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494章 御驾亲征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4章 御驾亲征

    第494章 御驾亲征
    “陛下的意思是,让那些官眷出些钱?”
    张桂芬犹豫道:“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之前赵兴就这么干过,在宫门口立着两块石碑,把捐钱的官员商贾姓名刻在石碑上。
    如今那两块石碑都还在宫门口立着呢。
    那些商贾对此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很是高兴。
    可官员们就不一样了,赵兴此举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道德绑架。
    百姓消息闭塞,那些商贾谁更有钱他们不知道。
    但是在百姓看来,官员品级和有钱与否是直接对等的。
    赵兴暗中指示一些官员捐钱,雕刻在石碑上,等于是给官员们打个样。
    那些官员为了名声,只能硬着头皮捐了。
    虽然不敢指责赵兴,也不敢利用舆论来骂赵兴,可心里还是有怨言的。
    张桂芬以为赵兴是让她也这么做。
    赵兴闻言笑道:“你想哪去了,你只需宴请那些官眷,然后那么一提就好了。哪个官员不爱名?这种心善积德的事,她们不会舍不得的。”
    同样的招数用一次就行了,之前那些官员也不是不愿意捐,只是赵兴嫌他们捐的少了罢了。
    这次赵兴倒是没打算道德绑架,能被张桂芬宴请的,最低都是正五品官员的夫人,怎么也得几百两才拿的出手。
    汴京这么多官员,凑集的钱,只是用来养一些孤儿,完全够用了。
    “那臣妾回头试试看。”张桂芬闻言也放心了。
    ……
    次日,赵兴用了早饭离开后,张桂芬便让人把那块金香玉给分解成许多小块。
    然后让人给后宫妃嫔,包括曹太后等人送去。
    根据品级不同,送去的大小也不同。
    也就赵兴妃嫔不算多,虽说之前选秀选了不少,可那些人中,被赵兴宠幸过的人没几个。
    没有被宠幸过,自然不会被册封,只是寻常秀女,连妃嫔都算不上。
    否则,即便这块金香玉不小,也不够分的。
    赵兴得知消息后,摇了摇头,不过张桂芬这么做,完全可以算是贤后了。
    …………
    西夏
    李谅祚得知大宋谴使来,很是惊讶。
    算算时间,西夏的使臣到汴京应该没几天,大宋的使臣怎么已经到西夏了?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大宋和辽国如今关系紧张,无论是想拉拢西夏做帮手,还是担心西夏趁机对大宋出兵,谴使来都正常。
    接见了大宋使臣,得知大宋使臣果然是来谈联盟的,李谅祚和赵兴一样,以要商议为借口,让大宋使臣暂时等等。
    宴请完大宋使臣,大宋使臣离开后,李谅祚召集一众重臣商议能否从大宋那边讨要更多的好处。
    “陛下,若是大夏没有谴使去大宋,倒是可以这么做。可如今我大夏使臣已经到了大宋,大宋也知道我大夏有联盟之意,若是这么做,只会破坏联盟,得不偿失。”梁广川说道。
    “哼,我当初就说不急谴使去大宋。大宋和辽国关系恶化,急的是大宋。可宰相却坚持谴使,导致我大夏失去了先机。”
    一个党项贵族出列,讥讽了一句,朝李谅祚躬身道:“陛下,现在是大宋有求于大夏,臣认为索要好处也无妨,大宋不得不答应。”
    “李枢密使此言着实可笑,当初老夫力谏谴使,是担心大宋没有和辽国交战之心,这么做也是给大宋跟辽国开战的勇气。你后面没反驳,也就是认可了老夫的看法。如今却拿此事来说事,岂不可笑?”梁广川讥讽道。
    “宰相此言才最可笑!枢密使不反驳,只是不想和宰相当朝争吵,引得朝堂不合罢了。”
    “没错,而且枢密院管军,宰相主政,这种事情,枢密使自然不好多说。”
    党项族官员纷纷站出来反驳梁广川。
    哪怕李谅祚亲政后,提拔重用了不少汉人官员,朝中的党项族官员还是占据了大半。
    虽说这些官员多是武将,可西夏却没有重文轻武。
    这些武将在朝堂之上说话,不仅嗓门比那些文官大,底气也大的多。
    “够了!”
