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857章 藏富于民 谁是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57章 藏富于民 谁是民!

    第857章 藏富于民 谁是民!
    韩宜可离开了应天商行,坐在马车上陷入沉思,
    脑海中回想的尽是刘思礼的肯定答复。
    “更胜以往?”
    按照刘思礼所言,
    甘薯丰收会让天下百姓都吃饱,从而让更多人汇聚应天京城。
    这些人或许是外出做工的百姓,或许是被官府选拔的民夫。
    当应天城的人越来越多之时,
    京城附近良田,也会变成天价,更胜以往。
    而如今跌价,只是暂时恐慌。
    应天附近的田亩贵出其他田千倍万倍,并不是能种出千万倍的粮食,
    而是因为在应天京城,在天子脚下。
    韩宜可在心中找寻着此话的疏漏,
    却发现.他已经被这些话说服了。
    从各大商行争相出手的场面来看,
    应天附近的上等田亩根本不愁卖,
    而那些国公府邸低价买了田亩,或许就再也不卖了,或许只卖一小部分。
    市面的地少了,又会让地价上升
    “呼”
    韩宜可长舒了一口气,已经看明白了这些人赚钱的法子。
    凭的就是手中钱多,赚取的是京中员外商贾的恐惧。
    “老爷,去哪?”
    车夫的声音传来,打断了韩宜可的思绪。
    他想了想,说道:“去太子府。”
    “是!”
    马车摇摇晃晃,很快便来到了太子府。
    一番通禀后,他在府邸园中见到了太子朱标以及二殿下、三殿下。
    两个孩子正在园宽大庭院上玩着滑板,银铃般的笑声不停弥漫。
    韩宜可抿了抿嘴,
    这等应天商行新出的物件很招孩子喜欢,他的孙子就嚷嚷着买一个。
    “臣韩宜可参见太子殿下。”
    “嗯,坐。”
    太子朱标三十余岁的模样,
    一身棕色常服,眼窝深陷,此刻正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照射。
    即便是韩宜可来了,他也没有太多动作。
    “何事?”
    朱标见韩宜可久久没有说话,便微微抬起眼眉,发问。
    “若是商行的事,本宫帮不上你的忙,市易司能做多大,要靠你自己。”
    韩宜可一愣,旋即有些不好意思,
    最近这段日子因为市易司的职权问题,他来过许多次太子府。
    “殿下,市易司之事臣感激万分,
    有太子殿下相助,市易司已经有了一些规章,相信很快就能步入正轨。
    今日臣前来,不是为了市易司之事,
    但的确与商贾之事有些关联。”
    太子朱标看了韩宜可一眼:
    “什么事?”
    韩宜可站直身体,声音铿锵有力:
    “殿下,臣发现了国之大盗!”
    话音落下,零零散散的风吹树叶声似乎戛然而止,
    周遭宫女太监也默不作声,低下了头。
    太子缓缓睁开眼睛,锐利一闪而过,
    气氛陡然从盛夏变成了深秋,带着一丝寒意。
    “国之大盗?韩大人发现了什么?”
    韩宜可没有隐瞒,从随从手中接过了数本文书递了过去,
    同时将自己所知的说了出来,连带猜测也一并吐露。
    最后,韩宜可沉声道:
    “殿下,诸多公侯是国之柱石,
    如此与民争利之举不可助长,更不可兴旺。”
    太子朱标眉头紧皱,看了看韩宜可,又看了看手中的文书,
    神情中多了郑重,依次翻开查看。
    书页翻动的声音持续了许久,
    太子才抬起脑袋,发问:
    “韩大人,地价涨跌.若是本宫没记错,是常有的事,
    几次北征前后都有如此景象,
    不乏有人从中牟利,但并不影响大局。
    而且,你买我卖,你情我愿,难道其中有强买强卖之事?”
    韩宜可摇了摇头:
    “回禀殿下,并没有,这几家大商行都藏在后面,京中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参与了这件事情。”
    “那他们是有控制市场、价格的举动?”朱标再次发问。
    商贾一事兴盛了千年,在应天商行出现后,
    朝廷对于各类物件的价格掌控可谓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他知道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财富,
    若是有人控制京城地价,那的确算得上国之大盗。
    韩宜可又摇了摇头:
    “臣并没有发现此事,也可能是臣知晓此事尚短,还无法察觉。”
    太子沉重脸色迅速消融,转而笑了起来:
    “那今日你前来,是想要好好查一查?”
    韩宜可愣在当场,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他顿了好一会儿,说道:
    “殿下,当朝国公参与商贾之事,有失体统,
    若查得清楚了,反而更有损体面,
    还请殿下下令,令城中诸多国公府邸不得参与此事。”
    见太子殿下还是没有重视此事,韩宜可说道:
    “殿下,仅仅是这三日所获钱财,可能就比得上应天商行一年所赚。”
    “嗯?”
