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90章 人心散了就不好带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0章 人心散了就不好带了

    第490章 人心散了就不好带了
    李逸请张志昂喝茶,
    喝的仍是大红袍,张志昂细啜慢饮,赞不绝口。
    “品茶不在解渴,而是借以观赏物事的,因此茶具宜小,赏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
    好茶还得配好水,初次雪水、梅上雪水、三伏雨水,还有江水心、山泉水,有的要现汲现饮,有的要蓄之隔年,还有的须埋之地下,有的需摇动,有的忌摇动···”
    “烹茶煮水的火候也有讲究的,一煮如蟹眼,二煮如松涛,水不及沸不能饮,太沸则失其水味、败其茶香,甚至于哪种水用哪种柴来煮也是有讲究的。”
    李逸的功夫茶手法,
    在这位赵州刺史面前,都有几分班门弄斧之嫌了。
    “哈哈哈,还是阿舅懂品茶。”
    张志昂,隋末为赵郡太守,出身河北范阳张氏,武德元年,以赵郡降长安李渊,被授为赵州总管。
    但武德二年,赵州就被窦建德攻破,总管张志昂和河北道安抚使张道源皆被俘。
    窦建德本来要将他们斩首,是国子祭酒凌敬力谏劝阻,窦建德便干脆将他们释放了。
    如今武德四年,再回河北重任赵州刺史。
    张志昂和张道源,都出身于范阳张氏,范阳张氏是张姓里一个很有名望的士族,虽说不如范阳卢氏,却也是郡姓大族,两人是堂兄弟。
    因此李逸也喊张志昂一声阿舅。
    相比起张道源少年丧父一贯节俭朴素,张志昂却是有着明显的名门士族的那种风范,有礼仪文化,也好奢侈。
    就如这饮茶,他比李逸可内行多了。
    不仅是茶、酒,这位堂舅样样都很懂,可能较弱的就是军事,可骑射本事也不差的,李逸之前跟他打过猎,一天射了十几只兔子和数只野鸡,箭术很了得。
    张志昂是河北人,还是士族名门,在赵州任职数年,先是赵郡通守,佐理郡务,后来接任太守,投唐后又任总管、刺史。
    李逸也对这位堂舅做过点背调,
    名声不错,也有才能,甚至之前在赵郡也做出了一些政绩。
    若不是如此,李逸在长安的时候,就直接跟皇帝请求换人了。邢赵二州刺史,这可是他总管洺州大总管府的重要助手。
    八州裁成三州,自己兼任一州刺史,剩下两州当然得既可靠又有能力的才行。
    张志昂对李逸这泡茶手法很感兴趣,
    “这叫关公巡城,这叫韩信点兵,此手法最合适半发酵乌龙茶,最能冲出香色味来。”李逸道。
    张志昂学这些东西很快,讲了几句就已经明白了。
    “你这功夫乌龙茶,才是真正的茶中上品啊,茶汤鲜黄明亮,金黄金黄,甘甜滋润,回甘还持久,真是茶中仙。”
    李逸笑笑,
    “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得有耐心。治国也忌乱折腾,得有长远眼光,不能朝令夕改。
    大业天子亡国,就是太过于折腾了。
    我觉得我们这些总管刺史,牧民之官,为朝廷治理地方,其实就跟这功夫茶一样,不光得有好茶好水,还得有好功夫,要有耐心。
    煮乌龙茶,活水还要活火,炭得有焰,其势凶猛,最好用冈炭,无烟无臭,敲之如金铁之声,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李逸借着茶,步入正题。
    “现在这河北之民,就如锅中的小鱼鲜,不能乱搅动,否则一搅就烂了。
    但要泡出好茶,又得有猛火才行,但沸水泡茶又不能久泡。”
    张志昂若有所思。
    “阿舅马上就要返回赵州了,我相信阿舅在赵州任官数年,对赵州情况比我更熟悉。
    如今赵栾二州并为一州,统领九县。赵州官员,考核后全面调整了,接下来阿舅回到赵州,就是继续考核调整九县官吏,此事大总管府会派人前往协助。”
    张志昂点头。
    赵州在北魏年间,是从定州相州析置,设立殷州,辖赵郡、巨鹿郡、南赵郡三郡十五县,后来北齐时,避讳太子高殷之名改为赵州。
    北齐之前有赵郡没有赵州,殷州最初治所在广阿县,杨坚把州郡县三级,改成州县二级,赵州三郡之地,设了赵、栾二州。到杨广时又改成郡县制,撤栾州并入赵郡,
    广阿避讳为大陆县,赵郡治所则移到了柏乡。
    此前,废郡县再行州县制,赵州栾州复设,一个治所栾城在北边,一个治所柏乡在南边。
    如今两州再合一,
    李逸觉得柏乡位置太靠南,紧挨着邢州边境,他提出要把赵州治所,北迁到平棘,也就是后世赵县,这里处于柏乡和栾城中间,居于东部平原。
    “既然栾赵二州合并为一,那把州治迁到中间的平棘,也更有利。”张志昂表示支持。
    当初他守柏乡,守城苦战几个月,最后还打了巷战,柏乡城破坏还是挺大的。
    “平棘位于洨河畔,溯河而上就是栾城,再往上游是恒州的井陉山井陉口,直通河东太原。而从平棘顺洨河而下,便汇入漳河北支,即可可顺河东北往冀州,也可南下邢洺,交通较为便利。”
    并州,迁州治,裁换官吏,
    这套组合拳,只是给张志昂铺平道路。
    要想大治,先要换掉原来那些人,这还不够,眼下许多窦建德旧部叛乱,必须得迅速平定。
    比起田留安、刘瞻在高鸡泊和豆子岗的强硬镇压围剿,李逸更愿意先抚再剿。
    不解决那些人叛乱的根本原因,那么只会越剿越多。
    “栾城有个刘威,大业末上了元氏县西北封龙山,阿舅可知?”
