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031 进入紫禁城拜见嘉庆皇帝(下)
使臣都来到了丹陛之下,就是要等待皇帝的召见。抬头看到这壮观的太和殿建筑,确实也让人感到震撼。
凡尔赛宫最辉煌的时候,内伊还是箍桶匠的儿子,他是没有见过。
跟着拿破仑去的时候,那里不少珍宝都给搬到卢浮宫去,甚至一部份还被盗。
法国王室的大量珠宝遭到盗窃,至于是谁盗窃的,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就是这样,凡尔赛宫还是欧洲宫殿当中的杰作,只是比起中国的皇宫,而且明清两朝使用一个宫殿,并没有营建个新的,也就是中间火灾曾经重修过,仍然是气势卓群。
“欧洲确实没有这样的宫殿。”
“您想什么呢?”
“之后我们还要见到这个国家的皇帝。”
“等着宣旨吧。”
在堂上的太监传话下来的时候,也是有礼部官员过来,引领他们登上台阶,就这样走进了太和殿。
索洛维约夫的视力一直很好,他能够看到皇帝坐在那里,但是靠近了以后,也要低下头来,到了位置以后,便要在奉礼官的引导下,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至于什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话其实很少能够使用上的。
像是日本人喜欢来个短促的“板载”,要么就是幕府那边喜欢使用“千秋万载”,倒是这样一长串进来,看起来就有点.冗长。
甚至还可以用来水字数。
嘉庆皇帝看到绿衣来使很懂规矩,只不过一直是领着儿子,这就是俄国使者了。
而一旁的法国使者穿军装大礼服,手持元帅杖,显然也是符合人家的礼仪。
按照托津和章煦进一步的奏报,此二人也是欧洲的名将,只不过索洛维约夫年少而多谋,还很有文化,倒是有些儒将风范,但他是洋人;而“内元帅”则是典型的猛将,虽然这种人在中国也有,但是法国皇帝亲口称他是“勇士中的勇士”,那就是非常厉害了。
这两个国家派的使者,还都是宿将,也引起了嘉庆的好奇。
“平身。”
他在大礼参拜以后,就允许各国使臣起来。
然后,索洛维约夫也能够抬头来看到嘉庆皇帝的样貌。
一个看起来和善的大白胖子,虽然也五十多岁了,但是看上去又非常精神。
但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倒是也能够体系出来他的特点。
嘉庆的执政风格一向四平八稳,没有太多的特点,主要是规矩,但他自己做事板正,却不能带来臣子们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做。
虽说和前面的皇帝比有点平庸,但是也意外的是个好人。
被刺杀的时候,还想着不要株连,陈德的两个儿子要不是群臣劝谏要斩草除根,大概他就要给改判流放了。
也没有文字狱,对于臣民也还算宽容,要是在一般环境下,还是个不错的皇帝。
然而他不巧接了乾隆的摊子,倒不能算太烂,就是一个爱造反的白莲教又来了,这回一直到了嘉庆九年才结束。
动不动就罪己诏,被群臣气哭的大白胖子皇帝,几乎没有大清皇帝该有的喷子和毒舌属性。
从努尔哈赤开始算,清朝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挺毒舌的。
索洛维约夫看到了皇帝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嘉庆正在打量他,还对旁边的太监说。
“俄使父子,样貌也太俊秀了些。传旨,俄法两国使臣可以献上国书,到御阶前来。”
这样,索洛维约夫领着儿子,和内伊一起到了御阶前,把国书奉上。
嘉庆先看看俄国使者的国书,如果不提示的话,大概也不会注意到这是个外国使臣写的,字体倒是偏于厚重,力道也很深,而且用的是硬笔,也能够看出来执笔的人是个武将。
但索洛维约夫这外貌,那是奶凶奶凶的步兵上将,能跟拿破仑大战几次,还没落下风,最后取得了胜利。
反差确实也太大了,至于他领着的孩子,手里还捧着一个木匣,里面装的是“宝章”。
“传俄使近前,朕有话要问他。”
能直接沟通的外国使臣,这个倒非常方便,还能够多了解一些外国的情况。
