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741章 河南参议李至刚 堵则生变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41章 河南参议李至刚 堵则生变

    第741章 河南参议李至刚 堵则生变
    朱仙镇港口的热闹一直持续到天亮还没有结束。
    当来到港口准备上工的吏员以及力夫们看到前方人山人海后,
    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怎么今日港口有这么多人?
    都哪来的?
    港口岸边,马陵川靠坐在一条宽大座椅上,
    看着前方河面上的船只,眼神空洞,
    手指不停敲击着座椅扶手,心思沉重到了极点。
    一晚上的时间,出动千人,
    将港口船只检查了个七七八八,
    除了找出一些破铜烂铁以及走私之物外,没有任何收获。
    虽然早就有此心理准备,
    但事情摆在眼前,还是不免让人心生失望。
    一旁,身材高大的唐敬业脸色阴沉,
    他手扶腰间长刀,与马陵川有同样感觉。
    但不论如何,事实都摆在眼前,
    人不在朱仙镇,至少不在今日的朱仙镇。
    就在这时,宋越惴惴不安地走了上来,
    一夜未睡让他的精神不是那么太好,脸上浸满油渍,
    但他还是强行打起精神,轻声道:
    “大人,已经快到辰时了,
    您看码头到现在还封着,是不是先放力夫们进来干活?”
    马凌川长叹了一口气,猛地站起身:
    “让力夫们进来吧,在外停泊的商船也尽数入港,
    昨日经过检查的商船,速速离开,不得久留。”
    宋越虽然知道此话有些没道理,但还是频频点头答应着:
    “是,大人。”
    “走。”
    马陵川袖袍一挥,作势就要离开。
    一旁的唐敬业深深看了眼前船只一眼,
    轻叹一口气,同样转身离开。
    但就当一行人走到入口之时,一队人马早就等在了那里。
    为首之人身穿绯色官袍,五十余岁,
    坐在一张长椅上,手中还提着茶杯,正拿着茶盖轻轻呼着热气。
    察觉到一行人到来,他抬起眸子,
    隐晦且阴寒地瞥了他们一眼,声音抑扬顿挫:
    “马大人,折腾了一夜,可还好?”
    马陵川见到此人,脚步一顿,脸色一僵。
    为首之人是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魏启文,也是漕运衙门的督粮道,
    负责总揽全局、催督税粮一事。
    而他自己则是右参政,负责漕运衙门一干事宜。
    马陵川与这位同僚向来不对付,平日里说话也是夹枪带棒,丝毫不惧。
    但今日,前方人群中却有一人让他十分忌惮,
    那是站在魏启文身旁之人,
    看神态也就三十多岁,但不论是脸色还是裸露在外的肤色,
    都如五十老农一般黝黑,此刻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乃是从京城而来,新上任的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李至刚!
    由于漕运衙门的督粮道由左右参政、左右参议分司担任,
    所以眼前之人在漕运衙门也有官职,
    主管疏浚运河、修举漕政,
    是京城派来对黄河决口一事处置之人。
    甚至,马陵川还听闻,
    眼前之人还负责后续的水坝、水库修建,民间群情激奋。
    虽然他官职不高,仅仅从四品,
    但“钦差”的身份,可是让马陵川忌惮万分!
    “怎么不说话?马大人莫非是忙活了一夜,嗓子都哑了?”
    魏启文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将茶杯放置一旁,
    慢慢站了起来,踱步到马陵川身前。
    二者大差不差的个子,但魏启文要显得更加盛气凌人。
    “马大人,不经布政使司衙门、漕运衙门商议就擅自封锁港口,搜查船只,
    是谁给你的胆子?
    此事若是传出去,咱们河南漕运衙门的名声,岂不是要毁了?”
    魏启文苍老的脸庞忽然变得狰狞,声音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训斥!
    死死盯着马陵川,眼中有几分暗爽。
    眼前之人虽然同品级,
    但官位却在他之下,凭借着身后背景处处与他作对。
    苦等万等,可算是抓到错了!
    甚至,为了杀一杀眼前之人的威风,
    他在得知消息后也没有第一时间赶来,
    而是先去把京城来的“钦差”接来,
    一同看看眼前之人的胡作非为。
    马陵川觉得,自己的脸上多了一堆唾沫,
    看了看四周,围观之人越来越多,场面死寂无声,
    他感觉有无数双眸子狠狠地刺了过来,让他浑身发烫!
    深吸了一口气,马陵川沉声道:
    “魏大人,黄河上游决口,朱仙镇堆积如此多的商船淤塞河道,
    本官觉得应当及时让其离开,空出河道,
    若是上游再下雨,也好给大水腾出地方,不至于淹了这朱仙镇。”
    “呵”
    魏启文听后只是嗤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马大人,上游涨水与细小支流的船多少有何关系?
