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三七开
第718章 三七开“现在这集市是怎么管理的?”
李逸在一眾乡绅商贾陪同下漫步市集,看的出来这里热闹却又不失秩序。
罗三笑著在一边答话,“我们建了个集会。”
“哦?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其实就是跟学会、桥会、路会等是差不多,这市集上的房东、商家等凑起来,推举了理事会,选出了会长副会长等,房东、商家等都是集会的会员,
我们立有会规,向房东、店铺,还有来摆摊的商贩、百姓收取一定的费用,用这钱僱人看护、维持秩序,打扫街道,还修建了公厕等等···”
李逸大为称讚,“搞的很好。”
集会的会长,就是罗三。
大家都信任他,也因他和李逸关係不一般,有他担任会长,这个集市才能安稳。
李逸询问收取的费用,
费用有好几种,大抵就是类似入市费、卫生费、治安费、管理费,还有临时摊位费等。
街市上的坐商,那就是开店的,会交坐商钱,那些流动商人,他们入市就交行商钱。
小商小贩也要交入市钱和摊位钱,但交的都很少。
收的这些钱,
集会也是做事的,请了护卫队日夜巡逻,维持秩序,还请了更夫打更,
修了公厕、垃圾点等。
因此这条街市很热闹,人也很多,但不显得乱和脏。
走到熟悉的桥头,
李逸发现这里新建了一座门,如同里坊大门一般。
“咱们这个集,其实是个树叉一般的形状,两路相交,有三个口子,形成了这么五六里的街市,
我们便在三个口上建了坊市大门,周围还立了柵墙,这样既让市集更安全,也方便收行商的入市钱。”
越发有市镇的模样了,
虽然还仅是夯土和木柵把几个村子围在一起,但有三叉路街市为中心,把这几个村子整合到一起,確实不一样了。
“不错。”
“你们之前说万年县市署令派了市吏常驻这里?”
“嗯,其实也不是正经市吏,只是市署派的两个非经制的帮閒,他们到这里,也不用管事,我们定期会给一笔钱让他们上缴。”罗三道。
倒不是那两人不想管事,
是这里的事他们不敢管。
所以便乾脆万事不管的享起清福来,反正每月罗三会给县衙一笔市集的费用。
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上上下下都能过的去。
虽然相比起这个热闹兴盛的街市,上缴的这点钱,连口汤都算不上,可好歹还有口汤喝就不错了。
街市基本上就是集会自治的,这更类似是一个商会。
沿用的还是原来学会、桥会等那一套,办的还挺成功,甚至现在商会也还买田置地,招佃出租,修建商铺仓铺出租,还建了会仓,既可用来帮扶救济孤寡做好事,
也用来对集会的商家提供借贷等业务,既帮扶,又赚利息。
大唐朝廷无商税,
可这里其实却已经相当於有商税了,甚至还有管理费等。
只不过这些费钱收的都比较少,不管是坐商还是行商,或是小贩们都能接受。
而他们收了钱也確实办了实事。
“嗯,那是怎么回事?”
李逸看到桥头坊市门口,立著一排笼子,有人戴枷关在里面。
“贼。”
罗三看著那几个戴枷关著的人,一脸嫌弃。
董先生说御宿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其实是有些夸大其辞的。
恰相反,
因为御宿市集的兴盛热闹,
引来了许多小偷小摸甚至是无赖混混,
只不过这里有一支专门的集会招募的护卫队,既有值守门岗、街亭的岗卫,也有机动的巡逻队。
小到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再到偷盗斗殴,甚至是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以假做真等等,都在管理范围之內。
“咱这里热闹、富有,就吸引了许多小偷前来,
每天总要抓不少,
可总还有人敢来偷盗。”
小偷其实也聪明,穷的老鼠都离家出走的地方,他们才不会光顾。
这里有这么热闹的镇市,还是日日集,每天人流量那么大,自然吸引了这些人来。
有不少贼盗,还就是专门跟著赶集偷盗的,
人多嘈杂混乱,才正好浑水摸鱼。
可来这里偷盗的,很容易栽跟头。
这里的护卫队,是绝不容许贼盗的,別的集市上有人看到了可能都不敢管,但在这里,抓到贼盗是有奖励的。
护卫队员们,看这些贼可跟看肥羊似的,全是行走的钱粮赏赐。
抓起来可不好优待,
吊桥头那大树上抽一顿皮鞭,然后关进树下的站笼里戴枷站上一天半天,再扭送县里。
想在御宿街搞事,不管是偷盗还是抢劫又或是斗殴,可都不会有啥好下场,
更別想在这欺行霸市,
谁还能强的过会长罗三背后的代郡王、司徒李逸?
