地动用重兵。他要营建长安,必然不会在此地耗费太多的财力物力。大野爽也不会动用司州之兵,以使洛阳动荡。”
    柳仲礼分析完,萧纶的心定了下来。
    “大王,若是能缓和,还是应与长安休好为上。”
    “为何?”
    “大王之敌不是在外。”
    柳仲礼刚刚说完,便有人禀告。
    “大王,王僧辩率军夺我当阳!”
    萧纶的脸一下子变了。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