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廖主任大杀特杀,方言接下“卖身契
第1161章 廖主任大杀特杀,方言接下“卖身契”(月票加更)孙司长深吸了一口气,手指烦躁地翻动着手里的报告纸页,发出“哗啦”的声响。
他看了一眼邱副部长,对方表情有些僵硬,之前他还能据理力争,但是胡道虎说的只要这边能拿出符合欧州标准的三种新药,欧洲那边就愿意追加两百万美元投资。
这一下是敲在了七寸上,接下来说其他的都是白费。
出口创汇可是核心经济战略,实打实的巨额外汇,一下子就让这个项目的创汇潜力和战略价值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时候外汇多缺啊,但凡能稳定挣外汇的,尤其是像 200万美元这种级别的项目,那都是国家最优先抓的大事。
邱副部长要是再反对扩招人才搞这个,那不就等于挡着国家挣外汇嘛,这顶帽子他可戴不起。
“外资撑腰”这事儿,直接把项目的靠谱程度拉满了,“啪”一下就把“资源不够”的质疑给堵回去了。
之前孙司长还质疑研究所“场地、设备能不能装下这么多人”,说资源有限,担心扩编了也是浪费。结果胡道虎一提,有200万美元投资专门建国际认证实验室,最核心的资源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这就说明,项目有外资帮忙解决硬件了,孙司长说的“资源不够”,这下彻底站不住脚了。
邱副部长没有发声,是这会儿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孙司长见到领导这会儿不开口,他也只能低下头努力思考起来。
见到那表情,方言他们都看的出来,他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内心权衡。
大概过了十几秒,他脸上严肃的表情微微松动,带着一种挫败感。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邱副部长,又看向对面的李副部长和廖主任,最后落在方言和老胡身上。
然后语气比刚才略微急促,也更加直接:
“我想了下……这样,老李,老邱,”他下意识地略过了廖主任,直接对准了卫生部的两位副部长,“十五个确实……可能对这么大的项目不够稳妥……”
“嗯,你继续……”邱部长眯了眯眼,对着孙司长说道。
孙司长微微一顿,嘴里的话又堵了回去,似乎在考虑措辞,眼神看向方言报告上“产品线丰富”、“法规壁垒突破”、“多领域协同”等关键词。
最后还是说道:
“但四十个,甚至三十个,还是超出了我们近期协调能力的极限,影响面太广了,地方上的反弹会很大。我看,要不20个?”
“这已经是我权限范围内能挤出来的极限了!”
“不行!”
几乎是孙司长“20个”话音刚落地,李副部长就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
李副部长说道:
“老孙,这不是讨价还价的菜市场!20个,连基本布局都不够!小方同志之前说的很清楚,这是硬指标,不能再少!”
“三十个?!”孙司长声音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带着明显的不情愿,“老李,你这不是为难我嘛……”
邱副部长终于收起了标志性的笑容,拿起桌上的铅笔,轻轻在报告空白的边角处划拉了几下,不知是在计算还是在斟酌。
他眼神示意了一下孙司长,说道:
“二十确实低了点。二十五吧,大家都互相理解理解。”
廖主任这时候说道:
“三十个,不能少了,你们要是认为不好交差,我来办这事儿,其他人单位要觉得有问题,让他们来找我,我脸皮厚,禁得住骂!”
“大不了到时候开大会我重点检讨自己,给他们个交代。”
这话直接给两人堵的不知道怎么说了。
廖主任这话说白了就是:“这事儿的责任我一肩扛了,你们别再担心地方上闹意见。”其实就是换了个法子施压表面上是自己揽活儿,实际上是逼着他们别再磨磨蹭蹭的。
廖主任是管侨务和投资经济的领导,他直接把自己的政治名声押上了,这就等于明说这项目是头号大事。
地方上有啥不满,上头来摆平,这下邱孙俩想推托都没辙了。
廖主任还故意提“大会检讨”,这可是严重的政治表态,把事儿闹到了领导决策失误的份上。
邱孙俩要是再反对,就等于把廖主任往问责的地方推,按官场的逻辑,这跟政治自杀没啥两样。
老江湖以退为进,开始了大杀特杀。
这时候李副主任说道:
“老廖你言重了,200万美元相当于全国外汇储备的千分之一,这么大创汇项目,谁敢找您麻烦啊?”
说罢还对着邱副主任道:
“老邱,你赶紧表个态!”
邱副主任听到这里,只好笑着说道:
“哎呀,没那么严重,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事儿好商量,这事儿要挨骂也是我去挨骂!哪能让老廖同志去啊!”
说完表态:
“哎……那……三十就三十吧!”
他看向孙司长,语气转为一种更偏向说服的姿态:
“那个老孙。我们发函的时候措辞再讲究些,强调这是国家重点项目,配合度高的单位后续有优先支持名额……这样大家面子上也过得去。小方同志的项目前景是实打实的,真做出成绩,创了汇,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大家也会理解。”
看到顶头上司邱副部长都点头了,孙司长张了张嘴,最终把那句“20是极限”咽了回去。
他脸色依然不算好看,但对抗的态势明显减弱了,化作一种默认前的纠结。
“行吧……”孙司长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眉头依然拧着,带着一种割肉般的痛感看向方言,“三十个就三十个!但有几个条件得先说清楚!”
“孙司长您说!”方言立刻回应,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三十个,虽然比预期的四十少了十个,但他心里清楚,这已经是在当前环境下,李副部长和廖主任据理力争、邱副部长最终点头后才勉强敲定的结果,是现实博弈下的最佳方案了。
孙司长想了想说道:
“第一,项目总负责人方言同志得签个责任书,保证三年内让那 200万美元投资落下来。要是因为技术不行搞砸了,研究所三年内别想再加一个编制。”
“第二,从地方调过来的专业人才,他们原来单位发的工资福利,全得由研究所掏腰包。另外还得给原单位补钱,按每个人每月工资的 20%算,这叫‘人才借用补偿金’。”
方言听到这两个要求后,略微思索了下。
第一个是将创汇压力转化为个人责任。一旦失败,方言将承担职业声誉风险比如“浪费国家编制资源”的问责。
第二个将人事协调的经济成本转嫁给研究所,减轻部委财政压力,同时安抚地方单位,用经济补偿替代政治承诺。
几秒后,方言他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
“行,我答应!”
ps: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