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70章 一时瑜亮,周郎见孔明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70章 一时瑜亮,周郎见孔明

    第270章 一时瑜亮,周郎见孔明
    刘琦还是懂职场的基本规则的。
    虽然此次下江南,诸葛亮是名义上的一把手。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翊才是那个幕后的“太上皇”。
    兼之李翊又是诸辈之中资历最高的那位。
    刘琦于情于理,都当先向他行礼。
    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给众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知道这小子挺会来事儿。
    随后,刘琦邀诸葛亮等众入了西陵城。
    各自叙礼毕,分宾主落座。
    刘琦一面使人上菜,一面又向众人表达感激之情。
    “目今蔡氏弄权,父亲身死,吾身为长子,却不得尽父子人伦之情。”
    “每念此处,便痛心疾首,”
    说着,刘琦掩面哭泣,泪水止不住的流。
    诸葛亮乃出声安抚刘琦道:
    “公子勿忧,齐王遣我等来江南,正为此事而来。”
    “不知如今荆州,是谁做主?”
    刘琦乃为众人解释目前的荆州状况。
    当前的荆州,主要是蔡瑁、张允手握兵权的大臣,联合扶持了刘琮上位。
    刘琮已经是名义上的荆州之主了。
    只不过随着曹操大军赶赴襄阳,魏国、楚国两大公司完成了并购。
    包括荆南四郡在内,一并倒向了曹操。
    也就是说荆襄九郡,已有八郡是站在曹操那边的。
    虽然这些郡县很多都属于中立的观望者,但并没见着有一家是有强烈的亲齐向的。
    大家都在观望,看看到底是投靠哪个大集团。
    如果不是刘琦及时逃往了江夏避祸,守住了九郡中的最后一郡。
    那么诸葛亮一行人众,连荆州的一个落脚地都没有了。
    “……唉,荆州八郡,俱与曹操联合。”
    “听闻曹操已亲自南下,带了足足五万人马。”
    “未知孔明先生此次南下,有多少人马?”
    诸葛亮答,“亦有五万。”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刘琦脸上没有一丝丝高兴。
    “可是荆州之地,尚带甲十万余众。”
    “彼若与曹贼联合,少说二十万众。”
    “五万如何与二十万相抗,先生能否再向齐王叔父那里知会一声。”
    “请他再增益一些人马过来?”
    刘琦其实也有故意夸大对面实力的意思。
    因为荆州虽号称带甲十余万,但还不至于说真能跟曹操一起凑出二十万人马来。
    不过即使如此,目前两边的实力对比依然十分悬殊。
    刘琦知道,以刘备目前的实力,所能动员的兵马绝对不止五万。
    不说也拿个二十万出来,再派五万人,凑个十万大军也行呐。
    对此,诸葛亮则淡定地表示:
    “荆州虽号称带甲十余万众,然刘琮、蔡瑁所能号令者,至多不过五万。”
    “夏口处,尚有周瑜屯驻地两万人马。”
    “如此算来,我军少说也有七万人众,两边实力并不悬殊。”
    说着,诸葛亮又为刘琦有条不紊地分析两边优劣。
    “今本土未安,曹操便南下来争荆州疆土,岂能旷日之久耶?”
    “兼之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吾料曹操断难在南方久持。”
    刘备由于疆土地域广袤,不敢派太多人下江南。
    曹操同样也需要在北方留人,还要守关西韩遂。
    此外,关于人选的调派其实是非常麻烦的。
    因为每个部曲掌握在将领手中,你不可能真的像打游戏那样,东南西北无死角调动。
    像打荆州,你只能派离得近的武将过去。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出现。
    比如有统治者要打辽东,将领们都嫌那里冷,就不肯去。
    这时候,统治者们往往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强行施压派他们过去。
    之所以说是顶着巨大压力,因为这是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的结果。
    一旦打输了,损害的就是你这个统治者的威望。
    类似情况,可以参考袁绍、曹操。
    袁绍一打输官渡之战,冀州立马掀起大规模叛乱。
    曹操一打输赤壁之战,也是马上跑回了许都,生怕后方整幺蛾子。
    所以不到迫不得已,派出去的部队最好是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
    即打输了,失败了,也不会使局面完全失控的那种。
    刘备目前便是这种情况。
    他所派去的人马,主要就是由淮南军与徐州军构成。
    一部来自中央军,一部来自本就渴望打荆州的淮南军。
    这两支军即便最后失败了,刘备也是能够控制住局面的。
    因为这符合两支军团的利益。
    徐州军直属于刘备,为刘备打仗,他们能够直接获益。
    淮南军视荆州为后园,打下荆州,他们也能从荆州直接获得利益。
    这时候,
    你再派什么青州军、河北军过来,他们肯定是不乐意打的。
    即便打也不会卖力。
    道理很简单,两地隔得太远,背井离乡来回奔波本身就很麻烦。
    并且打下来的荆州地盘,他们也拿不到。
    而打坏的装备,损失的部曲,与直接收益也是根本无法达成正比。
    “曹操在江南不得久持,未知先生能在江南待多久?”
