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真正的冲击】(求订阅)
第369章 【真正的冲击】(求订阅)京城,《人民文学》杂志社。
现在《人民文学》编辑部收到林有成最新的小说《暗算》前面的听风者瞎子阿炳这一部分,毫无疑问是在整个编辑部引起了非常大的讨论,不过对于这样的讨论,编辑部的编辑终究还是没有说要退稿,毕竟这要是退稿的消息传出去,那肯定会引起京城整个文学圈子的意外。
毕竟林有成的稿子都被退稿了,这怎么不让一众文学界的人倍感意外。
当然,退稿也并不是不可能,像莫唁所写的《酒国》就先后被《收获》、《十月》、《当代》纷纷退稿,四处碰壁的莫唁的也很难堪,还是余桦看到这一情状,便把沉甸甸的《酒国》手稿背回江浙,恳切地希望和自己情谊较深的《江南》杂志编辑们收下这份小说,遗憾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江南》杂志也退稿了,后面这部《酒国》小说在没有在文学杂志上刊登的背景下在出版社出版。
至于真的要把林有成这一部《暗算》给退稿,很显然编辑部的编辑还没有人直接说这话。
“《暗算》不同于之前的《风声》和《潜伏》,讲抗战时期的地下谍战故事,这部《暗算》是讲国家成立之后的隐蔽谍报战线故事,这一点还是需要慎重。”
很显然,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考虑的不单单是故事本身,另外也还会需要考虑别的影响。
张伟很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像听风者里面的这一部分时间故事都是在1950年秋至1952年春,写这个时期的故事,而且还是涉及到隐蔽战线,杂志社这边也的确是需要慎重,不知道上面会不会对发表这部小说有意见。
“倒也没有这么夸张,现在这都是快四十年前的事,而且有些也都有解密,林有成这部小说里面倒也没有什么特别涉密的,当然如果真的涉密,林有成也不可能会知道。”
这话也是让其他编辑都纷纷点头,毕竟真正的机密林有成也根本就写不出来,这个神秘的701云山雾罩着,依旧是充满着神秘感。
“文学本就是艺术创作,我觉得林有成写阿炳这个角色,也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在我看来这位充满不可思议能力的同志,正是因为这悲剧性的命运反而给人物增加了真实感,他的残缺和死亡使得这个故事更具生命力。”
“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林有成这部小说很显然就是想要写一些秘而不宣的天才人物,在那个701的地方充满了与秘密相纠缠的悬疑情节,以及与偶然,未知相关联的无常命运,当然至少在现在的听风者阿炳这里是这样的故事,不知道后面看风者和捕风者会怎么样。”
“是的,这还只是《暗算》前面的第一个故事,我现在挺好奇林有成他后面怎么会写。”
张伟听见同事这话,点了点头,说道:“我同样也很好奇,这701还会有怎么样一些不见经传的天才,尤其是后面还会有不同的部门。”
虽然说对于林有成的这部小说《暗算》前面第一个故事有所争议,但是这也算是编辑部的日常,毕竟来稿本就需要三审三校,很显然在这一番三审三校之后,《人民文学》最终还是决定刊发林有成的这部《暗算》小说,不过这边张伟也和林有成有过沟通,想要在阿炳的故事结束之时,将下一个故事的引子给抛出来。
这也是作为编辑的考虑,毕竟林有成的这部《暗算》也算是长篇小说,其中的几个部分也都是不同的故事,在杂志上发表也就相当于是连载,自然也就需要让从文学杂志编辑的角度去看待林有成这几个不同的短篇故事。
也正如张伟这边所想的,林有成这边也将后面完稿的第二部看风者的主人公黄依依故事交给了张伟。
超乎整个《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部的编辑的想象,他们没有想到林有成所带来的看风者黄依依的故事会如此震撼。
没错,就是震撼!
整个编辑部的编辑都被林有成后面第二个故事给彻彻底底地震住了。
完完全全都没有想到林有成会带来如此惊心动魄,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故事,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甚至可以说是,看风者的故事更具冲击力!
就是更有冲击性!
张伟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稿子上那一段话,只觉得心里很是难受——
“……后来,我回到701,在一个深夜,悄悄摸到树林里,把小雨的骨灰盒埋在黄依依的墓旁。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只感到她们两人应该在一起。都是一条战线的姐妹,没什么不合适的,更何况两个都是寂寞的灵魂,在阴间有了伴,或许就不再寂寞了吧?
坦率地说,此后的半生岁月,我都只为我的职业活着,我没了感情,没了灵魂,我的感情和灵魂,都在那个春天里彻底死了。
……”
张伟真的没有想到林有成在听风者瞎子阿炳之后,居然还会在笔下写出一位如此惊人的奇才。
没错,就是奇才,这位黄依依在张伟看来,就是一个特立独行,反传统的女性奇才,放荡不羁而又风情万种,在那个时候绝对属于另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麻省理工才华横溢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接二连三的破译复杂的敌国密码,并最终将密码之王“光密”收入囊中。但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生命虽然华彩频频,看上去却彻骨冰冷。这个贵胄出身的天才,终其所能,依然无法在懊悖的命运中找到一个支点。
即便她天才地一举破了“光密”,但却死于“他杀”,被张国庆的老婆用弹簧门打中了头,而头却又不偏不倚地撞在凸出的自来水管子的接口上,就这样一个天才刹那间消失了,黄依依的死不同于阿炳的死守传统,而恰恰是她那与传统格格不入的做派。
可以说,当林有成所写的后面这一部分听风者出现的时候,编辑部的编辑们都完全惊住了。
编辑们一个个真的没有想到在阿炳之后,林有成笔下还会带来如此特别的人物角色——
在那个黑白灰的年代里,黄依依一身长裙,穿着风衣,围着鲜红的大围巾,头发上随意的绑着绸绢,跟人说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
“张主任,林有成写的这位黄依依,真的太绝了!”