    在漕运衙门做了这么多年,难不成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再者,这几日坊间一直有传闻,上游将要涨水,朱仙镇要遭殃,
    本官是不是与你说过,没有大碍,
    商船想停多久就停多久,别让人家停了还不到三天就赶人家走,这不是中原大地的待客之道。
    可你呢?就是不听,弄得怨声载道,
    都是为朝廷为百姓做事,好像是本官在坑害你一般。”
    一顶大帽子扣下,马陵川脸色顿时就红了,
    猛地抬起头就要与眼前之人大吵一顿,
    但魏启文抬手制止,指了指身旁肤色黝黑的李至刚:
    “马大人,你不信本官的话,京城工部来的李大人您总该信了吧,
    他一直告诉本官,最近城中风和日丽,水势平缓,
    也无刮风下雨,没有平白涨水之可能,
    本官不知道马大人从哪里听得谣传,非要逮着这为数不多的商船霍霍!”
    此话一出,二人的脸色都漆黑如炭。
    李至刚木木地站在一旁,心中破口大骂:
    “这个老匹夫,怪不得总是问东问西,原来是准备拿我当枪使!”
    马陵川脸色涨红,一时无法解释,憋了许久,他硬着嗓子开口:
    “本官这样做也是为了稳妥起见,今日不下雨,难道明日就不下雨吗?”
    “稳妥?”
    话一出口,魏启文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浑身不可思议:
    “马大人,既然是为了稳妥,
    能不能先给本官解释解释,眼前这些人是哪来的?
    本官记得,漕运衙门可没有这么多人。”
    说话间,魏启文看向一直站在那里,默默无声的唐敬业,眼底闪过一丝忌惮,
    他自然知道眼前之人是谁,
    负责修缮周王府、赖在开封不走的唐敬业,
    更让他忌惮的,是其身后之人。
    延安侯唐胜宗离开辽东回到京城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魏启文作为一方大员,自然也知晓此事。
    只不过,他拿不准的是,
    回到京城是另有重用还是就此颐养天年,
    毕竟京城里许多侯爷都是如此,回到京城后就没了声息。
    此时,一直未说话的唐敬业清了清嗓子,沉声道:
    “魏大人,人是本将借给马大人的,有何疑义?”
    魏启文脸色一僵,对于眼前之人的无礼,他早已经领会过,
    但此刻还是如此,让他气愤不已!
    深吸一口气,魏启文沉声道:
    “唐将军,您在开封驻扎,
    不好好守卫周王府,跑到朱仙镇来做甚?
    还掺和进了漕运衙门?莫非唐将军想要弃武从文?”
    唐敬业眼中闪过阴霾,忙活了一晚上人没找到不说,
    还被一个小小参政如此讥讽,一团怒火顿时从胸中涌起。
    他上前一步,刚想破口大骂,
    却被一旁的马陵川连忙拉住,神情严肃地摇了摇头。
    至此,唐敬业强行压住心中火气,看向魏启文:
    “魏大人,本将如何做事不用你来教,
    上游水患严重,本将心系朱仙镇百姓,特派军伍前来防汛,
    若是魏大人有什么疑义,
    上禀都司也罢、上呈朝廷也罢,随你。
    至于其他的.本将没有工夫跟你在这里说道。”
    说罢,唐敬业朝着身后“吏员”用力一挥手:
    “走!”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去,根本没有将魏启文等人放在眼里,
    气得魏启文脸色涨红,拳头紧握!
    马陵川看了他一眼,深吸了一口气,提醒道:
    “魏大人,事关防汛,不可疏忽,
    朱仙镇不能堆积太多商船,要让他们尽快离开。”
    他看向站在宋越身旁一名中年人,沉声道:
    “萧毅,白日是你值守港口吧。”
    “回禀大人,正是。”
    “好,昨夜检查的船只尽快离岗,
    放新的商船进来,晚上继续登船检查!”
    “是!”