    刘琦望着诸葛亮,认真问道。
    诸葛亮微笑答道:
    “齐王遣在下来此,便是为定江南之事。”
    “江南不平,亮绝不回国。”
    这……
    虽然得了诸葛亮的保障,但刘琦仍是忧心忡忡。
    觉得刘备派得人太少了,虽然你跟曹操都是派了五万人。
    但不能忽略荆州本土的人马呀!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不发一言的李翊突然开口:
    “昔孙武子三万破楚二十万,兵贵精不贵多。”
    “若再调兵,恐河北空虚,粮道难继。”
    “五万人日耗粮六千石,若倍之,使一军断我粮道。”
    “大军俱殁于江中矣!”
    “况吾大军来此,多带水军。”
    “而曹操乃北人,本不习水战,岂是我军敌手耶?”
    李翊本身是不想说话的。
    只是看刘琦屁话太多了,实在忍不住吐槽。
    你以为我们不想多派人手过来吗?
    那不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吗?
    既然是你主动请咱们过来帮忙,那就别特么废话。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就只管看我们怎么破敌就成了。
    刘琦听出李翊语中的不悦,这才闭嘴。
    又恭敬问他们有什么需求。
    诸葛亮当即做了如下布置。
    第一,遣细作探听襄阳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曹操大军是否已经进驻襄阳,荆南四郡是否已被传檄而定。
    第二,使人联络夏口的周瑜,相约共破魏楚之大计。
    第三,修葺城防,布置舟船,催督粮草。
    这是诸葛亮平生第一次完全掌权,面面俱到的督帅一方。
    众人见其做事一丝不苟,安排的诸事也都妥当,有当年李翊之风。
    故皆心生佩服。
    就在诸葛亮忙着筹备军务之时。
    李翊也没有闲着,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能闲下来的人。
    如果不是怕喧宾夺主,李翊恨不得现在就去接管诸葛亮的军务,帮他调度诸将。
    但既有刘备叮嘱在前,李翊也只好是退居幕后。
    既然诸葛亮在忙军务,那他便来整顿一下江夏的吏治罢!
    后人把荆州比作是一把半自动的刀。
    防御还行,但指望不了它砍出去。
    因为在砍之前,你得先跟刀商量。
    刀要是不同意,你便没辙。
    这其实就是因为荆州的地方势力太强了,以下克上之事时有发生。
    此下江南,本就是奔着荆州去的。
    那么从地方收回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一事,就势在必行了。
    江夏军府内,烛影摇红。
    李翊将自己打算收回江夏的地方权力一事,告诉了陈登。
    陈登眉头皱起,一指江夏舆图谏道:
    “荆襄士族盘根错节,地方豪强树大根深。”
    “今曹操挟刘琮,与蔡氏沆瀣一气,合荆襄八郡之众,以取荆州。”
    “吾等当先结豪强以抗楚魏,奈何反夺其权耶?”
    在陈登看来,对付荆州的地方势力不能操之过急。
    如今我们的大敌是曹操、蔡瑁。
    他们携裹了荆襄八郡,联合抗齐。
    我们一上来就先夺地方的权力,不就更加使得荆州士人加深了对抗我们的决心了吗?
    “元龙此言差矣!”