“没错,真的太绝了,一开始黄依依和安在天刚见面场景就非常精彩。”
很显然,这同样也是其他人的想法。
编辑们都开开始交流和讨论黄依依刚认识701副院长安在天时候的情节,这位奇才笑眯眯的去找安在天要他招她,扬着下巴说我自我介绍一下啊,我是从美国回来的数学教授、爱国知识分子、上面接见过我。走吧,带我去你的房间。
安在天当时的表情简直是目瞪口呆,接着,黄依依问你们招人干什么啊,安在天说做一个数学家和一个公民都应该干的事。黄依依忽然间笑串了气,她说,咱能别那么酸吗。然后下一秒钟,当她看到了安在天随手放着也可能是故意放着的试卷,黄依依几乎是没有转折的进入到了忘我的境界。
可以说整个情节都太有生命力,尤其是黄依依就是这样,随性的时候真实俏皮,专注的时候又精细的找不出破绽。
不管是在那个五十年代,又或者说是在现在的九十年代,又有哪位能够像黄依依这样,可以说是每一个色彩鲜艳的情节都极其精彩。
“是的,这个见面写得太好了,另外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林有成写去了701的黄依依,为了打发平时无聊的时光去找警.卫班的战士们下棋,她掏出一沓少见的布票,然后大喇喇的说你们谁要是赢了我,这一沓布票就归他了。大家听了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只见她更带劲的来了句,谁要是输了,就得去山坡上给我摘朵戴头上的。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黄戴着满头的鲜乐颠颠的去食堂吃饭。这个情节我觉得也写得太好了!”
“没错,这几乎是最美好时候的黄依依了,心里有爱,还未出口,出尽风头,只是因为碰到一个人,能跟自己在精神上沟通,她要让他看见。。”
“我觉得安在天之前给黄依依说得那句:我要把妻子埋葬后再跟你谈恋爱,要我把葬妻的条件就是你帮我破了密码。这句话就是安在天给数学家黄依依出了方程式:我要把妻子埋葬后再跟你谈恋爱,要我把葬妻的条件就是你帮我破了密码。以情为条件要挟黄依依,正常的人,听到这句话后,都会冷静地揣摩一下,可惜的是,黄依依听到这样的暗示后,反而更加沉不住气,更想生米煮成熟饭。这确实是黄依依的性格缺陷,浮燥、不冷静,被爱情冲昏头脑。就是这样,一场彻头彻底的骗局,一场以情感为猎叉,这里面没有任何的温情脉脉,利用黄依依对于汪林的歉疚之情,安在天胁迫黄依依必须尽快破解光密,在发现黄依依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探视汪林时,更断绝汪与黄的来往,再次进行感情讹诈,引诱黄依依破密。黄依依在701里,完全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而是一台庞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为了这颗螺丝,完全不顾人类美好的人性,反而将之倾轧得一干二净。”
“试这样,我觉得黄依依这时已经觉悟了,要不然也不会说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破了光密,离开这该死的地方。可以说,安在天就是制造这个悲剧的悲剧者,终于,光密破了,国家机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国家利益得到保障,立功了、受奖了,胜利掩盖了一切,掩盖了在胜利面貌下的残忍与真实。”
“其实我认为安在天一定是爱过黄依依的,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肯承认。安在天在黄依依面前表现的冷漠,不是出于人性,而是出于其他属性。这项属性高于其他,因为他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是针刺不透,水泼不尽的。他去找黄依依时,就是完成一项正直任务,在他的眼里,光密就是郭嘉任务,代表郭嘉利益,而黄依依只不过是完成这项任务的特殊工工具而己。”
“试这样,不过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黄依依的爱情太浓烈太疯狂了,她需要的太多,正常的男人会轻易仰慕,但永远无法最后爱上。”
张伟听着同事编辑的激烈讨论,也不禁说道:“安在天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但是,他是一个一般的男人。所以,他能在精神的宽度和广度上欣赏她,力排众议的支持着她,但是,他无法在感情上面回应她。所以,他会对小査说:如果黄研究员真的喜欢我,她怎么还会跟别人上.床呢?”
“林有成所写的这个看风者意义深刻,在我看来这就是是包在爱情衣下的一粒涩果,从其中看到是郭嘉与个体,正直与爱情、个性与集体的剧烈矛盾与冲突,在极端的冲突下,展示的一个彻头彻底的悲剧。”
“我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林有成这部小说的名字会叫做《暗算》了。”
……
毫无疑问,就是这样整个《人民文学》编辑部都被林有成所写的这两个故事给冲击到了。
尤其是后面这个更有冲击力的黄依依!
后面这位反传统的奇才黄依依,真的就是整个国内文学里面女性角色少有的离经叛道,尤其是在这个九十年代的时期,真得让一众编辑看得目瞪口呆,当然对于最后黄依依的结局,也是相当有冲击力。
不过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林有成的这部《暗算》在这个时候发表,将会掀起多么大的风暴。
关键这股惊人的风暴,甚至都会出现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