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文娱:你就是这么玩音乐的?! > 第369章 完美的结束,巨大反响!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9章 完美的结束,巨大反响!

    第369章 完美的结束,巨大反响!
    有道是。
    艺术家就是狗,总能看到点正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作为顶级钢琴演奏家,谢浪只需一眼便能定帧。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用。
    如果说,李灿在钢琴上的《超技练习曲》是在卷技巧,让钢琴业内在技巧练习上能够有更高强度的锻炼,其本身便因技巧难度而成为“门槛”本身。
    那《梁祝》在小提琴业界内的定位就是没什么技巧,纯纯卷情感与音乐情绪表达。
    小提琴领域在技巧上一直卷的飞起,和钢琴有些差异,钢琴如果技术差一些问题不大,乐曲依然可以愉悦家长,但小提琴不同。
    技巧差一点那是真的在拉锯,甚至可以说没法听。
    这也导致幼年大神的强度要比钢琴更为夸张。
    12岁,这是一个分水岭。
    就目前的小提琴演奏行业来看,5岁不学琴基本告别职业,12岁之前没有突破全部的技术瓶颈也基本告别职业演奏。
    艺考的门槛更像是在证明这孩子不是音乐白痴。
    业余十级是一个起点,只能说勉强不算烧火棍,接下来要面对的才是真正的技术深渊。
    而梁祝的练习难度,刚好位于这个“起点”。
    也就是说,只要是个正经练小提琴的,在三五年的训练中,都可以涉及到这首曲目。
    这还是全篇。
    如果只说这“化蝶”的主题动机,难度更是几乎为0,只要不是自己买个琴不找老师瞎捉摸,练个两年,主题旋律的简化篇章也足以拿下。
    这就是传播!
    可偏偏,这首作品在情感的表达难度上无限接近于顶级职业,想拉的好听非常简单,但想拉出感情极其困难。
    这样的差异,造成了这首曲子将会形成的独特地位。
    东方乐曲审美,情感表达曲目的最优解!
    在早期的练习过程里,就可以充分的去体悟这首作品,每一次练习都将会是一层对于夏国艺术的感悟,更是有助于丰富东方学派的艺术表达。
    顶级的悟道茶。
    如此种种,再配合其本身的题材,以及现代演奏所表达的反抗精神。
    毫无疑问。
    《梁祝》必将成为夏国乐曲的里程碑。
    懂不懂东方美学?
    去听听《梁祝》!
    会不会夏国乐曲?
    去试试《梁祝》!
    在谢浪看来,李灿简直就是将坚不可摧的神坛在焊死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药量。
    只有同样在飞的人才能知道有些离谱的存在飞的到底有多高。
    眼看着弹幕中,网友们的反应,谢浪便知道,这次演出算是彻底成了。
    最后一曲的收尾,是《欢乐颂》第四乐章的节选片段“合唱”。
    最终的升华毫无疑问。
    垮掉是绝对不可能的,哪怕李灿不指挥了,全凭维爱自动挡都不会垮。
    果不其然。
    当最终的乐章奏响后,圣光终于洒在了金色大厅。
    后台总控室中,终于见到李灿在金色大厅指挥《欢乐颂》的哈迪,人生已然圆满。
    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
    哈迪的流泪不仅没有让周围的工作人员感到意外,相同的,工作人员同样感慨,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终于让伟大的艺术于金色大厅上绽放开来。
    更是在受到感染后,不禁眼眶微湿。
    “啪啪啪啪啪!”
    待最后一首作品结束后,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台下的观众们情不自禁的站起身子鼓掌。
    和以往不同。
    以往,总是会有一些返场曲目存在的,但这一次,现场有些观众莫名的觉得,似乎不需要返场。
    待李灿鞠躬下台后,掌声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便消失。
    并未有返场请求。
    看似是纯粹为了礼貌而鼓掌,但若仔细看观众们的表情,便可以发现。
    激动,狂热的情绪没有缺少半分,但大家却不知为何,强行忍住了继续鼓掌的冲动。
    现场并不是十分安静,总会有忍耐不住的掌声漏出,旋即引起又一轮的山呼海啸,旋即再次被猛然压下,仿佛生怕惊扰到这样的意境。
    见到这一幕,哈迪更是忍不住赞叹起来。
    “普通的指挥家,没有返场请求,那是不够强,可这次却完全不同。”
    “是啊!”
