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不要掀桌子
第376章 不要掀桌子有些话,从说出口,就不是说给对方听的。
比如说,明辰对和尚说的那些话。
和尚是个傻二百五,听了这些话就只是会愤怒而已,说出口除了引发內訌没有任何价值。
之所以明辰还说,只是逼迫有心之人现身的手段。
他倒也不是真想掀桌子。
冤有头债有主,撕破了脸其实对谁都不好。
再者,一路南下毁寺灭僧,对他而言太过浪费时间,效率太低。
这些话,其实都是说给和尚背后的人听的。
传达明辰的態度和逼急了的方案。
不嗔显然来头不小,他本身的资质优秀,掌握许多厉害的神通,先前越阳之战时鬼神对他的態度……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明辰把这人唤出来,让他给出一个交代来。
“善士,贫僧这厢有礼了。”
燃烧著的篝火映照著小和尚平和的面容,他朝著明辰单手施礼,不卑不亢。
平时作为不嗔的弟子,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和尚。
此刻却透露著完全不属於他这个位阶的超凡气质。
明辰並不意外,只是问道:“你是哪位佛祖?”
两人之间的立场其实应该是对立的。
毕竟刚刚明辰还说了毁寺灭僧那般煞气腾腾的话,非常直接的表达了对於佛门势力的不满。
然而此刻,二人却是颇为平和的对谈。
有些时候,衝突正好也是沟通的理由和桥樑。
小和尚闻言笑了笑,低眉道:“贫僧不过是云游方外之人,登不得宝剎金身。”
层级越高,说话越是要斟酌,越是有重量的。
有些落下口实的言语,是需要考虑后续影响和代价的。
小和尚以这般姿態现身,弄晕了不嗔,在这深夜之中与明辰对话。
显然,就是不想在明面上把自己的身份揭底。
明辰可以猜,但他不会承认,落下口实。
这次与明辰的会面,就只是私人性质的会面。
他指了指一旁昏睡的不嗔,捻指笑道:“贫僧这顽劣徒儿性情狂纵,惹出祸端来,令善士不喜,还望善士恕罪。”
这二人倒也有趣。
分明名义上小和尚才是不嗔手下的弟子。
然而,这夜晚,『小和尚』却又挑明不嗔是他的徒儿。
“不罪不罪。”
分明是明辰丧心病狂要做些杀戮之事。
然而此刻,这小和尚却反倒是说不嗔狂纵顽劣,惹出祸端。
世界上的规则向来如此,从来都没变过。
明辰眯了眯眼睛,也不想跟小和尚打马虎眼,直奔主题问道:“佛祖此来,可是要与我一个交代?”
自始至终,他的核心目的就只有一个。
虽然汪槐自己早有死志,但有人需要为汪槐的死买单。
再扩而论之,明辰需要向更高维度的这些仙神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祸事惹大了他是要追责的。
他不是软柿子,想要捏他,那就需要掂量掂量。
此举有很大风险的,並不符合明辰谨慎的性格。
因为明辰掌握的信息不多,他不知道敌人的强度如何、手段如何。
若是要价不成,反倒被打了,那他也就栽了。
而且会栽的很惨,再也抬不起头来。
不过,自从斩过一次神明之后,他再也没遇上一个正面跟他起衝突,登上仙玉录供他砍的神灵。
依据慧吉菩萨的態度来看,他是有不小贏面的。
人生並不总是安安稳稳,许多时候需要掷出一场豪赌,在一次次的豪赌之中,去窥探更多常人接触不到的信息。
明辰赌的是对手同样对他也不了解,同样对他也有所忌惮。
站得越高,便越不愿让自己置身险境,他们只会一次次的派出下属心腹,派出棋子,去试探,去针对。
直到保证万无一失,他们才会动手。
否则……权力的大厦便会倒塌。
高位者片叶不沾身,以棋局盘算天下。
棋局是利益交换,是让步的艺术。
路只要没走死,就有许多迴旋的余地。
所以,明辰更愿意相信,这些高高在上的仙佛,会给他一个交代,而不是跟他鱼死网破。
“阿弥陀佛!”