    太子朱标原本昏昏欲睡,听到此言一下子瞪大眼睛,
    有些狐疑地看着韩宜可,
    又将身体靠在了石柱上,笑道:
    “韩大人,去年应天商行赚了六十九万两银子,规模也翻了几番,买卖田地能赚这么多?有些荒谬了。”
    韩宜可抿了抿嘴:
    “殿下,城外下等田亩三日来翻了将近四倍,
    十万两银子砸进去,三日就能变成四十万两!
    而那些好地,今日已经跌到只剩不到一半,
    四十万两尽数买入,等地价恢复,净赚一倍,
    十万两银子就变成了八十万两。
    刘思礼还与臣说,若是将时间拉长,
    京城地价不仅会恢复,还会更甚以往,如此赚得便更多了.”
    太子朱标终于从刚刚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抽身而出,有些凝重地看着韩宜可。
    “他们拿了十万两银子?”
    韩宜可眉头紧锁,沉声道:
    “殿下,在甘薯丰收,下等田开始暴涨之时,
    城中各大牙行都有人在不停发卖,
    要多少有多少,足足卖了三日才有所减慢。
    虽然下等田价格不贵,但架不住多,
    十万两银子也只是臣的推测,真正的银两可能会更多,
    几家大商行加上应天商行、建筑商行,
    若是真拼了命,二十万两现银都能拿得出来,这就太恐怖了。”
    太子朱标思忖着韩宜可所说,
    若真是如此,传出去的确不体面。
    而且,此事居然如此赚钱?
    不过,让朱标如此凝重的还是其他的事,
    诸多国公以及两大商行纷纷购置京中田产。
    放在以往这没有什么差池,
    但如今,他马上就要去往关中,探查迁都一事。
    如此大的钱财砸下去,
    他们真不怕朝廷下旨迁都,亏得血本无归?
    还是他们对迁都本就没有信心,
    甚至笃定无法成功?
    朱标暗暗想着,越想脸色越是凝重,身上疲惫也愈发明显。
    过了许久,朱标缓缓开口:
    “此事本宫知晓了,你先回去吧。”
    “是,臣会继续查下去。”
    见太子面露沉思,没有说话,
    韩宜可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这毫无疑问就是默认。
    正午的阳光渐渐敛去,一朵厚厚的白云遮盖了日头。
    黑白之间的变换让太子朱标感觉眼前一黑,没来由地涌出一阵眩晕。
    一旁的太监孙管事见状,脸色猛然大变,眼疾手快地冲上前去。
    “殿下!”
    他一把扶住了太子歪斜的身子,
    目光前所未有的凌厉,脸色也愈发苍白。
    而这时,周遭的侍者一个个脸色大变,
    两名小殿下听到惊呼,也纷纷看了过来。
    这时,太子觉得眼前漆黑渐渐褪去,眩晕感也慢慢远离,
    他长舒了一口气,看着前方石凳角落的斑驳污渍,久久不语。
    “殿下,您没事吧。”
    “传太医,传太医!”
    “不”
    太子伸手制止,指了指前方石桌上的冰桶,
    “把凉茶拿过来。”
    “哎”
    孙管事忙不迭地上前,从中拿出了一壶凉茶,递给太子。
    “殿下,您慢点喝,有些凉。”
    太子不管不顾地打开,咕咚咕咚地喝了半壶才算完,他发出了一声长叹。
    到了此时,他才觉得恢复了正常。
    “刚刚之事,任何人不得外传,但有外流,尽数斩首!”
    太子朱标眼中冷色一闪而过。
    孙管事没来由地身子一寒,连忙弯腰:
    “是,殿下。”
    “让常升与景隆过来府上,本宫有事问他们。”
    “是,殿下。”
    未时初,开国公常升与曹国公李景隆驾马来到太子府。
    当看到太子府那巍峨的匾额时,
    二人悄然对视一眼,都有些发怵。
    不论在外如何猖狂,但面对太子,
    总不能如对外说的那般,毫不在乎,还是畏惧万分。
    走到门前,李景隆顿住脚步,试探着发问:
    “你说,太子找咱们来干什么?是不是事漏了?”
    常升缩了缩脖子,更加发怵了,喝道:
    “别乌鸦嘴,说不定是关中的事。”
    李景隆脸色古怪,对于他这种自我安慰觉得不妥,他一边走一边说:
    “要是太子问起来,咱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赚钱怎么着都不寒颤,咱们又没偷鸡摸狗,怕啥。”
    常升瞥了一眼李景隆胆小鬼般的模样,不屑地说道。
    李景隆摇了摇头,对于常升这般他早已习惯,
    便没有再说话,而是忧心忡忡地跟着太监去往书房。
    不多时,他们在书房见到了神情如常、像是被固定在书房座椅后从未挪动的太子朱标。
    “臣、李景隆、常升,拜见太子殿下。”
    二人躬身一拜,
    太子却没有任何反应,注意力一直在眼前的文书上。
    二人歪了歪头,对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
    书房内陷入了安静,二人保持着参拜姿势定在原地,
    太子则下笔飞快,迅速地处置文书。
    一本又一本,当李景隆觉得自己的腰都要断了的时候,
    太子终于放下了纸笔,看向二人:
    “哼,你们定然是做了坏事,弄这副谦卑模样给谁看?”
