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孤苦猴头难无依,山灵且听樵夫言
第335章 孤苦猴头难无依,山灵且听樵夫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周承骑着白牛,慢悠悠的向着东方而去,日行不过三四十里,这还是因为白牛丈许高,步子大,否则更慢。
如此,只说四时轮转整七轮,方才走到那西牛贺洲的边界。
“老爷,刚刚那个娃娃当真不识抬举,若是我……”
白牛气哼哼的说着,只见周承笑着敲了敲他的角:“牛儿,静心。”
“是,老爷。”
周承沉吟一声,笑着道:“凡人肉眼凡胎,不识道在,并不是他们的过错。”
“我教你一个道理,张开神眼见众生,见我亦是众生。”
白牛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旋即有些谄媚的说道:“俺不是很懂,老爷这等治世大能,必然不是牛儿俺这等众生所能够揣摩的。”
周承哈哈一笑,道:“你怎知我不是众生,这生来天地间,谁不是虚幻泡影?”
“俺不懂,请老爷指点。”
相处七年,这老牛魔对于周承也有一些了解,清楚周承的秉性。
只要他老牛所问,这位大能从来不故作高深,有什么便讲什么,这是莫大的机缘。
“牛儿可知天地自何来?”
见周承如此问,老牛连忙道:“俺有所听闻,不知是真是假,据说乃是李老君解化盘古,开天辟地,辟鸿蒙,判混沌。”
周承闻言:“这是真的,你可知李老君何来?混沌鸿蒙又何来?”
“这……牛儿不知。”
“万事万物,总有个起,有个因,那便是一切的本源流。”
“这世间万象,看得见摸得着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都是那本源流的变化,都是一触就破的泡影,唯有那本源流是真。”
“无论是天上的那位昊天上帝,亦或者是极乐场中的治世之尊,所追求的,都是能够臻至本源流,照见大无妄。”
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普通人也能理解,这老牛自然也能够听懂。
“老爷所求的,应该也是这本源流吧?”
“善,故此不成那本源流,一切众生未有区分,绝无贵贱,切莫依仗自身神通广大,便肆意妄为,种下恶因,未来终将得尝恶果。”
“老爷教诲,牛儿谨记。”
老牛老老实实的应着,记在心中,但也只是记在心中。
大道理谁都懂,可知行合一却难之又难。往古来今,众生万象,概莫如是。
一人一牛就是这般闲聊着,便跨过了山海河流,进入那南赡部洲的地界。
没走多久,便远远望见一方险峻峰峦,高接青霄,崔巍险峻,浓郁五行道韵近乎化作实质,缭绕山中,生出来不知道多少灵种玄根。
如此神山,绝对算是人世间一顶一的修行道场,只不过却修行的在这里开辟洞府。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那印在山顶上的压帖,上书‘唵嘛呢叭咪吽’六个大字。
此为六字大明咒,又称六字箴言,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此咒乃世尊如来手书,蕴含无上正等正觉之妙,一贴在此,诸般神通不得伸,无量法力难以动。
“好巍峨的山,老爷,此山当真不凡,但……俺早些年也曾路过这里,不曾得见此山。”
老牛打量着那五行山,一阵奇怪,莫非是自己记错了?
周承遂笑道:“此山当然不凡,乃真如老佛一臂所化,更是有这位世尊的压贴在上,只为镇一猴儿,你说是否不凡?”
