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告密
第1311章 告密大明联合舰队的出现直接打了巴达维亚一个措手不及,当大明发动对港口和炮台攻击的时候,巴达维亚城内还自己打成一团呢。
由于城里爆发了总督和董事的火拼,这几日巴达维亚已彻底乱了套,除总督府卫兵和董事会卫兵双方相互交战外,巴达维亚驻守的军营那边更是无所适从,就连卡佩伦将军也继续中立,等待双方分出胜负。
这个情况导致了巴达维亚上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城内的内战中,对于外部防御彻底松懈,更没有统一的指挥。众人也想不到明军会在这个时候对巴达维亚发动进攻,而当明军开炮轰击的时候,城中还以为这只是内战的延续,是荷兰军队的大炮在相互对轰呢。
可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劲,等明白过来后已经晚了。当明军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拿下港口和炮台后,巴达维亚外围已落到了明军的手里,巴达维亚城防部队这才恍然大悟,慌忙要做防御准备,可问题在于现在城防的士兵根本就无法接到上面的命令,无论是总督府还是董事会,双方还没停止交战呢。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守军只能自发性地驻守,并且因为没有指挥,防御和反击的力度并不强。而且军队在混乱没得到有效调动下,坚固的巴达维亚城防看起来无懈可击,可当郑鸿逵下令对巴达维亚城进行攻击的时候,巴达维亚的城防情况远比预料中的弱,尤其是几处地方明显出现了漏洞。
郑鸿逵戎马一生,他这辈子大大小小的仗不知打了多少,对于战局的把握自然不会差。见此,他立即集中力量对巴达维亚的薄弱环节进行猛烈打击,而大明陆军面对难得的这一战更是憋住了气,之前在海上漂流了这么久,从大明出发到现在还没正经打过一仗呢,眼睁睁看着海军兄弟大杀四方,自己却无所事事旁观,如何能忍耐得住?
这一次朝廷派大军来到南海为了什么,出征的军队人人心里都清楚,如能拿下这一仗,尤其是攻下巴达维亚,那么这份功劳可想而知。而且巴达维亚是什么地方?这里可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总部,荷兰人在这里经营了五十年之久,作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城里的财富数不胜数,郑鸿逵战前早就有所交代,只要打下巴达维亚就有重赏,虽然比不上直接大掠的丰厚,可郑鸿逵给出的承诺也不算差,这一仗打完,大家都能满载而归。
在这样的驱动下,将士们如何能不卖力杀敌?更何况明军早就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一时间,潮水一般的明军向着巴达维亚城头涌去,巴达维亚的城防部队在失去上级有效指挥下勉强自发组织防守,虽然挡住了明军攻势的第一波,可当明军第二波攻击开始,并且从登陆舰运来不少火炮,此外还有已经进入港口的明军战舰开始向城头猛烈开火后,巴达维亚的守军意志很快崩溃,再也守不住了。
短短不到一个时辰,缺口就被打开。随着先登上城墙后,城头的守军勉强抵抗了一阵后开始了溃败,随着这个缺口的打开,无数明军争先恐后杀上了城头,荷兰守军节节败退,明军很快占领了一处城墙。
假如没有内乱的问题,巴达维亚的指挥正常,再加上坚固的城防和守军,明军想攻下巴达维亚绝对没有这么容易。可问题在于明军挑选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恰恰在城内大乱,双方大打出手,尤其是董事会驻地开始突围,总督府的卫队追杀的时候明军突然进攻巴达维亚。
这个时候,无论是董事会还是总督府都来不及反应,更何况他们都没能掌握住城防部队呢。而一直采取中立的卡佩伦将军同样也是如此,由于他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态,更因为中立的缘故放任双方火拼,就连军营那边也没派人掌控,这就导致了巴达维亚的城防指挥出现了漏洞,等到明军开始进攻的时候,这才恍然大悟,可这时候已经晚了。
当明军拿下城头,打开城门的时候,巴达维亚城内的三方势力这才恍然大悟,但一时间要收手联合起来反击明军也不可能。心怀鬼胎的各人都害怕对方借统一指挥的间隙顺手干掉自己,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掌控局面?