    太子的声音猛地拔高,
    二人心中暗道坏了,做贼心虚居然忘了都是自家人。
    李景隆连忙直起腰,笑着捶了捶腰:
    “殿下,这不是看您最近心情不好,咱们有些害怕嘛。”
    一旁的常升也连连点头。
    太子朱标脑袋不动,眼睛瞟了二人一眼,轻哼一声:
    “说说吧,谁让你们这么干的。”
    此话一出,一旁的孙管事微微低下了脑袋,悄无声息地向后退去,
    同时屋中站立的宫女太监也慢慢离开书房。
    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凝重,
    李景隆二人对视一眼,只觉得腿肚子都有些发软,
    觉得这等场景像是摔杯为号、刀斧手伺候的场面。
    “说!”
    见二人久久不说话,太子陡然发出了一声爆呵,眼神凌厉万分。
    常升吓得一个激灵,
    整个伪装起来的气势一下子变得萎靡,五官挤在一起。
    “姐姐夫,此事我不知道啊,
    是他,是李景隆说有赚钱的好生意,这才拉着我一起干的,
    他说把钱扔进去,三日就翻翻!
    是,是他拿的主意!”
    一旁的李景隆猛地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瞪了过去。
    “常升,你别胡说八道,什么叫我拿的主意,赚钱的生意你不干啊,
    还用着我拉你,你自己就凑过来了!”
    “你才胡说八道,一月前不是你找的我!”
    “我找你是为了北方战事,可不是为了赚钱,
    是你自己说钱不够,我这才带你的,
    你可倒好,现在反而倒打一耙,真是混蛋!”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朱标抬起头,眉心狂跳
    “常升!你都快三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跟小孩子吵闹!”
    李景隆又瞪大眼睛,我什么小孩?
    “还有你!”
    朱标眼睛瞪了过来,李景隆瞬间恢复了乖宝宝的模样。
    “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子了,
    位列国公,整日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是朝廷给你们的钱不够吗?
    非要用这等法子去赚钱?
    是缺了你吃,还是缺了你穿!”
    二人如同霜打的茄子,
    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不振,耷拉着脑袋。
    “哼”朱标冷哼一声:
    “说说吧,你们这一伙人翻江倒海,赚了多少!”
    二人刚想要对视,朱标便喝道:
    “李景隆,你来说,老实交代!”
    “大哥.真没多少,就几千两银子,赚个零。”
    李景隆眼睛滴溜溜一转,苦笑着挠头。
    “咱们说的是一件事吗?”太子瞥了他一眼。
    “啊?大哥您不是说车行换车的事吗?”李景隆满脸茫然。
    “呼”
    朱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拿过一旁挂在衣架上的鸡毛掸子,将其反握,走到李景隆身前,戳着他的肩膀。
    “问你买卖田亩的事,别跟我在这打马虎眼!”
    这么一说,李景隆彻底萎靡下来,讪讪一笑:
    “大哥,没多少银子,也就几万两银子。”
    “几万!”
    察觉到盯在自己脸上的目光,
    李景隆愈发萎靡,轻轻将戳在自己身上的鸡毛掸子拨开。
    “大哥,大哥您消消气,
    这些商贾员外为富不仁,平日里借着放份子钱收了不少好地,
    现在这些地落在我们手里,也算是件好事,
    就当是为那些百姓报仇了。”
    “不说是吧!”
    朱标的声音忽然低沉,
    李景隆一个哆嗦,连忙开口吐出了一个数字。
    “二十多万两。”
    朱标刚要落下的鸡毛掸子猛地停在半空,眼中茫然一闪而过。
    “多少?二十几万?”
    “二十九万三千六百五十七两八钱。”
    李景隆连忙向后缩,躲在了桌子后面。
    朱标瞳孔微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姐夫你看他,为富不仁,位列国公还赚这些银子,传出去要丢死人了。”常升在一旁指指点点。
    朱标猛地转过身,盯着常升:
    “你拿了多少银子?”
    “我”常升猛地后退八步,缩在了窗户角落。
    “不多,就府中一些闲钱。”
    “多少!”
    “两万.”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常升:
    “你啊你,本就不聪明,
    两万两银子丢进去,要是赔个血本无归,你别来这哭惨!”
    “姐夫!”
    常升猛地前冲,一下子抓住了朱标的手臂,眼睛放着亮光。
    “姐夫,我还是头一回发现,这挣钱居然这么容易,
    我那两万两都变成七万两了,
    说不定再过一月,就变十万了!
    到时候,我给你把府中这些破烂玩意都换了,
    看看这柜子,角都磕破了,多砢碜!”
    朱标这才缓过来,应天商行这么大一摊生意,十数万人趴在上面忙活了一年,
    铺开的摊子遍布应天,这才堪堪赚了不到七十万两。
    这些王八蛋,几天的工夫就赚了半数
    这让朱标不知说何是好,
    反而心中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这京中的员外权贵,还真是有钱
    藏富于民,此言不假。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