    李翊背着手,冷声笑道:
    “荆州之众,本无心向齐。”
    “今我大军来到,彼便投魏。”
    “若我先施恩于本地之众,则为示弱也。”
    “我先杀鸡儆猴,好叫本地士人知我力气手段。”
    陈登再三叮嘱:
    “……兄弟可要三思,我大军初至荆州,终是客将。”
    “强客不好压主,若将地方豪族一一得罪,恐两军尚未开战。”
    “而后自生祸乱也。”
    李翊连连表示,让陈登宽心,他心理有数。
    陈登最后无奈,只得同意,叹气道:
    “……好罢,我知你才智十倍于我。”
    “既自有主张,想必心里有数。”
    “有甚需求,只管言语。”
    李翊谢过,即下令,召集江夏各县邑的县丞、县尉到西陵来见自己。
    说是要考核各县的政绩。
    当然了,命令是以刘琦的名义发出去的。
    毕竟刘琦才是江夏太守。
    命令一经发出,各地县邑只是稍作犹豫,还是派人去了。
    主要还是因为刘琦作为江夏太守,有这个权力。
    更别提人家现在有齐王做靠山,五万大军屯驻在西陵。
    你敢不配合人政府工作?
    唯一令人感到奇怪的点是,
    李翊既然要召见地方官,考核政绩。
    那按理说就该直接召见地方县令才是。
    可李翊却别出心裁的召见了县丞、县尉,而对县令却并未做出任何要求。
    此举也引起了陈登的好奇,当即问其缘故。
    李翊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为陈登解释:
    “县尉、县丞者,皆郡县佐贰之官也。”
    “岂有久居人下,而不欲取而代之者乎?”
    “又岂有主官不惧属吏背己,反夺其位者乎?”
    原来,这县丞、县尉皆是地方上的二三把手。
    李翊认定,没有哪个老二老三是不想当老大的。
    也没有哪个老大是不怕底下人顶替自己,取而代之的。
    “故吾独召县丞、县尉,彼辈必争献忠诚。”
    “而县令未得召见,则必惶惶终日,恐属下揭其短。”
    “若吾所料不差,此时诸县丞已密修书简。”
    “输诚献忠,以求附吾麾下矣。”
    陈登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这才明白李翊整这么一出,也是憋着坏的。
    通过召见地方的二三把手,明面上说是考核工作,实际上是给了他们一个背刺老大哥的机会。
    而他们的老大哥,由于未得召见,此时肯定也是惶恐不安。
    生怕自己被手下人出卖,一定会修书表文,向李翊表明忠心。
    好一套玩弄人心之术。
    高,实在是高!
    陈登暗自佩服李翊的政治手段,此子经过十多年的磨炼。
    其水平已远超当年初入徐州时的模样了。
    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令人不得不佩服。
    陈登感慨佩服之余,一面又忍不住吐槽:
    “……子玉兄便如此自信,地方县丞、县尉会倒向你?”
    “难道就没有人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欺上瞒下,抗争到底的?”
    面对陈登的这个疑问,李翊也有考虑过。
    但是在他看来,这都不叫个事儿
    “纵有县丞、诸令,沆瀣一气,誓不相负,彼此之间并不出卖。”
    “然吾只需略施手段,施以离间、试探之法,即可播猜忌之种于其间。”
    “疑心愈重,则地方之势愈分。”
    “地方势分,则中央权聚。。”
    “如此,吾等于江夏之基愈固,所处之位愈安矣!”
    先慑其胆,后收其心,故谓之为御人之术也。
    其实只要使地方权力分散,就间接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李翊此举,就是想通过让地方势力彼此之间相互猜疑。
    最后由他在西陵的中央政府来扮演调停的角色。
    使得地方政府仰赖于中央政府,以此达到集权的效果。
    未有两日,各县的县丞、县尉纷纷入城。
    刘琦立于主位之上,李翊坐在其侧边。
    下人来报说,江夏各县的佐官儿皆已到齐,请府君发话。
    刘琦乃看向一旁的李翊,欠身说道:
    “……丞相,江夏县邑之官皆已到齐,您看、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俯视城中诸吏,目光如刀。
    众官皆战战兢兢,不知丞相何意。
    俄顷,李翊才缓缓开口,笑谓众人说道:
    “江夏乃荆州门户,今刘景升新丧,蔡瑁擅权。”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当思报效国家,而非依附权贵。”
    众官闻言,皆伏地叩首,不敢抬头。
    李翊又命人取来账簿,一一核对各县钱粮、兵丁数目。
    县丞、县尉冷汗涔涔,皆如实禀报。
    与此同时,各县邑县令见李翊召见地方县丞、县尉,独对自己不提一言一语。
    于是皆如坐针毡,汗流满背。
    或有人谏曰:
    “今李相爷亲临江夏,考核诸臣。”
    “公身为地方长官,何不亲往西陵?”
