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382章 一呼百应马国舅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82章 一呼百应马国舅

    第382章 一呼百应马国舅
    忙忙碌碌到深夜,凌晨就起来了。
    抓紧时间洗个澡,换上朝服的马寻兜里揣著几个点心,开始一路小跑。
    刚到奉天门,马寻就笑了起来,“徐大哥、邓大哥。”
    徐达笑著点头,“这一回打算在宫里住多久?”
    “隨时都能出去。”马寻压低声音说道,“这里困不住我,我不是以前的我,想出去就出去!”
    看著马寻如此自信的样子,徐达和邓愈只是在笑,这话听一听就好,可千万別当真。
    这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说的多能耐一般,在皇后面前还是小三。
    理论上来说马寻確实可以隨时出宫,但是出去转一圈还得回来。
    “下朝后我去找你,看看你的伤。”马寻找到了机会,说道,“要不然下朝后你们去我家,家里还有个贵客。”
    徐达立刻说道,“那好啊,张仙神的事跡我可是从小听到大。”
    四十来岁的徐达说他是听著张三丰的故事长大,居然没有人感觉到违和。
    邓愈也笑著说道,“那我也去凑凑热闹,那话怎么说的,咱们住得近就是有好处。”
    徐达看著邓愈,得意的说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木易为春!”
    邓愈虽然是老弟兄们当中比较『有文采”的,但是总体来说也不爱看书。
    这也就意味著徐达在这些开国勛贵当中,不管是兵法还是文采等,都是遥遥领先,实在是这些老弟兄们太差劲了。
    趁著没事,马寻问道,“我今天上朝是不是得挨骂?”
    “挨骂不至於,只是案子这些天一直在论。”徐达就无奈说道,“有些事情啊,到底还是落在了你的身上。”
    华高凑了过来,有些担心,“小弟,你装聋作哑啊。淮西的那帮人可没少说你,私下里有人说你不近人情了!”
    虽然也是淮西勛贵之一,但是这也就是笼统的来说。
    这时候要算,华高可不认他是凤阳人。当然朱亮祖也不是,所以也算是保持点距离。
    邓愈就颇为烦躁的说道,“你啊,打官司打到了我这里。现在中书省在议,御史台也在议,我就不该閒著没事来上朝。”
    徐达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他和邓愈都是閒不住的人。
    徐达是背上的伤养了两个多月了,基本上日常活动没问题,所以就来上朝。
    邓愈也是差不多,安心静养了一段时间也閒不住来上朝,
    结果好了,马寻弹劾朱亮祖。而作为御史大夫的邓愈,稀里糊涂的就来了个大活儿,
    谁让他是名义上的御史台主官呢。
    李善长和胡惟庸有些鬱闷的看著马寻,这个徐国公看著老实本分,可是总能搞出一些大事情。
    这一次的事情显然就比较棘手,因为不只是朱亮祖父子,还有陆亨仲,以及其他的一些勛贵。
    单纯就罪行上来说,朱亮祖可能是保不住,李善长等人也未必想保。
    可是陆亨仲等人该保还是要保,这或许也是李善长、胡惟庸的机会。
    毕竟七大国公之中,至少五人是紧跟著皇帝的脚步,而二十八侯之中大多数也是对皇帝非常忠诚。
    既然现在皇帝已经主动的表现出一些“破绽”,那就需要抓紧了。
    看看马寻和徐达、邓愈热火朝天的在聊著,旁边还有李文忠、华高在时不时的附和,
    李善长和胡惟庸就更为担心。
    皇帝的集权越来越厉害,这也让他们越来越担心。
    倒不是想要造反之类的,而是因为他们希望皇帝的权力被限制,他们希望相权、土大夫的权利可以得到保障。
    朱標这时候来了,笑著和徐达等人打了招呼之后,隨即率领百官入殿。
    朱元璋刚开朝就开门见山,“凤阳乃帝乡,朕赐诸多功臣府邸、公田,以求共富贵。
    可是如今倒好,不法勛贵欺压乡邻、指使族人横行霸道,那可是凤阳!”
    百官齐齐跪下,在皇帝从小长大的故乡闹出来这些事情,有些勛贵確实是无法无天。
    但是无法无天归无法无天,有些人觉得还是要保一下。
    毕竟功劳大啊,这就是一些人眼里的『免死金牌”。再者就是今天惩治了勛贵,明天可能就是其他人了。
    大家也別五十步笑百步,朝堂上这些人自然也有德行昭昭的,也严格约束族人。
    可是大多数还是做看一些常见的勾当,有了权力之后,不说鸡犬升天吧,族中人肯定是可以得到好处。
    右御史大夫陈寧出班了,说道,“启奏陛下,永嘉侯族人不法,是他管教不严。念在其劳苦功高的份上,可治其族人之罪。”
    御史中丞涂节也跟著说道,“陛下,臣以为永嘉侯虽然犯错,不过可功过相抵。可削去其爵位,降职留用。”
    陈寧、涂节,这也算是御史台的实际上的头两號人物了。
    名义上的头號人物邓愈不太管御史台,二號人物是汪广洋,这人前段时间消极怠工被降为左御史大夫。
    和杨宪斗法输了,又被胡惟庸压的喘不过来气,不断被贬官、起復的汪广洋也是心灰意冷,被赶出中书省,没了实际职权。
    朱元璋暗暗皱眉,一上来就是这么两个人物,言官看似是被李、胡完全控制了。
    马寻忽然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两位大人说错了。功是功、过是过,永嘉侯治家不严是真,放纵家人也是事实。侵占民田、强夺民女,这可都是归了永嘉侯父子,他们岂会不知情?”