倒是让一旁的大太监都有点愣神了,皇上一向都对规矩管的很严,今天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在旁边的传教士南弥德这个时候倒是动了一步。
“来使懂得官话,南弥德,等下你给朕做译员。”
“嗻。”
嗯,从一传教士嘴里说出来,确实有些别扭,倒也有趣。
洋人当中,只有南怀德当年参与修订历法,有很大功劳,获得了御前免跪的特权。
南弥德还达不到那个程度,他也就是为嘉庆皇帝做一下顾问。
“过来吧,朕登基二十一年以来,是第一次见到,还有泰西使臣,能够写这样一手好字,倒是颇为规矩。”
“谢陛下。”
“也带着你儿子一起过来。”
有时候,颜值确实也是一种正义。
在贵妇当中,小白脸就很吃香,有文化的小白脸更加受追捧。
至于中国古代,这面相也是很重要的。
索洛维约夫这就领着儿子,提着手杖上殿,而且除去了头上的双角帽,夹在腰间。
帕沙跟着进来的时候,干脆就没有戴帽子,他手上还捧着木匣呢。
而嘉庆本人呢,他还坐在御座上,等着索洛维约夫过来。
“你就是索洛维约夫?”
“回皇上,外臣正是俄罗斯使者。”
“样子不错,若说你是文官,这样貌也是一等一的。”
“谢皇上夸奖。”
“你是哪一年生人啊?”
“外臣若按天朝的年号算,是乾隆四十六年生人,乾隆六十年投军授官。”
“十五岁就投军了?”
“回皇上的话,在俄国像是外臣这样,都是从出生时就登记在册,一家之中兄弟几人,除留下一人侍奉父母,打理田产,都是要投军或奉公的。”
“有些意思,你又是哪里人士?”
“外臣出生在梁赞,在我国旧京莫斯科东南。”
“算来你也从军有二十年了吧,现在就任一等将军,这个年纪也算年少有为。”
“谢皇上夸奖。”
“朕这也不算是什么夸赞之语。你对庆郡王说的,朕也知道,朕要说你懂韬略,识军机,能巧变,这才算是夸奖。”
因为能够无障碍交谈,对于嘉庆来说,倒是颇为轻松。
“但今日又不光是你一人来奉上国书,可以改日再谈。”
“还请皇上收下我国君上的宝章。”
“是啊,还有宝章。你的儿子带的好,小小年纪,就懂得礼节,若是朕的兄弟子侄,宗室觉罗当中,孩童这个年纪,顽劣者甚多,想必普天下也少不了这样的孩子。你教的很好,把‘宝章’呈上来吧。”
帕沙这个时候,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当起了工具人,跪下以后双手奉上。
当年乾隆见到小斯当东的时候,就因为他聪明伶俐,还赏了荷包。
不过长大了以后,显然也不是那么回事,这一次嘉庆就认定是小斯当东从中作梗。
帕沙就更年幼一些,不过也能规规矩矩的把木匣举过头顶。
一旁的太监打开了木匣,呈给嘉庆皇帝“御览”。
“却是不错,也是一份心意,俄国终是大国,国君也是识礼之人。”
至于宝匣以外,还有礼单,之后赐宴的时候也会公开,还有嘉庆皇帝的回赐。
帕沙这孩子,确实也长得招人喜欢。
嘉庆又要一旁的太监,去取来一件玉佩,作为赏赐给孩子。
以至于帕沙一时间有些激动,直接单膝跪地,用法语来谢恩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时候,就要体现南弥德的作用了。
“陛下,俄使之子,也是一时激动,这是用法语来感谢皇上的恩典。”
“索卿,俄国宫廷,也是通用法语吧。”
“启禀陛下,确是如此。”
“这也难怪,你们父子都熟识礼节,这很好,甚慰朕心。先退下吧。”
索洛维约夫带着儿子谢了恩退下来,随后就轮到了内伊来奉献国书和总司令级荣誉军团勋章。
南弥德虽然不喜欢这些把国王推翻了的军人,不过那也只是他的身份决定的。
在中国皇帝面前,还要他作为翻译。
嘉庆也询问内伊以往从军的情况,南弥德也都给准确翻译。
没办法,索洛维约夫一上来就被称呼为“索卿”,这小子又自称“外臣”,可以说在前面的铺垫下,他是很受皇帝的重视。
至于内伊提到了他的从军经历以后,嘉庆之前也看到过永璘的折子,提到了这是一位勇将。
“真是法国的巴图鲁。”
而且还是个公证人出身的巴图鲁,他和索洛维约夫放在一起,对于嘉庆皇帝来说,都是反差特别大的那种。
当面赏赐,都是小孩子的特权。
成年人在这种场合,都是寒暄夸赞的。
而内伊也注意到,这位皇帝虽然礼节规矩很多,但是为人却特别谦和。
收下勋章以后,他还要太监过来,帮忙给佩戴上。
各自都是有礼遇的,只不过索洛维约夫因为语言优势,他得到的是称呼上的便利。
给法国方面的殊荣,也只能是把勋章佩戴好了。
“这样如何?”