    答曰:
    “李相爷不曾召见,未敢去也。”
    或再谏曰:
    “相爷口中虽不曾明令,然公不可当真坐守。”
    “宜当速往西陵,以表忠心。”
    县令然其言,于是各地长官一拍即合。
    纷纷快马加鞭赶来江夏西陵处,跪伏于李翊面前,惶恐请罪。
    此时的李翊已经考核完毕,见众人来到,才笑问道:
    “诸位何故姗姗来迟?”
    面对李翊的灵魂拷问,众县令汗如雨下,连连叩首:
    “下官愚钝,未能早来拜见丞相,罪该万死!”
    李翊语气平缓,淡然说道:
    “诸公勿忧,诸县钱粮、兵丁、宗籍人户,吾已考核明晰。”
    “可先下驿馆歇息,来日更回地方上去,无需忧虑此间事务。”
    众人一听这话,皆面面相觑。
    听李翊的意思,这是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啊?
    但越是这样,众官内心越是感到不安。
    私下里商议道:
    “今李相南巡至此,专为荆州而来。”
    “荆襄八郡,已投曹操。”
    “我江夏若肯依附齐国,必得厚待!”
    在荆州能当上地方长官的,背后都是有世家大族撑腰的。
    甚至很多人本就是士人豪强出身。
    所以这些地方长官,是有站队的选择权的。
    被李翊这一番敲打,众人心中也是惶恐不安,纷纷上表明忠心。
    至此,江夏的权力很快被集中起来。
    刘琦见此,忍不住感慨道:
    “吾至江夏半年,地方诸官俱不配合。”
    “李丞相方至,诸官纷纷上表见贺,献宗籍人口。”
    “……无怪李相为齐王之所倚!”
    要说不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刘琦作为江夏太守,荆州的长公子。
    到江夏半年了,都使唤不动地方长官。
    结果李翊才来几天,一下子就收回了地方权力。
    这很难不令人佩服。
    不过刘琦不会明白的是,
    李翊能够如此有效率,大棒和甜枣都缺一不可。
    西陵的五万大军,是李翊召见诸地方官的底气。
    保留众人的官位,是李翊给的甜枣。
    来回一趟,地方人事几乎没有什么变动。
    唯一变的,就是众人的心境已有所不同。
    荆州其他地方不说,至少江夏一地,众士人豪强们已经将他打包。
    让它由齐国收购了去。
    这对江夏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上市的机会呢?
    在对面隔壁的曹操,
    明面上,好像一口气得了荆襄八郡。
    实际上真正能使唤的动的郡县,又有几个?
    真要曹操、蔡瑁战败,地方势力稍见苗头不对,就会立马撤资。
    到时候就是,你吃多少进去,吐多少出来。
    而江夏不同,江夏集团这属于是被齐国这个上市公司给并购了。
    利益已经绑在一起,荣辱与共,共同进退。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土地”。
    荆襄八郡对于曹操而言,就属于是含在嘴里,但咽不下去。
    江夏则是已经被齐国彻底给咽下并消化掉了。
    接下几日,江夏各地上下皆忙。
    专门等候襄阳方面动作。
    不表。
    ……
    这日,人报江东周郎至。
    左右人问诸葛亮,说:
    “周瑜乃是东吴都督,孙权所倚。”
    “今日来此,必是商议共分荆州之事。”
    “可需上报李相处?”
    诸葛亮答曰,“且去会会这江东周郎,若到紧要之处,再报相爷不迟。”
    于是,诸葛亮携众文武,至江口处见到了周瑜。
    周瑜携陈武、吕范、董袭等辈至。
    诸葛亮接上,道:
    “……都督远至辛苦,可是为荆州之事而来?”
    周郎还礼,答曰:
    “……正为荆州之事来,未知李相在何处?”
    诸葛亮答曰:
    “李相政务繁忙,军中大小事务,俱由亮全权办理。”
    “都督有何要事,皆可与亮相商。”
    周瑜闻言,上下打量一样诸葛亮。
    沉吟半晌,才缓缓开口:
    “荆州之事,兹事体大。”
    “既然李相在此,可否令他拨冗一二,与我相见?”
    “瑜只求半个时辰,待议定之后,即刻便走。”
    “绝不多留!”
    周瑜坚持想要见李翊,是因为他认为这里只有李翊才能做得了主。
    他是个追求办事效率的人,可不想浪费时间。
    万一跟诸葛亮一通商议下来,敲定了各项事务。
    结果最后盖章拍板环节,李翊那边不同意。
    那不纯耽误事儿吗?