    对於马寻的忽然发难,有些人措手不及。
    按照正常的流程,先是小兵出面,然后才是大將压阵。
    可是现在倒好,马寻这个大boss直接出来了,这就逼的想要保朱亮祖,那就得李善长或者胡惟庸亲自下场。
    胡惟庸看了一眼李善长,隨即出班,“陛下,徐国公言之有理。只是朝廷尚且在用兵,正是缺將之时。”
    马寻不客气的反驳,“胡相说错了,天下大势已定。虽然还有辽东、云贵尚未收復,
    遣一员大將足以。”
    胡惟庸也开始反驳,“徐国公,纳哈出盘踞辽东、拥兵二十万。云贵的段氏、梁王,
    皆用兵十余万,尚且还有残元呼应。”
    “我是大都督府右都督,我比你知兵!”马寻胡搅蛮缠一般的说道,“你虽是丞相,
    岂会知大都督府缺不缺將!”
    这也是不讲理,胡惟庸这样的丞相怎么可能不知道朝廷缺不缺少大將呢。
    毕竟北伐之类的事情也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包括去打乌斯藏等地,这也都是有政治意图。
    这些事情胡惟庸也都是参与了商议,可是马寻非要將中书省和大都督府区分开来,胡惟庸无言以对。
    丞相如果敢插手大都督府,那可就是死罪了。
    李文忠立刻说道,“启奏陛下,朝廷將士充足,隨时可以发兵討伐不臣。”
    徐达也立刻说道,“陛下,臣数代人蒙受皇恩,如今臣已痊癒,可率兵征討辽东、云贵。”
    邓愈不甘示弱的说道,“陛下,杀鸡用不著牛刀。臣愿领兵征討纳哈出,待解决了辽东之事就去云贵!”
    胡惟庸顿时偃旗息鼓,这三个附和马寻的可都是大明的战神,一个赛一个的能打。
    看看这『第一功臣”,最多算是和皇帝同乡,可是这时候还说数代人蒙受皇恩。
    说的好听,真要是那样,当初皇帝的父母就不会饿死,你徐达也不会死了原配、在皇帝的安排下娶了谢氏为续弦。
    郭英看了一眼华高,也蹦了出来,“上位,我愿为先锋!”
    华高及时响应,“只要中书省、户部筹集好了军餉、辐重,我愿为先锋!实在不行让卫国公去筹措军资,用不著中书省出力,我们一样可以去打!”
    大都督府就是这么有底气,自从朱元璋起兵后就在不断作战,开国后大大小小的战爭也都没有停过。
    缺將?
    大都督府缺的是大战的机会,一大堆人还等著封候拜將呢,纳哈出、梁王或者是段氏等等,那几乎是一些人眼里的香饶饶。
    封候拜將的机会就这么几个了,大都督府的人可是想要一口吞下,哪里可能给文官半点机会。
    马寻继续趁热打铁,“陛下自从兴兵平叛以来,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身兼数职,只贪图高升而不知廉耻。”
    马寻的话说的非常慷慨激昂,只是有人觉得不是很对味:你怎么有脸这么说!
    明初这些封公侯的,有几个极为特殊李贞就別说了,开国立刻就封恩亲侯,没人敢挑理。
    马寻虽然有军功,只是理论上来说不足以封国公。
    再加上现在还有个义惠侯,这更是没人敢反对的。
    马寻不管那么多,继续说道,“现在叛贼已基本平定,正是陛下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时候,请从臣开始做起。”
    徐达就立刻说道,“陛下,臣出身低微,蒙陛下简拔才有今日。只是此前臣愚昧、贪財,以至於收受民田、养庄丁,还请陛下端正法纪,从臣查起!”
    李文忠、邓愈等人也是纷纷响应,这些公侯一个个的表现的大公无私。
    要知道平时违法乱纪、贪財好利的,多数是这些『暴发户』,文官那边还做点表面功夫。
    可是现在好了,公侯们都很正义,文官们就坐蜡了。
    主动提出让陛下正法纪、肃吏治,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可是不跟进,清誉毁不毁不说,皇帝猜疑是肯定少不了。
    徐国公,马流子,你害人不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