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 > 第1009章 029 索洛维约夫要进宫面见嘉庆皇帝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09章 029 索洛维约夫要进宫面见嘉庆皇帝

    庆郡王也是很不高兴,毕竟还有倭寇敢这么盘剥大清的属国。
    虽说以后有做的不地道的地方,但是那都是晚清什么时候了。
    这会儿大清满朝上下,君臣的心态,还是自诩“天朝上国的”。
    索洛维约夫也知道这个,他这边提及日本的事情,其实也有些目的。
    那就是琉球如果能够被从日本人手里解救出来,以琉球列岛这些地方,有一些可以建设良港的水域,自然也可以来作为贸易的中转站。
    甚至对于德川幕府来说,看起来是丢了块地,萨摩藩丢了个属国,但幕府要是愿意开国,他们也是会获得不少好处的。
    至少在贸易这一块,日本本身盛产金银,作为海洋国家却一直施行锁国政策。
    如果这些金银能够流通起来,自然也是个好事。
    一直到了现代,九州的菱刈金矿还在开采,此时正在开采的铜山和金山银山还有不少。
    对于俄国来说,日本可以说是天然的军火倾销地,干这个活,大概都是刻在斯拉夫人骨头里的。
    加上卖军火总要比英国佬那样走私鸦片正经的多,正经生意是一方面,通过这一点来削弱强藩,同时增加幕府的实力,日本以后是个什么走向呢?
    反正京都的那一家子大聪明,还是不要给放出来,虽然现代的上皇和天皇人都还不错,架不住他们现在只是符号象征,下面还是一群虫豸,这可是搞不好国家的。
    要是换成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农协大概得切腹个几百人,砍头个几十人,这米价就恢复稳定了。
    而且索洛维约夫也提到了,德川幕府几次给琉球国找场子,以及西南各藩相对来说独立于日本幕府。
    这里面,就有的文章可做,不过清朝也只是对少数几个藩属国派人出使,上一次派人出使俄国,都已经是雍正年间了。
    甚至现在你去问大清朝当中,都谁知道登基大典的步骤,他们都得现在书里面找。
    因为乾隆在位的时间太长,如今也已经是嘉庆二十一年的丙子年,八十多年过去了,就是乾隆登基时候在那里扛旗的小官,现在都已经不在了。
    至于嘉庆,他是乾隆内禅以后登基当的皇帝。
    登基大典?这是什么,不存在的,只是办了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仪式。
    没办法,乾隆他太能活了。
    虽然他本人在的时候,这台机器有点僵化,但是作为有经验的小心眼盖章帝,他还是能够让国家机器运转正常。
    到了嘉庆时期,这个机器虽然还能运转,不过零部件出现问题,还上下都漏水,就比较麻烦了。
    嘉庆还在的三个兄弟,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庆郡王永璘,他们三个可以说很不靠谱。
    他八哥也出bug,经常办差的时候搞砸了,尤其是管宗人府的时候总出问题。
    成亲王倒是好一些,不过年纪也不小了,而且前些年办差出了岔子,现在也回家去了。
    永璘这小子,平时虽然不靠谱,不过这一次接待俄国使臣,差事倒是办的不错。
    毕竟索洛维约夫那是知道什么说什么,旁边的奕毓和克扪两人,还都勤于记录。
    当天晚上,永璘居然加了班,这对于一向了解自己不着调弟弟的嘉庆来说,都大感意外。
    但是这里面说的也太多了,甚至还附带了一份送给永璘的《诸国事记》。
    这个要比给庆溥和苏楞额看过的还要详细,对于各国的情况都有介绍。
    放在最前面的是俄国,这里面也提到了俄国的政治制度。
    但因为索洛维约夫的写法,总是让嘉庆以为,这是拿大清的制度改的。
    比如战争部被称为兵部,司法部被称为刑部,外交部被分为礼部和鸿胪寺,财政部就成了户部,其余的各部倒是直接翻译的名称。
    而且也提到了如今各部“尚书”的出身,此外还有俄国皇室此时的人员情况,和各国都有哪些姻亲。
    此外,索洛维约夫还提到了这些官职的对照。
    “和我大清,还是有些相似之处啊。”
    军机处大早上就来上班,董诰他年纪实在是太大,虽然见的也多,可是总是老年人,精力不济。
    现在还靠在墙边上打盹,有个军机章京一直在旁边伺候。
    嘉庆他只管看,却也在等,要是董诰那边清醒点,他这边也就要给军机处四个人开个会。
    “章煦。”
    “臣在。”
    “你是哪一科的进士?”
    “陛下,臣是乾隆三十七年进士。”
    “你们那一科,有个叫潘有为的,福建籍贯,在广东乡试,他的父亲是十三行的总商,他的弟弟潘有度,现在也是十三行的总商,可有这么一回事?”
    “陛下,确实如此。潘毅堂与臣同年,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我们这些同年,不少人都在馆中校书。”
    “是啊,你们那一榜,可真是‘金榜题名’,这个金榜点了状元,他的名字好啊。可是要论起成就,还是你章煦,如今也是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值军机处。这人的名字呢,可能一时会有作用,但是为官之道,这个做人之道,那都是一直要做的,还有这个学问。但是洋人的事情,就一直搞不明白。就说这个湖广总督孙玉庭,他对朕说洋人因为裤袜颇紧,不易下跪,礼节难成。可是英夷是洋人,俄国也是洋人,怎么庆溥和苏楞额去办差的时候,这一次俄国人就能够熟悉礼节呢?”
