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在按流程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各种事务,将这一战的收获真正的落袋为安的同时,耿煊心中也在盘着盘点着另一笔账。现在已经确认,这一次出动的敌骑数量,不多不少,就是十二万骑。
因各种原因死掉的敌骑数量,多达六万八千五百余骑。
又有三万八千七百余骑,被吸纳转化成为“黑风军”一员。
将这两批人除掉之后,“漏网之鱼”的数量,总共也就不到一万三千骑。
而且,根据返回将士带回来的消息,这逃掉的万余骑,心态基本上也被打崩了。
很多在逃亡时已经完全溃散,甚至连玄幽马都舍弃了。
哪怕以最乐观的估计,能够逃回敌军营地的敌骑数量,也不会超过一半。
而根据这些“新人”提供的消息,在没了这十二万铁骑之后,敌营之中,直属于董观的力量,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虚弱。
留守的铁骑数量,仅有不足五千,便是将逃回的敌骑重新整编,敌营的铁骑数量,最多也就万骑左右。
此外,就是规模最大,总兵力达到十五万的护卫军群体。
看似规模庞大,可除了极少一部分长期为董观所用,其余超过九成的兵力,都是从各个沙民聚落抽调而来。
他们虽然也能为董观所用,但却不是因为忠诚,而是敬畏。
因为董观手中有足够将他们碾为齑粉的力量,加上数十年统治形成的积威,这才让董观可以比较放心的驾御他们。
即便如此,因为近些日子董观遭受的连串打击,也开始一点点动摇了董观对这股力量的掌控度。
紧追过来的董观没有第一时间进攻,而是用了十几天来舔舐伤口,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抚平这些将士心中过于激荡的波澜,加强对这些力量的掌控。
而现在,随着“黑风军”将董观手中最大的筹码摧毁,那些护卫军的“忠诚度”还能剩下多少,这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此刻的敌营之内,真正起决定性的力量,既不是铁骑,也不是护卫军,而是负责保护董观的铁羽卫。
若说玄幽铁骑是董观打造的矛,对外攻击的铁锤,那这铁羽卫就是他给自己打造的甲胄,保命的盾。
对于这支力量,董观从来都抓得很紧,看得很牢。
想尽办法加强忠诚灌输的同时,还用恩义亲情进行拉拢。
那些有实力的,几乎个个都是他的“义子”。
想到这里的耿煊,却想起了另一件事。
“却不知杨骞的成果怎样。”
虽然,在这件事上,耿煊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并没有太重的得失心。
可毕竟还是投入了一根霸王指骨,对于结果,还是有些期待的。
就在这时,刘牧在旁轻声提醒道:“军主,我要执行下一步计划了。”
耿煊从思索中回过神来,退到一边,将“黑风军”重新放到刘牧手中。
很快,才回营不久的大军,再一次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如洪流般冲出军营之后,便迅速在荒原上铺展开来,蔓延四溢。
规模比上一次还要更大。
出动的兵力数量,超过了十二万。
除了留五万守护营地,另有三万则散去了后方“根据地”,“黑风军”这一次算是将所有的家底全都砸了出去。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
首先是吞下敌营,然后继续向东,拿下整个苍岚山,乃至剩下的幽州全境。
若是消耗过大,会在玄青海西岸稍作休整。
若是一切顺利,会立刻横渡玄青海,杀入玄州。
……
充分利用战术上的不对称优势,将敌军最锋利的“矛”折断,这仅是整个行动的第一阶段。
乘胜追击,将持“矛”的手斩掉,这便是刘牧计划中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便是凭着手中力量,迅速横扫幽州,席卷玄州,将原属于董观的二州全部吃掉。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行动之后,之所以没有一鼓作气,直接杀奔敌营。
一是收获太大,俘虏太多。
俘虏数量甚至超过了己方玄幽轻骑的数量。
若不缓一缓,先将他们转化吸收,很有可能就会“消化不良”。
再一个,取得如此辉煌大胜的背后,无论是人,还是马,体能都消耗巨大。
必须歇息一下,为第二阶段的行动积蓄力量。
暂时收回拳头,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除此之外,这本身也有放任“噩耗”传入敌营,待其内部生变的用意在。
如此剧烈的冲击,加上杨骞的行动,以及本来就浮动的人心……虽然无法完全预料,但这究竟会结出什么样的果,耿煊还是蛮好奇的。
不过,也正因为惦念第二阶段行动的推行,在完成对俘虏的纳新转化,并按照实力强弱对他们进行了大略的安排之后,耿煊便将“黑风军”的指挥权重新交到刘牧手中。
不管是“神子赐福”,还是更精细化的整编,将这股新吸收的力量,真正纳入“黑风军”的序列之内,都没有做。
看得出来,许多享受过许多次红运赐福的军中老人,对于这种功劳记账、没有立刻兑付的“打白条”行为,是有些遗憾,甚至是不满的。
从战果的大小来说,这一次明明是破纪录的,超过了以往历次战斗的成就。
可以说,这一战直接奠定了玄幽二州的新格局。
从常理来说,酬功应该更大、更及时才对。
当然,理由也是有的。
不能耽误时间。
要一鼓作气,不能让已经熟透的果子自己掉地上烂掉,而是得赶紧将其吞入腹中。
这是用来说服“黑风军”上下的理由。
另一个,耿煊也是有意要利用这个契机,抬高“赐福”的门槛。
拿下这一战的“黑风军”,已经彻底完成了蜕变。
身价再不是以往可比。
有资格摆谱了。
近七万敌骑带来的,总计超过二百七十四万红运,以及八千余己方阵亡将士带来的超十万红运,收获之巨,前所未有。
可另一方面,耿煊却悄悄勒紧了口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