    李谅祚冷喝道:“朕是让你们来商议对策的,不是来吵架的。”
    “臣等知罪!”
    众人连忙躬身认错。
    李谅祚冷哼一声,看向一个官员道:“董爱卿对此事怎么看?”
    董渭闻言出列道:“陛下,有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事情,都存在变化。宰相大人之前的计策也没错,大宋在北方修建长城,费巨大。若是大夏不给大宋一点底气,大宋并不一定会选择和辽国开战。”
    “如今大宋谴使来,在臣看来反倒是好事。”
    “哦?”
    李谅祚惊讶道:“好在哪里?”
    “从时间上来看,大宋谴使来大夏,是在我大夏谴使之前。这说明,大宋和辽国开战之心,很是坚定。臣听闻宋皇年轻气盛,脾气甚是刚烈,而辽国如今元气大伤,大宋这么做倒也正常。”
    “此时就算问大宋讨要好处,大宋也给不了太多。还是拿下河湟为重。只要拿下河湟,大夏以后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董渭其实也想趁机踩梁广川一脚。
    可他清楚,李谅祚重用他,虽然是制衡梁广川的,可他们的存在同时也是在制衡那些党项贵族。
    他和梁广川不合,相互争斗,李谅祚乐意看到。
    可他们却不能和党项贵族一起,打压对方。
    即便如此,他也只是表面上帮梁广川说话,却在话里隐约的贬低梁广川。
    “董爱卿言之有理,河湟才是重中之重。宋辽交战,大宋若是元气大伤,等拿下河湟,说不定能逼迫大宋交出一些城池来。”李谅祚微笑道。
    “陛下,可是如此轻易答应,大宋会不会怀疑其中有问题?”李明孝说道。
    “难道问大宋讨要好处,大宋就不会怀疑了么?”
    李谅祚淡淡的看了李明孝一眼,说道:“皇叔只需整军备战即可,到时候朕要御驾亲征!”
    “陛下不可,汉人有句话说的好,千金之躯,坐不垂堂,陛下…”
    “好了,朕意已决!”
    李明孝是李谅祚的亲叔叔,李谅祚除掉把持朝政的舅舅后,就让李明孝担任枢密使,掌控兵权。
    可李明孝掌控兵权后,培植党羽,拉拢武将,让他很是忌惮。
    他舅舅到底是外姓,把持朝政多年,也没有对他这个皇帝怎么样。
    可李明孝不同,他可是宗室,一旦权势过大,他就危险了。
    这次要调动的兵马非常多,他岂能让李明孝领兵。
    可其他人,又不够资格率领这么多兵马。
    李明孝很是不甘心,却也不敢多说。
    李谅祚对他的猜忌他能感受到,若是再多说,说不定就要对他动手了。
    梁广川眉头不着痕迹的一皱,他原本以为是李明孝领兵。到时候李明孝领兵在外,而他在军中的那些将领却留在京城,等李谅祚‘驾崩’,他就可以封锁消息,掌控京城的兵马,甚至诱骗李明孝回京,把他软禁起来。
    可李谅祚御驾亲征,一旦死在军中,第一个得知消息的就是李明孝。
    届时封锁消息的就是李明孝了。
    李明孝若是把那三十万兵马掌控,率军回京,谁能抵挡?