老牛吓了一跳,那牛眼滴溜溜转动,片刻之后终于开口道:“老爷,俺当年也和这个猴头结义,但他实在是太狂妄了,光明正大的反天,俺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早早就跑路了。”
周承颔首:“走吧,去看看这猴儿,隐去你的本相,化作一老黄牛。”
这老牛本相不凡,八百丈大白牛,英武神俊,就是化作丈许高,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并非凡牛。
“老爷,那猴子神通广大,俺这等变化之法儿,不一定能诓过他。”
这牛儿说话间,化作一个清瘦的老牛。
“不必担忧,我叫这诸般众等,莫能看出你的变化就是。”
周承开口,说话间自是有甚深伟力加持,自叫这无量众等神佛,都看不出其真身变化。
在说话间,周承自己自然也是施展变化,化作一魁梧汉子壮樵夫,持着一利斧,喊着调子进山。
老牛则是跟在周承的身后,老老实实背负着周承斫木而出的柴薪。
“这猴儿,当年也是神通广大,结交朋友无数,俺老牛也和他结义。”
“如今猴儿落难,便是人走茶凉,俺老牛远不如猴儿,日后若是落难,恐怕更是如此。”
同为妖魔,一时间这老牛,也有些兔死狐悲的意思。
实际上,活该猴儿当年所结识的朋友们都是妖魔,得不成一个正果,智慧远不如那南洲朝堂上的凡人。
动动脑子想想,这么大的罪,竟然没有弄死猴子,这是何等背景和能耐?
不趁着这机会雪中送炭也就罢了,还来一出割袍断义的戏码。
周承带着那老牛一路行至山中深处,便见道道神光落在周承两人的身前。
来者正是那五方揭谛,刚刚这几个可是亲眼看着周承和老牛的变化,自然知道来者是谁。
“吾等拜见钧天陛下,礼赞初始真如。”
五方揭谛,即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这五人相当于灵山保安队的精英,日后西游团队的暗中保镖,也是这几位。
“诸位客气,我不过人间一凡夫,诸位还是散去吧。”
周承倒持利斧,抱拳一礼。
见状,这五方揭谛连连侧身,不受周承的礼节,而后连忙化作神光散去。
旋即,周承带着老牛,继续在山中斫柴。
恍惚间,半晌时间过去,日至中天正烈烈。
周承砍柴也砍到了山脚下,便见山脚下有一石匣。石匣之间有个脑袋,正是那孙大圣的。
但见如今的猴儿,怎有往日大圣好风光,只见他尖嘴缩腮沾土,毛上生苔藓,整个身子都动弹不得,晃晃脖子都不做到,只有那耳目喉舌等,还算自由。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这可比当初周承在电视剧上看得惨得多。
电视剧上毕竟是演戏,不会真让那演员这么受苦,有一条胳膊还能动弹,摇头晃脑都自由。
可这猴儿,却是一动都动不得,被人塞铁丸、灌铜汁都没法躲。
更凄惨的是,能得见两三个少年,此时正环绕着猴儿戏弄,甭管猴儿如何呲牙咧嘴,都吓不到那胆大包天半大小子。
“牛儿,吓一吓他们。”
老黄牛用力的哞了一声,恍若发了疯病一样,冲着那几个顽皮群童就冲了过去。
“俺娘嘞,是疯牛。”
“快跑快跑。”
“哇啊啊啊,娘……”
一群顽皮孩童被吓哭了,四散奔逃,连忙向着不远处的山村跑去。
此时,老黄牛终于是安静了下来,伏在那猴头旁边,将一些青草吃下肚中。
近在咫尺,猴儿丝毫使不得这老黄牛,便是当初他的结拜义兄。
“那斫柴汉子,多谢了。”
猴头转着眼珠子,看向那持着利斧的周承,道了一句谢。
周承这幅相,五大三粗,神色憨厚,看起来让人莫名心安。
“你这猴子,哪个来的?为何被锁在石头中,我且劈开石头,救你出来。”
那猴子哈哈一笑,道:“好汉子,别费劲了,这可是如来佛老施展的大法力,将俺老孙压在山下,别说是你,这普天之下,怕是没几人能劈开。”
“说起来,你这汉子,果是不凡,见俺老孙口吐人言,竟是不怕。”
周承闻言,遂笑道:“有甚怕的,你若有害人之力,怕是刚刚那二三孩童,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汉子甚是聪慧,却道是此理。不过你不知俺老孙名号,自不会打杀妇孺孩童,坏俺老孙的威风。”
猴儿如此说着,便见周承狐疑的打量着他:“你这猴子,果是不凡。你刚刚说被如来佛祖压在山下,莫不是真的?”