小和尚並没有纠正明辰对於他的称呼,也没有正面回答明辰的问题。
只是施礼道:“善士可知我佛之根源?”
明辰对於此世的这些神明的传说典籍,那都是下过功夫的。
佛道各自的神话传说,他也都有所涉猎。
传闻数千年前,有一个古国王子,活了三百岁,其歷经富贵荣华,尝遍人间喜乐,看过人间疾苦。见世人於无边苦海之中沉沦,受七情六慾所扰,犯贪嗔痴恨戒行,循环往復,不得超脱。只觉人间无趣,於菩提树下一朝醒悟,领悟大智慧。
其乘一叶扁舟,飘摇过无尽之海,窥见天地真理,创立无边佛法智慧。
也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其肉身已在无尽之海中凋零。
那一叶扁舟绵延千万里,化作智慧彼岸。
其元神不死不灭,成就无上佛主。
其身躯化作三个灵童,於人世间行走,传扬佛法,弘扬大智慧,令眾生皈依我佛,超脱苦海,不再受轮迴之苦。
斩妖魔、平乱世、济苍生……
各自功成圆满,回归莲台,成就佛祖之位。
分別为琉璃归真上古佛,未来弥勒尊佛和释迦牟尼佛。
后面的各个佛,各个菩萨,俱是在佛教典籍之中流传的一些传说,他们各有传奇功绩,最终一朝悟道,窥见智慧彼岸,到达极乐净土。
佛教典籍之中多是对其信仰进行无边称讚和歌颂,用极尽了华美的词汇去渲染其无边法力和威能。
反正只要是佛,只要是菩萨,那就是伟大神圣的。
並不对其进行具体的评级,只是表达的比较隱晦,並不爭论其权力结构谁高谁低。
明辰只是在一堆美好形容词里面挑挑拣拣,拼凑出来的故事。
是真是假,那更是无从考究了。
根据明辰的理解。
不管是佛还是道,不管是神佛还是神明,都差不多。
他更愿意將这个所有僧侣都嚮往的极乐世界,去类比成一方势力。
无上佛主代表著极乐净土的最高意志,代表著无上大智慧,无上大福源,无上大功德,代表著佛存在的意义,是最高的精神领袖,不会轻易表达意愿,不会轻易降旨。
而三位佛祖是排名最高的佛,是无上佛主的化身,分別掌管智慧、福源和功德,是极乐净土掌握权力的领袖。
三尊佛祖以释迦摩尼佛的传说故事最多,最响亮,便是也排名为尊,佛教徒口中称颂的『佛祖』、『我佛』,在没有特殊指代的情况下,便是说的这位佛祖。
再往后的佛、菩萨、罗汉、金刚……这些乱七八糟林林总总,层层细分,各自在降妖除魔、领悟智慧、渡人生死等等方面进行管理。
明辰挑了挑眉,朝他问道:“你想说什么?”
小和尚笑了笑,並不在意明辰无礼的举动,只是瞥了眼一边昏睡的不嗔,娓娓道来:“善士有所不知,我佛踏遍人间救苦救难时,收过十位弟子,其中之一身高十丈,力大无穷,法力无边,曾援助佛祖,降灭无数妖魔。因其耳听怒,破了嗔戒,与人逞凶,於兰佛会上,被未来弥勒尊佛降罪,驱逐出极乐净土,令其於苦海中沉沦,悟道圆满,可回首窥见智慧彼岸。”
这故事是仿佛是野史一般,听来只觉落了俗套,有碍於信仰的神圣性和恢宏性,是不可能在人间信仰之中流传的。
甚至於他所说的佛祖的那所谓十个弟子,在佛教信仰之中都没多少信息。
这故事若是说与了那虔诚的佛信徒听,怕是会当场挨打。
不过,明辰却是饶有兴味地看著这小和尚。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但却信息量极大。
第一,就是这小和尚和不嗔的身份问题。
他没有主动阐明自己的身份,因为位阶极高,涉及极广,他以小和尚之身现世,那就不可能承认自己是谁。
但却很有诚意,通过这个故事,绕了个圈,向明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明辰猜到了,那便只是明辰猜的。
他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从来也都没有说过。
只要不认,他就有最终的解释权。
佛祖的弟子,身高十丈,力大无穷,降妖除魔,犯了嗔戒……
不嗔就在旁边躺著昏睡呢!