    萧毅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引得魏启文怒目而视,但他却毫无反应。
    做完这些,马陵川带人扬长而去,
    留下一行人在港口门口面面相觑,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李至刚皱着眉头看着刚刚发生的一幕,
    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河南漕运衙门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
    左右两位参政打得不可开交,
    这种争斗甚至已经延伸到了具体港口,
    就如眼前的宋越与萧毅,
    操持晚上的宋越显然是魏启文的人,
    而操持白日的萧毅是马陵川的人
    这一幕让李至刚大开眼界,京城工部虽然也分为了两派,互相争斗,
    但在京城大家还讲究体面,
    尚书大人与左侍郎大人相处还是一副和和气气,相互谦让的模样。
    但在这里
    李至刚相信,若不是这里人多眼杂,二人会破口大骂他也不例外。
    越想,李至刚脸色越是凝重,
    他现在是河南右参议,相比于工部郎中,
    虽然品级升了,但手中权势却大大降低,
    好在他是主持水坝、黄河水泛一事,
    只要将这件事做好了,就能一步登天,
    再回到京城可就不是一个小小郎中可以比拟的了。
    但如今局势,让他对于修水坝、治黄河一事心里打鼓,
    原本外放地方、兴致勃勃的心气一下子就被打没了,整个人都变得萎靡。
    魏启文察觉到了他神情的变化,心中思绪一闪而过,轻声道:
    “李大人,您刚来河南还不了解,
    这马陵川啊,仗着自己背景深厚,
    在衙门中处处与本官作对,
    导致一些原本能够好好实施的治水方略无法推行,白白让百姓遭殃。
    若是吵到了布政使司衙门,你可得给我评评理。”
    李至刚讪讪一笑,没有接茬,
    身旁这人在他看来也不是什么好鸟,
    着急忙慌的将他从城内接来当枪使,没有当即离开已经是顾及体面了。
    见他还想要说话,李至刚连忙指向前方港口,沉声开口:
    “朱仙镇港口一日能停靠多少商船?”
    “李大人,经过治理,虽然远远比不上宋元,
    但依旧能停百余艘商船,
    若是再紧一些不顾后果,可以停靠一百五十艘上下。”
    “那现在这船少很多啊,本官看着,也只有六七十艘。”
    魏启文叹息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
    “还不是马陵川那个家伙搞的鬼,
    他为了不让港口拥堵,派人在港口散播洪水可能蔓延的消息,
    让商船三日内离开,
    李大人您想,这个消息一出,这些商船还敢在这里待吗?”
    “若是泛水,也影响不到朱仙镇的港口吧,至多水位上浮一些。”李至刚发出疑惑。
    “害,那些商贾哪管这个,
    有危险有隐患就抓紧跑,连带着采买的补给都少了,
    弄得现在港口内的商贩怨天尤人,不少人向本官告状。”
    李至刚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他这个说法,
    商人逐利,恨不得一丝风险都不想担。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让李至刚更为疑惑,
    “魏大人,马大人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将魏启文问住了,
    他眼睛一转,凑近了一些,
    将李至刚拉离人群,用仅能二人听到的声音说道:
    “估么着是给本官以及李大人添堵啊,
    你想啊,李大人带着朝廷的圣旨刚刚来到河南,
    刚开始对沿河堤坝进行巡查,就发生了这档子事。
    他们分明是在用‘防汛’的名头霍霍商贾百姓,
    若此事不加以制止,到时候这个骂名都被李大人来背。”
    “本官来背?”
    李至刚眉头一挑,旋即笑了起来:
    “魏大人,事情没有这般严重吧。”
    魏启文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轻笑一声:
    “大人,商贾闻风而逃,百姓就不闻风而动了吗?
    你我都知道李大人巡查的只是堤坝,跟这些商船没关系,
    但架不住人言可畏啊,拿防汛的名头生事,
    事后的黑锅八成要您这位新来的大人来背。”
    李至刚脸色猛地僵硬,嘴角笑容凝固,
    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键,
    自己根基尚浅,还主持修河得罪了原本的权贵,
    在这朱仙镇乃至开封,还不是有多少脏水都往自己身上泼。
    一股陡然出现的危机感让李至刚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并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
    不过转念一想,李至刚看向魏启文,眉头一皱:
    “是不是这二人在唱双簧?”
    修建堤坝、水库向来是一个肥差也是功绩,现在生生被自己抢了来
    这么一想,的确有这个可能。
    李至刚抿了抿嘴,沉声道:
    “公道自在人心,魏大人多虑了。”
    魏启文一愣,有些懊恼地拍了下大腿:
    “李大人,都什么时候了,还讲公道,
    还是你我抓紧联合,让港口恢复正常才是正事。”
    李至刚讪讪一笑,在心中仔细思虑:
    “本官再想想再想想。”
    正当二人低头密语之时,
    万宝号商船上,陈景义已经拿出了最新的万里镜,
    怔怔地看着港口入口处,
    二人的模样一下子变得巨大,甚至连神情都能分个大概。
    李至刚他再熟悉不过,在京城修建应天商行时,
    就是他负责商行防务,甚至他还带人暗中保护过他,
    没想到,居然在开封能见到他。
    见到他,陈景义眉头微皱,眼中闪过思索,
    沉吟片刻,他果断下令:
    “停船靠岸,傍晚再走。”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