    诸葛亮看出了周瑜所想,当即厉声道:
    “吾受齐王之命,来定江南。”
    “蒙吾主不弃,授我为平南都督,总督江南军政。”
    “今周都督来此,既为结盟,就该与亮敲定。”
    “若不能,可速回!”
    “且看吾如何破魏楚之军。”
    说罢,诸葛亮拂袖而去,便要转身。
    周瑜一怔,见这是个硬茬儿,心中反倒骤增好感。
    他平日里霸道惯了,少见诸葛亮这样有性子的。
    起初欺他年少,现在看来这小子还是有些脾气的,可以与之共事。
    于是,周瑜箭步上前,攥住诸葛亮衣袂,作揖赔礼道:
    “……先生息怒,适才戏言耳。”
    “既是先生便能敲定江南之事,瑜便与先生商议便是。”
    诸葛亮这才邀周瑜入内,共商破敌之策。
    一上来,诸葛亮便开门见山,问:
    “都督来荆州,带来多少人马?”
    周瑜十分坦诚,当即回道:
    “夏口处有精兵两万,俱是东吴精锐,弄潮好手,必可为贵国助力。”
    周瑜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卑微的。
    毕竟东吴更弱,光靠自己,很难吃下一个得了魏国援助的荆州。
    只有跟着齐国,才能喝到掉汤。
    要知道,历史上的周瑜那可是一个妥妥的霸道总裁。
    同样是结盟,当时的周瑜是怎么对待刘备的?
    彼时的刘备对标孙权,同为君主,官至汉左将军。
    周瑜作为孙权手下,按理说应该由他主动去拜访刘备才对。
    结果霸道总裁周瑜却表示:
    “我公务繁忙,不能擅离职守,我希望刘豫州能屈尊到我这里来商谈。”
    可以说,周瑜一上来就给了刘备一个下马威。
    彼时刘备更弱,只能乘小船去见周瑜。
    然后问周瑜带了多少人,周瑜回答说有三万。
    刘备说三万太少了。
    结果周瑜又淡然地说道:
    “三万够用了,刘豫州就看我如何破敌就行了。”
    可以说,这段周瑜的表现相当霸气。
    同时,周瑜还释放了一个强烈且重要的政治信号。
    那就是前不久,诸葛亮去见孙权时,曾说: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诸葛亮这句话极为高明,不仅吹捧了孙权。
    说他是起兵江东。
    其实起兵江东跟孙权半毛钱关系没有。
    但架不住孙权听这话受用。
    而后面一句,又把刘备放到了跟孙权同等的地位上。
    我们两家是一起跟曹操争天下的,不是来做你孙家从属的。
    孙家方面要是当场反驳,就会显得小家子气。
    可要是放过去这句话,就等于默认了刘备跟自己的同等的地位,孙家吃亏。
    而周瑜故意折辱刘备,就是想告诉刘备,你跟我主不对等。
    我只听我大领导的,别的什么大老板对我来说一概不是。
    有什么要求就去找我领导,别来找我。
    求人就要求人的态度。
    通过这件事,你就能看出周瑜的政治手段同样极强。
    看问题不仅看得清楚,而且还看得长远。
    只可惜,这段本来是周瑜的历史高光。
    却被老罗给写成了周瑜想杀刘备,结果被关羽吓到汗流浃背又不敢杀的小人形象。
    一边写周瑜支持孙刘同盟,一边又写还没同盟就要杀刘备,这前后的逻辑显然是不通的。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历史上的周瑜凭借彼弱我强的优势,可以对刘备盛气凌人。
    如今,刘强孙弱,周瑜也不得不扭转态度。
    希望通过亲善齐国,来换取对荆州的利益瓜分。
    周瑜知道,刘备向江南只派了五万人来,是已经到了其能力范围之内了。
    继续增派人手,就会透支国力。
    更何况,北人不擅水战。
    青、徐之兵大量南下,可能会水土不服。
    纵然不死,带着一身病回去,也会极大削减自身战斗力。
    显然,刘备并不想这样做。
    如此一来,周瑜手中这两万江东水军,便成了一只香饽饽。
    南方主要倚靠水战,周瑜这两万人不仅可以全部投入到水战中去,还都是水战好手。
    而诸葛亮这五万人中,只有陈元龙的淮南水军可以水战。
    剩下的徐州之兵,真的就只是助威用的了。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