    “有所耳闻,”
    大业末,贼匪遍地,官府称之为贼匪、流贼,他们自称为义军,那时多如牛毛,刘威这样的小股势力,并不算出名,但张志昂也知道点,算是上了官府的黑名单的。
    “如今刘威又上了封龙山,还已经拉起了几百号人马。”
    张志昂道:“我回去后,立马请李玄通将军协助,发兵剿灭他们。”
    李逸却摇头。
    “我跟你说起刘威,不是要阿舅带兵围剿,真要用兵,区区几百号人马,随便派个校尉前往都够了。
    刘威上封龙山,我也恰好有所了解,他也是迫不得已才上山的,解甲归田后,被乡里的豪强大族,勾结县乡胥吏,联合迫害,想抢夺他的田地财产,
    而现在这种事,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甚至还在发生,
    特别是窦建德旧部,这些人以前跟着窦建德打下大半个河北,如今回乡受这种气,多少人是忍不了的,跟一般百姓不同,他们反过,一回生二回熟了。
    你回赵州,带领赵州的一众新调换的官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这些情况,
    尤其是刘威的案子,要大张旗鼓高调的办,把那些乱来的豪强、胥吏揪出来,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
    把这案子要办好,不能有瑕疵,结案后,赦免刘威,请他下山回乡,发还他的产业,甚至给予一些补偿。
    要以此立个典型。
    清理贪官污吏,打击劣绅土豪,要让赵州的百姓,相信大唐朝廷代表着公平正义,并不只是官官相护,支持士族豪强的,我们以法治国,以德服人。”
    “阿舅,人心散了,可就不好带了。
    要是朝廷在河北百姓心中失去了威信,我们又如何在这里长久统治?”
    张志昂感受到了李逸的那份郑重。
    他心里都有些暗暗惊讶,李逸要借刘威立案,更要立威,还要重新构建朝廷的信义公正。
    只是,这样却是要对现在地方乡里的真正掌事人发起冲击。
    皇城不下县,县以下的乡里,那都是交由豪强大族以及胥吏们来掌控的,他们是基层代理,
    这些人也是朝廷控制地方的重要一环。
    现在李逸为了安抚窦建德旧部,选择向这些人开战?
    这真的是对的吗?
    他提出自己疑惑。
    “阿舅你把这事搞混了,我不是为了窦建德旧部,向乡里豪强大姓和胥吏们宣战,
    我只是向那些不法者宣战,
    那些乡贤,仍是我们大唐治理地方乡村的基石。一众县吏乡长里正村长们,也是衙门办事的骨干。”
    这一次,李逸让张志昂先借刘威案,发起一项专项治理,也就是针对窦建德旧部相关的吏治问题调查处理。
    凡是涉及与窦建德旧部的事情,优先处置,甚至提级处置,还要从严处置。
    现在河北有许许多多刘威这样的人,举起了反唐旗号,他们反唐的理由,大多就是为窦建德报仇,更多的人则是遭受到了不公和压迫。
    只要李逸能迅速的把这个专项行动开展起来,
    那就是釜底抽薪,
    刘威等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诉求得到解决,那他们还反什么?
    他们就算铁了心反到底,又还能再号召到多少人跟随?
    无源之水,很快也就会干竭。
    相比起简单的围剿镇压,这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窦建德是因有些旧部在河北作乱造反,过于忧虑不安,服食长生药,结果才误服云母中毒而亡的,陛下还特意追赠他国公、总管官爵,还令他儿子袭爵,
    河北人不信谣不传谣。
    至于有部份人遭受到的不公,那也是某些贪官污吏所致,而这些人大多也仍还是原窦公地方官吏所为。
    我大唐绝不容许这些情况发生,将全面清查,必定为所有人讨还公道,伸张正义。”
    “那个刘威,我不仅现在就给他特赦,还特别授他为本王的帐内府从六品校尉。”
    李逸要把刘威立个典型,树个招安榜样。
    他虽说原来在窦建德部下也仅是个偏将,没什么名气,但现阶段,叛乱的窦建德旧部里,本来也没什么有名气的。
    再加之刘威的经历,李逸也算调查的比较清楚,两次都是官逼民反,这人呢以前在乡里名声也不错的,哪怕两度上封龙山,也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害百姓之事。
    招安赦免,授予官职,是个不错的宣传榜样。
    “这次我会让刘黑闼随你回赵州,他和刘世彻一起负责招安封龙山具体事务。”
    张志昂道:“有李玄通将军就足够了吧?”
    李逸笑笑,让刘黑闼走这趟,也是他闲置久了,怕他坐不住,也得让他出去活动活动。
    最重要的是,李逸借这次机会,也想再看看刘黑闼表现,是否真心归附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