    周围的工作人员们情不自禁的连连点头。
    返场,是因为气氛正酣。
    但那依旧停留在“优秀演出”的境界。
    当这样的境界上升到《欢乐颂》这种人性极致,甚至产生了神性的作品演绎后,返场的请求反而让现场这些资深乐迷们觉得,这会打破这样百场难得一遇的珍贵体验。
    所有人都觉得。
    演出就该于此时结束。
    纵使万分不舍,也从潜意识里就想要去维护这种完美的终结。
    渴望着返场的情绪很强烈,想要鼓掌的心情抑制不住,但更加想要配合,让这场演出终结的无比完美。
    强烈的情绪冲击下。
    观众们也终于无法抑制内心澎湃的情感。
    在断断续续,起起伏伏中。
    好不容易停止掌声,安静了那么片刻。
    却终于刹不住车,干脆放飞自我了起来。
    控制个寄吧。
    全都摆了。
    峰回路转中,这更加疯狂的掌声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指挥不出来返场就拍手拍死在这里”的感觉。
    舞台上尚未退场的乐手有点麻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样的情景.
    没遇到过啊!
    到底返不返?
    “不返,不能返,到了这里结束是最好的。”
    在听到工作人员问询后,李灿十分果断的摇摇头。
    “返场不代表什么,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返场的,完整性大于一切。”
    李灿的回复很快便传达到了哈迪的耳中。
    闻得此言,哈迪也赞同的点着头。
    完美的句号后面不该有任何的文字。
    就凭借观众们这样的反应,哈迪也明白,观众们同样是这么想的,只是完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从总控中走出来。
    快步赶往李灿的休息区。
    一见面,哈迪便伸出手,严肃而郑重的致谢。
    “李先生,非常感谢您的精彩演出!”
    “合作愉快。”
    两人握手,李灿微微一笑。
    “接下来,就是维爱去面对一浪又一浪的媒体采访了,你们需要提前做准备。”
    接下来李灿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都会受到各式各样的狂热采访。
    但在哈迪看来,李灿好像要跑。
    “哈哈,有李先生您这样精彩的演出,采访都变得简单了。”
    哈迪轻松的笑了笑。
    本次新年音乐会,有着无比重大的革新,崭新的尝试堪称疯狂。
    原本,众人都做好了媒体攻伐的准备,更是研究了许多“打破规则”这样的说辞。
    准备面对冲击。
    可由于李灿这次完美的演出,让奥方在“创新”与“守旧”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将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大幅度缩减。
    来自于大众与媒体的争议不外乎就是“李灿在选曲与编排的权限为何如此巨大”“新年音乐会以后也会这样吗?是否意味着从今往后完全打破传统?”。
    但这些问题现在实在是太好答了!
    果不其然。
    当哈迪走出金色大厅时,围绕而上的是成群结队的记者。
    第一个记者提到的问题就相当尖锐,并且是无数业内,业外人士所共同关注的。
    “本届新年音乐会做出的革新举措非常之多,请问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新年音乐会将完全打破传统,让更多世界各地的作品登录新年音乐会?而抛弃奥地利传统音乐作品?”
    记者尖锐的问题让无数人为之侧目。
    都想听听哈迪到底怎么说。
    这话如果是以往,哈迪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可没办法。
    自己有个无敌的队友李灿。
    “我们尊重传统,但不代表我们排斥革新,我们依然以音乐为本,一切都是建立在表演的基础之上,维也纳爱乐乐团尊重舞台,一切全部都服务于作品表演的本身。”
    哈迪微微一笑,回答起来不慌不忙。
    “不是新年音乐会要破例,也不是新年音乐会为李灿破例,而是李灿让新年音乐会不得不破例,李先生就是有着能够让金色大厅为之改变的魅力,更是有着掌控一切的实力。”
    “那为什么不改变呢?”