“捉到了贼盗等,不要私刑,更不能伤了人,把他们先关起来,然后交给万年县衙去处治便是了。”李逸提醒罗三。
不论是镇上的集会,还是集会招募的护卫队,这都是民间组织,可不是官方组织,
没有执法权,更没有处刑权。
罗三道:“好,下次我们抓到了就把人吊在树上就行了,不打。”
护卫队不打,不代表著商贩百姓不打,
事后不打,不代表抓捕的时候不可以打。
总之,
这些贼盗,就跟过街老鼠似的人人喊打,就算打了,只要不是打伤打残,也不会有人追究。
“一个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经营,
不能有假货,更不能缺斤短两,商家態度要和气。”
“这个请代王放心,我们对此是抓的非常严的,所有商家,都在集会公约上按过手印的,
谁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甚至卖假货,那我们就罚到他破產关门。”
“还有个事你们要注意,
市场交易,须防有人使用假钱、劣钱,你们要在市场上悬置朝廷开元通宝的样钱,
对假钱劣钱等要予以处罚,严重者要上报官府追查。”
市场要有公秤,也得有样钱,还有市斗市尺等,隨时可以让百姓核查。
甚至一些大金额的交易,集会做为管理方,还有义务担当见证人。
诚信、公正、规范,
罗三主管下的这个市镇,比李逸预料中还好。
这几乎是民间自治,可比官府管理的坊市强多了,勃勃生机,十分兴旺。
粮、酒、药、盐、茶、纸,还有各种木器竹器芦编草编等手工產品,加上牛马羊猪鸡鸭等牲畜家禽的交易,
这里空气的热闹兴盛。
“咱们这里口碑已经做起来了,许多商人、百姓都远道而来呢。”
管理这么一个小镇工商,罗三的集会收入十分可观,会费、入市费、摊位费、卫生费、管理费、治安费,积少成多。
本身又还建商铺、仓库出租,又还兼做借贷、中介的生意,
还买田置地招佃出租等。
看似不起眼,
可除去成本开支,一年净利超百万钱。
这才数年时间,这集会帐上的钱帛已经有三千多贯了,还没算购置的上千亩会田,以及名下的上百间店铺、仓库。
“怎么会有这么多?”他惊讶。
罗三笑著解释,“其实主要还是我们自己经营赚的为主。”
除了收费收租和赚中介费,
集会也有些自营业务,比如当铺、借贷这块,这些金融业务,利润极大。
这些,以前是豪门贵族和寺院在做的,
现在御宿镇集会也在做,有这么大一个集市,有这么多商家,吸收商贩百姓的存款,然后再借贷出去,
看似不起眼,可实际收益惊人。
这本来是虎口夺食的行为,
但因这后面是李逸,所以也就无人敢管。
“你们没放高利贷吧?”李逸严肃道。
“那可不敢,我们还是沿用校会、桥会的那一套旧例,连利息都收的是一样的。
不过因为现在街市上商家多,这钱帛流转的快,加之咱们利息低,甚至长安城里的商人都吸引过来不少。”
良性循环,
集会赚了钱,买田置地建商铺仓库,然后出租赚钱,帐上的钱、粮,再拿去放贷赚利息,
这么一圈圈的转著,
钱粮是越转越多。
“集会既然有这么多收益,那就得適当的拿出一部份来,用於公益。修桥铺路、救济孤寡等,
也要给朝廷官府上缴部份。
得主动。
我个人建议,每年收益一成拿出来修桥铺路疏通河道整修河堤等。
再拿出一成用於救济乡里孤寡,帮助疾困。
然后向州县各上缴半成收益。”
三七开,
三分拿出来,七分留下来继续充做本钱。
罗三一口应下。
这集会又不是他的私產,
这是依附於李家这棵大树下的,效仿的也是李逸的无极校会等。
能赚这么多钱,其实也是出乎罗三他们的意料之外的,理事会甚至都不知道要怎么这些钱。
只好继续买田置地,建商铺仓库,甚至也开始自营开店做些生意,甚至是把越来越多的钱大多拿来借贷收息。
当然,也一直有拿出部份钱粮来救济孤寡、修桥铺路的。
李逸又问了下护卫队以及理事会等的待遇。
“可以给护卫队员增加点工钱,年节发一点福利奖赏。
理事会成员要兼顾管理,也挺辛苦,年节时聚下餐,发点猪肉大米嘛。”
“甚至年节之时,也可以给街市的房东、商户们,也发点节礼嘛。”
有钱还怕不知道怎么去?
罗三举一反三,“那年节时,乡里的乡长里正村长等,也得送点节礼。”
“县衙的官吏、差役,也得送一份。”
李逸点头,“节礼嘛,总得意思一下,逢年过节的不要落下,但不能送太多,否则可就是贿赂了啊。”
“把那几个贼,赶紧送去县里吧,別这样吊著关著了。”
“还有,既然集会收益可观,我看以后小商小贩的入市费就不要收了,摊位费这些也可以再减一减。”
“好的。”罗三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李逸看著这热闹的街市,不由的感嘆,朝廷官府都喊没钱,可如今这里一个小小的乡集,却已经能够这么赚钱了。
一年能赚上千贯呢。
朝堂上那些宰执相公们,真应当跟罗三来学习学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