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科幻小说 > 末世天灾:从打造避难所开始 > 第356章 东洲局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56章 东洲局势

    第356章 东洲局势
    “仅仅才断网几个小时。”
    “就爆发出这么多的乱子。”
    东洲,地底37公里处。
    泰拉顶层。
    苏武在接入地表网络后的几秒内,收到了人工智能整理的第一份报告。
    他心惊地发现,自己似乎仍然远远低估了网络在末世中起到的稳定作用。
    刚刚不到4个小时的网络中断期。
    全球诞生成规模暴乱事件的数量,就比往日激增了近百倍。
    波及了超过10亿的人口。
    损失的物资数以千万吨计。
    按这推算,要是网络真的永远消失不见。
    在未来几个月内。
    恐怕全世界的人口,都得因此削减一半以上。
    粗略地浏览了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消息之后。
    苏武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地表,属于他自己的附属避难所群那里。
    目前的东洲地表。
    伴随着泰拉的沉没,整体的地震强度明显下降了2到3级。
    除了最核心的宽江流域一带,仍然属于无法通行的禁区以外。
    其它地方,已经逐渐恢复平静。
    基本可以视作能够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区。
    不过,虽然没有了致命的危险。
    但原有的陆地交通网络,因为地震引发的大规模山体崩塌,侧移和凹陷等等。
    几乎陷入了全面的瘫痪状态。
    想要重建的难度极大。
    与此同时。
    因为有天穹号空天母舰作为应急中转站。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内。
    分布在地表的附属避难所群,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断网。
    而是形成了一个保留大部分网络历史资料,又连接所有附属避难所,体量在2亿人口左右的临时局域网络。
    再加上天穹号上搭载的人工智能,能够操纵所有附属避难所内部的机械设备和智能机器人。
    维持正常的行政管理体系。
    那些居住在附属避难所内的居民们,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整体秩序依旧相当稳固。
    “这些位于地表的附属避难所群。”
    “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不管规模大小,都扩建一部分种植园。”
    “保障最基本的食物自给自足。”
    “然后重新在地表开辟道路,恢复陆地运输网络。”
    “最后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尽可能地增加采矿站和工厂数量。”
    苏武的思路相当明确。
    生存的首位是充足的食物供给。
    之前因为有泰拉的存在。
    苏武对于这些附属避难所并不算重视。
    定位基本都是属于最终会被搬空弃置的临时中转站。
    因此在接管后,不仅没有再投入精力建设。
    反而还大肆地把里边包括粮食在内,所有有价值的库存物资,都尽量运往泰拉。
    并且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和提前为转移做好准备。
    各个避难所内,原有的那些设计和生产工艺都相当落后,能源浪费巨大的旧型种植园和养殖场。
    也早早地就拆得七七八八。
    变成零部件被打包装箱。
    现在需要它们转变为长期的居住点。
    就必须得重新考虑扩建一部分种植园,提高基础粮食的产量。
    而陆地交通网络。
    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依靠有限的空运力量,运输地表日常动辄以千万吨计算的物资,并不现实。
    只有重建起陆地运输线路,借助苏武手中那七万多艘万吨冰湖级运输舰带来的庞大运力。
    才有可能真正的将所有的附属避难所,都整合成一个整体。
    最大化地释放出它们的工业生产潜力。
    并以此为触角,将采矿站铺设向东洲更多的地区。
    “理想状态下。”
    “预计两个月左右,可以完成所有的种植园建造计划。”
    “三个月能恢复除西荒高原和宽江流域一带以外,大部分陆地交通网络。”
    “至于资源采集。”
    “没有固定的时间标准。”
    “在采用晨光级运输舰空运开采设备的情况下,大概平均三到五天的时间,能增加一座中小型的采矿基地。”
    “开采出来的资源,可以等到后续陆地交通恢复再运走。”
    略微计算了一下地表的劳动效率,苏武忍不住有点头疼。
    那动辄数个月的建造周期,实在漫长得让人难以接受。
    要知道。
    他从零开始建造出如今能够容纳15亿人口的泰拉。
    前后也不过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而已。
    两者间的差距,几乎大到了工业时代和封建时代的区别。
    但实际上。
    这却又是末世环境下,大部分避难所的真实劳动效率。
    没有海量的机器人和工业机甲协助,资源又受限的情况下。
    仅仅依靠普通人类,能做到的事情相当有限。
    不能报以太大的期望。
    规划完附属避难所群的任务。
    苏武的视线又移动向更远处,不在他控制范围内的东洲边缘区域。
    暂时来说。
    整个东洲地表,大约还剩下五六亿幸存者。
    其中苏武的附属避难所群,收容着2亿左右的人口。
    西荒高原的东洲首府,占据着8000万人的份额。
    剩下的3亿人口,则主要零星分布在那些偏远的地带。
    隶属于大大小小不同的野生避难所。
    暂且不提西荒高原。
    那些野生的避难所,数量又多,分布又相当稀疏而隐蔽。
    苏武想要快速将它们完全整合起来,难度极高。
    只能徐徐图之。
    “现在没必要为此投入太多的精力。”
    “先做好前期的情报准备。”
    “等后边路修到那里,再一座一座的慢慢接管。”
    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
    苏武便做好了对那3亿人口的安排。
    这个决定,无疑会让这部分人口损耗不少。
    毕竟,苏武的统治和没有约束的地方势力之间的差距。
    其实已经可以用末世前和末世后来区分。
    想要那些人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下,长期不出现大规模减员。
    基本不太现实。
    可以预见,或许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
    不会有机会能等到苏武接管他们的那一天。
    草草地处理完了对东洲地表的后续安排。
    苏武起身离开通信中心,乘坐轨道列车回去。
    接下来,就是对于泰拉的规划了。
    这是他的基本盘。
    必须依托更详细的数据调查,以及人工智能的多次推演模拟。
    经过反复的权衡对比后,才能作出决定。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