“嘿,你这汉子,俺老孙诓你作甚,你可知……”
猴头将自己的事迹吹嘘一通,又哼哼道:“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那也是个妖怪,被佛祖压在山下,动弹不得。”
周承泼了一盆冷水,顿时猴头一阵呲牙咧嘴,然后就老实了,叹了口气:“悔不听师父教诲,落得如今田地,只恐永世不得翻身,苦也苦也。”
好猴儿,仍旧是修心不成,二神扰乱,智慧不清明。
若是智慧清明,以猴儿的悟性,怎看不出这只道是一番历练?怎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世尊老佛费劲巴力的将猴儿压在山下,若不是为了教诲,干嘛找这么多不自在,直接打杀便是。
也别说猴儿神通广大,是西行路上不可替代的部分。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西游上妖魔多,神通广大更不少,套上箍儿都是老实孩子。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唉,你也甚是可怜,我入山斫柴,只觉饥渴难耐,便摘了一个山桃打算果腹,今便送与你吃食罢。”
周承化作的汉子,将利斧挂在腰间,伸手从背后篓子里,摸出一个红彤彤的山桃。
“吃不得吃不得,俺老孙自是金刚不坏身。饥不坏,渴不死,而你是个凡人,谷虫在身,你且吃便是。”
猴子拒绝了周承的投喂,引得周承一笑。
“好猴儿,那厢山桃多矣,你吃便是,我若饥渴便再摘。”
悟空闻言,不再多言,将这樵夫凑到嘴边的桃子,三两口便吃净。
“多谢,多谢,此恩俺老孙铭记。”
猴子似是有感而发,道:“当年俺老孙,天上紫纹长生桃,也不过吃一口便扔,其滋味却远不如今日这山桃矣。”
周承遂笑道:“这道理,俺一个樵夫也知道,饱时珍馐皆无味,饿杀馊饭也奇珍。”
猴子也哈哈一笑,叫到正是此理,正是此理。
这些年来,猴子被压在山下,无人探望,一时间自是话多了起来。
闲聊一阵之后,周承听着猴子吹了半天的法螺。
也不知猴子想到了什么,忽然叫道:“好汉子,俺还不知你是何来历,若教俺老孙日后能脱身而出,必将报答此一桃之恩。”
“俺不过山下村落一樵夫罢了,听闻你所言,自是威风,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这倒是让俺有感而发,想起来老家的一则传闻,你可愿一听?”
猴子闻言,连忙道:“好汉子,但讲无妨,但讲无妨。”
周承长叹一口气,道:“山灵且听樵夫言,世代伐薪度日艰。幸有茅屋避风雨,妻勤子笑共炊烟。朝斫青柴暮担市,粗茶淡饭心自安。忽见崖生千年芝,赤光熠熠照林间。贪念顿起忘根本,弃斧攀藤欲登天。妻劝知足儿牵袂,却道仙草值万钱!一朝失足堕深涧,暴雨山洪卷人湮。空余破檐滴冷露,孤儿寡母哭连连。”
“山灵啊,黄金梦,莫痴缠,粗布衣,最温暖。莫学前人忘旧斧,石上青苔岁岁绿,山月如灯照故园。”
言罢,周承拍了拍黄牛,慢悠悠的往山下走去,只剩下那石中老猴,久久不能回神。
良久之后,那老猴连忙大叫:“你是哪方的神仙?能否告诉俺老孙名号,俺老孙日后必将报答,必将报答!”
五行山下定心猿,就算是修心未成,猴儿也不再膨胀无知,终究灵性不曾彻底蒙昧。
周承这一番话说出,好猴儿终于是回过味来,知晓来人定然不凡。
良久之后,猴儿望着那远去的身影,只听到山间调子声回荡,经久不息:“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
待出了五行山林间,那白牛现出本相,看向周承道:“老爷,您既然还认猴子,为何不现真身?”
“猴儿聪慧却狂妄,此番正是修心劫,我不现真身,便是要猴儿在煎熬中,心有所成,道有无仗。”
白牛俯首称是,向着周承匍匐。
周承哈哈一笑,道:“且去,且去。去那大汉皇朝,见一见那中兴大汉的明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