    说到这里。
    哈迪再次微微一笑。
    “至于未来是否还会有改变,我不敢保证,我们依然会以传统为主,不会轻易让新年音乐会改变,但不代表完全不会,还是那句话,一切全都服务于表演本身。”
    哈迪的内心正如表情一般。
    那简直是太惬意了。
    改不改的,纯纯就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其他国家的乐曲,是否能够登录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那就看实力,如果实力真的足以对标李灿这次的表演,那也没啥问题。
    这世界可不是谁都叫李灿,这样的演出本身就可遇不可求。
    记者们继续提问。
    哈迪回答的十分有底气。
    这就是神队友带来的便利性。
    当维也纳夜幕降临,参与或围观了提问的记者们开始整理起稿件,为本次音乐会进行详细而专业的报道。
    泰晤士报的记者格雷正在撰稿。
    原本有位英国音乐界老绅士打来电话,希望照顾一下,但此时的格雷却觉得,这他吗根本不需要自己照顾。
    甚至由于自己英国人的习惯,导致写出来的稿件总没有格雷想象中的那种感觉。
    【如众位所见,这是一场十分惊人的演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高水准在李灿的指挥下爆发出了更大的可能性,金色大厅的尝试与李灿的成功,也预示着未来或许也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指挥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只不过,想要达到这一步,或许会相当困难。】
    这或许便是风格问题。
    稿件的措辞风格很是冷静。
    反观隔壁灯塔。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透漏着满满的美式风格。
    甚至带了点地狱笑话。
    【疯狂!震撼!让全世界为之着迷的演出,也将是无与伦比的标志,李灿,他是目前为止,唯二成功改变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规矩的男人,上一个做到这一步的人名叫xtl!只不过,一个凭借的是丑恶与恐怖,枪与暴力,一个凭借的是爱与美,和平与艺术!】
    和西方报道形成鲜明对比的。
    则是夏国报道。
    如果说,官面报道十分正常的话,那来自于夏国民间的搞子们在完美的演出所带来的巨大惊喜之下,可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
    放眼一看,全是大病区好友,满满登登李灿的徒子徒孙。
    【震惊,灿哥竟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前做出了这些事!】
    配图正是一张音乐会开场时,李灿微笑着举起鼓槌的照片。
    还他吗配上一串文字。
    【弹错了我就把你们脑袋敲碎!】
    这种另类的激动表达.
    看得出来,网友们的精神状态直追李灿。
    结束了表演。
    李灿和队友们回归帝国酒店。
    筹备着接下来在维也纳举办的演唱会,让沉寂有些时日的devil power于欧洲大陆再次伟大。
    但在演出后的各种大小事宜,却让李灿直呼自己不想工作。
    “阿灿,这是你近期需要接受的专访,有央台的,国际台的,《华盛顿邮报》的,《法新社》的,奥地利广播电台,卫报.”
    王永昌十分认真的汇报着后续的种种。
    每一个名词都让李灿感到一阵头大。
    偏偏得需要留点心,注点意,可以拒绝,但肯定不能无视。
    “英皇希望你能过去做一个演讲,皇家赞助,对,交换生那也是校友。”
    “哦,柏林那边也有所动作,你在维也纳这么高光,柏林忍不住的,做好准备。”
    “法兰西空客执行官发文称赞,想请你吃个饭。”
    “意大利华伦天奴欧洲总裁希望能与您共进晚餐。”
    “不去不去!!”
    “.”
    “你等等?”
    李灿头皮发麻,但蓦地愣住了。
    沉默片刻,开口问向老王。
    “你说谁?华伦天奴欧洲总裁?”
    “?”
    “这个可以,什么时候?”
    “??”
    老王麻了,原地直接傻眼。
    听闻李灿的话,周围哥几个却顿时不困了。
    来不及思考演唱会,就连韩佳音都好奇起来。
    “什么华伦天奴?”
    “怎么了?”
    “是有广子了还是”
    “温妮,你家男人好这口吗?”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