内伊和南弥德两个法国人,也只能笑而不语,然后行礼。
显然今天皇帝的心情很好,他之后又要接受各国国书。
荷兰和葡萄牙的使者,待遇就比较特殊一些,因为他们以前经常派人来。
康熙特别喜欢的上林苑狮子,当年就是葡萄牙国王赠送的国礼。
雍正给葡萄牙国王的回信,态度也是积极热情的,还当面夸奖葡萄牙使臣。
至于见钱眼开的荷兰人,他们从来都是最守规矩的。
到了荷兰使臣这里,嘉庆还特意询问了,来参加禅让大典的荷兰使臣和翻译如今何在。
得知荷兰使者已经病故,副使倒是还在,那位法国通译如今在法国也是为汉学家以后,嘉庆皇帝也有些感慨。
时间过得确实也很快,如今他也已经御极二十一年,独自执掌这个国家十七年。
南弥德今天倒是很辛苦,嘉庆因为兴致很好,来的使臣那超越规格的待遇,都跟批发的一样。
“伊等于国书中所言之事,朕已知晓。开埠通商之事,可以再议,念伊等不远万里,浮海而来,心诚之至,当各有恩赏。”
至于要赏什么,回头嘉庆这边也不能嫌麻烦,他得给各国都拟好了国书,各自送还。
仪式到这里,嘉庆又颁布了一道旨意,三日以后要恩赐各国使节以及家眷,在保和殿设宴。
至于今天么,由智亲王绵宁和三阿哥绵恺、贝勒绵志在紫光阁代为赐宴。
派了两个皇子,一个皇侄,也可以看出来嘉庆皇帝还是非常满意的。
至于保和殿赐宴,也是因为荷兰人去过那里,按照接待外藩使者的规矩。
算是因为过去的旧规矩,沾了荷兰人的光。
这倒是意料之外了,不过索洛维约夫为首的各国使者,这样也就谢恩而去了。
毕竟来的人多,而且贡物也多,到时候只怕是还需要使者挨个给介绍一番。
当然了,最后的宴会,皇帝并不出席。
可是由两位年长皇子来赐宴,还是有些机关在内的。
嘉庆很显然是要考察一下年长的这两位皇子的能力,智亲王自然也更被看好。
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将来的道光皇帝。
这样看来,倒也是好事,因为很多事情,因为嘉庆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将来还是要和道光以及他在位时的臣僚打交道,提前了解一下也没有坏处。
至于智亲王呢,他更感兴趣的,还是俄国火枪。
之前在隆宗门大战的时候,他用连珠枪连续打倒了几个叛贼,因此也受到了嘉庆皇帝的重视。
但嘉庆也有给绵宁兄弟二人的旨意,要他们好生招待,不得怠慢。
同时,还责成军机大臣托津、章煦二人协助智亲王办差。
这会儿,双方也都是带着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对方。
甚至到了仪式过后,这里面虽然没有套路,不过试探还是很多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