这是在说谁呢?
若不嗔是佛祖弟子,那么眼前这个刚刚说了『顽劣徒儿』的小和尚又是谁呢?
这是其一。
其二,不嗔作为佛祖的弟子,犯了错,却在大会上被另一个佛祖直接抓住一点降罪,直接被丟出势力范围之外了。
这是什么意思?
不嗔真的是因为犯了错被丟走的么?
或者说……其他人就没有犯过错么?
犯了错,为什么不由直系的佛祖亲自处置?
佛门內部並不和谐。
这是一次顶层权力之间的交锋。
佛祖与佛祖之间需要笑脸相迎,共同维持好整个佛门的大势。
而下面的人,佛祖的弟子,佛门典籍之中没有姓名,没有成佛的人。
便是会在交锋之中,充当表达不满的情绪符號。
名为惩戒不嗔,实则是在打作为师父的佛祖的脸。
明辰很聪明,和尚也不傻。
两人视线交换,明辰明白了对方的传递的信息。
小和尚也知道明辰明白他所说的话背后的含义。
他微微頷首,又继续说道:“善士还有所不知,未来弥勒尊佛在弘扬智慧佛法时,见到一童儿,其样貌特异,天生两口,也辩言真妄,有慧目灵瞳,可窥见道理本质,尊佛赞其天资英才,令其追侍左右。后因其妄议佛经,被佛祖降罪。”
这是第二次的权力交锋。
同样,小和尚也跟明辰透了不公的底。
他不说,明辰也大概猜得到。
要是不公跟尊佛没有关係,那前面的故事就白讲了。
徒儿总归是徒儿,不管是不是不嗔真的错了,佛祖都是要为他负责的。
我的徒儿,我自己惩戒自然可以,你惩戒是什么意思?
自是也找了个由头,又惩了回去。
不表明態度,自己的权威就会被削弱。
两位佛祖之间的暗斗,结果便是不嗔和不公在这尘世间沉沦。
当然,这也並不是坏事。
他们始终都有背景,是要跟普通凡人划出阶级的。
只需要再找到一个由头,將之调回去就可以了。
兴许还能再绕个圈,將之提拔提拔,在流传人间的典藏之中,加上他们的名字。
小和尚眯了眯眼,又与明辰笑道:“慧吉菩萨是北海一慧客,法力通玄,悟得智慧,后由尊佛亲自渡往智慧彼岸,登上莲座,此事於人间典藏亦有记载,善士若是不信,自可去寻来验证。”
到了这样的存在,即便是私人性质的会面,只会在笼统的方面说谎,却不会在这样意指性相当明显的身份问题上造假。
谁是谁的人,谁和谁是一边的,这都不会作假的。
除非明辰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嘍囉。
若明辰是,小和尚也就不会现身了,这是矛盾的,
似乎还怕明辰不信,小和尚又补上了这一条关键性的证据。
当时汪槐要斩不公时,是慧吉菩萨降世,欲要將不公罪徒带到极乐世界去,交由佛主定罪。
说是这么说,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不会有人知道。
说是押解他去定罪,实则是来救他的。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为救尊佛的弟子,菩萨跑了这趟腿儿。
而现在,小和尚又向明辰提点了这菩萨的派系。
一切的一切,显然都已经明了了。
他是在告诉明辰,他真正的对手是谁。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不嗔虽说对明辰动了刀,但二人之间是有情义的。
小和尚的態度也始终平和。
双方之间的关係没有走死!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他们是可以在一艘战船上的。
若是明辰南下,毁寺灭僧,那就在明面上跟整个佛门宣战了。
不管跟明辰对立,还是跟明辰亲近,都只能是仇敌。
那么朋友也就做不成朋友了。
不要掀桌子,掀桌子不一定能伤到敌人,但是会拉来一批敌人,会把朋友变成敌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