就这样,乱局非但没有结束,还因为明军的出现变得更乱了,这使得明军攻占巴达维亚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随着城门的打开,明军主力开始入城,对城中的军事力量进行扫荡和剿灭,此时此刻,无论是赖尼斯总督还是雅各布董事,又或者卡佩伦将军,只能带着人各自为战,想办法阻拦明军,同时朝着东南方向开始撤退。
这一仗从临近中午开始,一直打到太阳落山,随着明军的攻势如潮,巴达维亚的抵抗最终被逐步压制,等到天黑的时候,巴达维亚基本被明军所占领,驻守部队大部分投降,至于还在顽抗的守军包括董事会和总督府还有卡佩伦将军的卫队他们的后路也被明军所堵死,无处可逃的对方彻底覆灭已只是时间问题了。
很快传来消息,卡佩伦将军和雅各布董事先后投降,前者因为中立的缘故根本就没做好战斗准备,当明军攻进巴达维亚的时候,卡佩伦将军已经来不及接管军权了,他所率领的卫队只能勉强抵抗而已。
至于雅各布董事,自从突围后身边的人已是伤亡惨重,三个董事现在就剩下了他一人,至于詹姆斯董事和奥托董的情况更是无法知晓,是死是活都是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见大势已去,再加上无法逃脱只能放弃抵抗投降,而且作为董事会成员,他原本就主持了和大明的和谈,可因为出了这样的事情况变成这样,为了活命他只能做出这样选择。
反而赖尼斯总督的抵抗是最激烈和最顽强的,因为赖尼斯总督和科恩上校心里都很清楚,作为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原本就是大明要清算的对象。而且为了自保,他们又果断发动了兵变,意图先手干掉巴达维亚的三位董事,从这点来说不仅是得罪了大明,更把公司董事会也得罪了。
现在明军打了进来,巴达维亚彻底丢失已成了事实。赖尼斯总督此时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他已没了其他选择,只能率部顽强抵抗,想办法杀出一条血路逃离。
可惜,郑鸿逵早就预料到了这点,说实话这才内战真正的起因虽是大明和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和谈所至,可赖尼斯总督会知晓此事,并且突然发动抓住了作为使者的里贝克,这件事的背后却有着大明的影子,换句话来说,是王夫之和郑鸿逵商定的计谋,而赖尼斯总督和雅各布等三位董事,实际是这个计谋被把玩的棋子罢了。
从一开始,郑鸿逵就没想过和东印度公司通过谈判解决战争,因为这一次大明发动对荷兰人的战争目的不是要惩罚荷兰人,更不是仅仅讨要一个说法或者让荷兰人给出赔偿。
起初朱慎锥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打垮在远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把其从远东直接驱逐出去,夺取对方所有殖民地地盘,尤其是巴达维亚和马六甲这两个关键位置,此外恢复大明在南海的统治范围和影响力,重建当年的宣慰司体系,甚至用从荷兰人手中夺取的殖民地作为外封宗室藩王的封地。
在这个基础上,大明可不仅仅只是东印度公司方面付出点利益就能放弃的,换句话来说在没有彻底干掉荷兰人的情况下,这场战争根本不会结束。
对此无论是郑鸿逵还是王夫之心里都很清楚,而他们之所以会和雅各布等董事进行和谈,双方你来我往,并非是想通过和谈达到目的,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荷兰人下套,令对方放松警惕,从而一战而胜。
说起来比较难,真做起来也不容易。但偏偏雅各布等人主动提出了和谈请求,并且派人前来交涉,这就给了郑鸿逵他们机会。
趁着这个机会,郑鸿逵和王夫之商议后就决定来个将计就计,还记得第一次里贝克前来谈判时,郑鸿逵大度释放了三个俘虏以表示和谈诚意么?
对方万万没想到,这三个俘虏中除去其中一个人外,其余两人早就被收服了,成为了大明这边的奸细。其实这也不难,荷兰人和大明人不同,西方国家忠君爱国思想通常不高,而且荷兰从大航海时代发展到如今,靠的是全球的殖民地和商业,换句话来说,整个国家的商业化现象极其严重,而商人向来都是唯利是图的,哪怕是大明,当初那些晋商甚至袁崇焕之流,为了利益私下和敌酋做买卖的事还少么?
再者,释放的三个俘虏都是里贝克商行的热闹,他们本就是一些普通人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作为普通人却因为被东印度公司征召心不甘情不愿地参与了这场战争,从而成为了俘虏甚至性命不保,原本心中就有了怨恨。再加上一些利诱和亲属好友还被大明所控制着,没多少力气就让其中两人倒戈,愿意为大明效力。
当这三人放回去后,其中投靠大明的两人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在巴达维亚的暗探,而且在郑鸿逵的授意下不仅为大明收集巴达维亚的情报,甚至在里贝克最后一次返回巴达维亚之前通过匿名告密的方式把这件事直接捅给了总督赖尼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