    可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了,即便他现在让梁皇后停止下毒,李谅祚也活不了多久了。
    “只能想办法,在陛下驾崩时,把李明孝也给除掉了。”梁广川心里暗道。
    …………
    汴京
    赵兴得到派往西夏的使臣传过来的信,说西夏已经答应联盟,会在大宋出兵后,派三十万大军伐辽。
    而提出的要求,和梁乙埋带来的书信中一样。
    赵兴收到书信的时候,李谅祚也收到了梁乙埋传回的信。
    他没有多犹豫,直接回信说答应了大宋的条件,不过却要求大宋出兵不得低于五十万。
    两国集合八十万兵力,共同伐辽,谁打下的地盘归谁。
    赵兴见了梁乙埋,从他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当即约定,于六月中旬,正式发动进攻。
    大宋这边,裁掉军中老幼后,赵兴又处置了一批还不死心,意图吃空饷的将领。
    然后把裁撤了十个军,把这些兵力补充到了那些缺额的军中。
    然后把中原十几个州的厢军,连将领一起全部抽调,补充进禁军之中。
    如此一来,禁军人数不仅恢复到未裁掉老幼之前的兵力,而且还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水分。
    这么做,虽然导致中原十几个州没有了厢军,可中原地带,道路平整,距离汴京不远,倒也不会发生什么乱子。
    赵兴抽调禁军二十五万,再从江南抽调十万厢军北上,一共三十五万大军,赶往北方边境。
    北方边境常年有驻军十余万,加上英国公之前率领的十万兵马,等大军抵达,就是五十五万大军。
    对外宣称八十万,要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
    朝中对于赵兴一下动用这么多兵马,反对声很大。
    打仗并不是兵马越多越好,兵马越多,后勤压力就越大。
    光是运输辎重粮草,就需要征调大量民夫。
    甚至有大臣拿隋炀帝征高句丽,导致亡国的例子来劝阻赵兴。
    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时候,就出动了大量兵马,为了保障后勤,更是征调了百万民夫。
    百万民夫听着不多,可是这些民夫都是青壮,就算一家出两个壮丁,也是五十万个家庭。
    缺少青壮,不仅耽误接下来的秋收,若是战事不能快速结束,甚至还会耽误来年的春耕。
    然而赵兴却以辽国主动出兵为由,强势的拒绝了。
    没错,辽国出兵了。
    大宋和西夏来往频繁,加上一直在调动兵马,辽国自然不可能察觉不到。
    耶律乙辛陆续往边境增兵十五万,更是叫嚣让大宋交出萧太后等人,并送上五十万两赔罪,才会退兵。
    辽国出兵在前,赵兴又十分坚持,群臣根本阻止不了。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调动,粮草辎重自然也要跟上。
    赵兴还要应付朝中反对的声音,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陛下,顾都指挥使传来急报。”
    一个内侍,匆匆走了进来。
    三水上前接过急报,送到了赵兴手里。
    赵兴打开,掏出信件看了起来。
    “哼!”
    赵兴冷笑道:“朕就知道西夏没有安什么好心。”
    顾廷烨在信中说,西夏往和辽国的边境调兵,可是兵马却驻扎在距离河湟城池的不远处。
    赵兴之前也派人通知董毡,让他也出兵,配合西夏一起,对辽国发动进攻。
    董毡没有拒绝,回复说会倾尽全力。
    真假先不论,多少也能牵制一些辽国兵马。
    可如今被西夏这么一弄,董毡找到了借口,让顾廷烨转告他,西夏明着像是要对付辽国,却随时有可能偷袭河湟。
    董毡为了保证河湟安全,只能出动少量兵力了。
    至于赵兴让他把西夏小皇帝送来大宋之事,则提都没提。
    董毡打的什么算盘,其实赵兴已经知道了。
    有小皇帝在手,不管是大宋还是西夏想对付他,他都有了退路。
    别看董毡接纳萧太后等人,耶律乙辛对他恨之入骨。
    可只要他交出小皇帝,并且率领兵马投降,耶律乙辛肯定不会拒绝。
    若是大宋和西夏不对付他,他也乐得看戏。
    大宋和西夏输了,必然元气大伤,辽国胜了也好不到哪去。
    届时,三国都威胁不到他,他就有了发展的时间。
    要是辽国挡不住,他也会咬辽国一口,有着小皇帝在手,招降辽国将领也简单很多。
    或许从一开始,所有人都猜错了,董毡接收萧太后等人的目的就是这样。
    不过赵兴也不在意,董毡和辽国互有算计,反而能互相牵制。
    他没有想过两人会真的拼尽全力对辽国发动攻击。
    辽国那边显然也是这么想,只派了一些兵力防守,主要兵力都调到大宋这边来了。
    可不管他们算计是什么,只要大宋这边能够打破辽国边境防线,攻入辽国内部,他们都会把目标放在辽国身上。
    想到这里,赵兴有了决定。
    藏了这么久,火药也该现世了。
    …………
    “什么?”
    太上皇一脸震惊的看着赵兴道:“你要御驾亲征?”
    “没错!”
    赵兴点头道:“父皇,此次动用大宋近半的兵马,而且都是精锐。不容有失,儿臣御驾亲征,才能鼓舞士气。”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