    嘉庆这么说话,被点名的官员倒是不会有事。
    毕竟孙玉庭说的,也总是看着像,是外部观察的结果。
    不能说错,但是也能够糊弄事了。
    但是苏楞额呢,前后说法不一,要不是他在粤海关办差还算得力,之前一番谏言也算一时见解,这会儿早就给革职交部议处了。
    毕竟前面说的话,总是有些欺君。
    换成小心眼的乾隆,这会儿大概就赠送一个流放新疆,伊犁将军帐下效力的结果了,这还是保底。
    要是一不小心捅了篓子,大概就要菜市口真人秀了。
    皇城根底下的老百姓,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杀头。
    嘉庆这会儿又不问章煦,又要去问托津。
    “托津,你来说。”
    “启禀皇上,这俄国人,在圣祖仁皇帝的时候就曾遣使入贡,到了世宗宪皇帝时,世宗爷也曾遣使去俄国,并不算在朝贡国中,平等相交,乃是天大的恩典,自然俄国使者也礼数备至。虽未见其人,但听闻其行,又观其文书,也是读过些圣贤书,又颇知礼节之人,自然在礼数上,也还算周到。”
    “是这么回事,不过朕觉得,还有一点,就是俄国也不是英夷一般的小国,又与我大清素有来往。前番嘉庆十年时遣使来贺,未能成行,也是有原由的。”
    这话比较堵嘴,托津也不好接着往下去说。
    倒是董诰这会儿打盹的时间过去了,他其实也听到了皇上都说了什么。
    “皇上,以老臣之见,于俄使的文书当中,也有些玄机在内的。”
    “不知雅伦老有何高见?”
    嘉庆因为董诰年纪大,总是对他说话还有些尊称,毕竟也是几十年的老军机大臣了。
    “这俄使不过三十多岁年纪,虽说是武将出身,也粗通诗书,略有文采,他在这里也说的很清楚了咳咳皇上请看,这里面说了俄国宫廷当中,‘自先君彼得大王以来,宫中多用法兰西语,而俄罗斯语规范,要到先君后叶卡捷琳娜第二时方成’。后面还有‘宫中多习法语,而不识俄语者,盖外臣出于寒门.’,这里还是有些关节的。”
    “真是有趣,身为俄国使臣,大概上次来的使者,不像是索氏能精通学问,懂多国语言。”
    嘉庆看了内容以后,也大概知道了情况。
    至于各国的内容,他也没有太过在意。
    但是军机处这里,也要议论最后入朝的时候,俄国使臣到底要哪天过来。
    前几天刚死了个礼部满尚书,新任尚书也刚刚到位。
    “章煦。”
    “臣在。”
    “你是军机大臣,也是礼部尚书。六部都是这样,设满汉尚书各一人,办差的时候,总是一人在朝,一人入值军机。朕这次要你去,当朝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负责宣诏,也是给俄国使臣天大的恩典。朕也要让英夷及坤舆各国看看,我大清对于礼仪恭敬之人,也是礼遇有加的。对那些不懂礼数,不知变通的洋夷,自然也不与召见,而且要严加申饬。另外,给两广总督蒋攸铦下一道诏书,拟旨就要他按照八月十七日的诏书,对于两广各港口、炮台,要严加防范。英夷可能会借着事由,行不轨之事”
    嘉庆这边还要下达命令,他对于英国人的防范,大体上是按照乾隆对付马嘎尔尼那一套来的。
    至于给俄国和法国使臣礼遇,也是有他的政治目的。
    态度也非常明显,之前对阿美士德使团讲的话,也是一些客套话,落实下去的时候,那可是要沿海都要戒备的。
    “曜青,你再拟一道旨,给庆郡王永璘。”
    “皇上,庆郡王近在咫尺,要臣去传口谕就可以。”
    “不,也要拟旨。庆郡王永璘,接待贡使有功,赏郡王双俸,特赐玉如意一柄。”
    这还是亲兄弟,虽说没给升亲王,但是之前犯了小错给罚俸变成半薪,现在一下子就全给涨回来了。
    仅仅是吃喝招待,不过是俄国正使一家搬进了他的王府,好吃好喝好招待,这样也就换来了双俸。
    还有就是索洛维约夫的嘴巴就没停了讲,就是嘉庆在这里和军机大臣们拟定旨意的时候,他还在说,两个宗室也还在记录。
    “索将军讲的太多了。”
    “那也无妨,这王府中的景象倒也不错。我乃外臣,少有能看到这番景色的时候。”
    “将军若是愿意来看,皇上的旨意里也有,俄使在京期间,都要在本王府上居住,也要好生招待。”
    “那也是多有叨扰了。”
    索洛维约夫这边也回礼,等到早饭过后,他也回屋去看书。
    这时候军机大臣章煦已经来了,先是给庆郡王永璘宣读旨意。
    奖赏来的未免也有些容易,不过也是永璘应该得的。
    正好他是清朝王爷当中最没架子的那个,他五叔那是和光同尘,总还有些王爷的架子。
    因此,索洛维约夫看他不错,才多讲了一些。
    反正这些情报,大多和俄国没有关系,也不会透露自家底细。
    可能这会儿,国内的大臣都要有所变化了。
    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底细,那是来了个底掉。
    他这边正要看书的时候,也看到了永璘带了一位朝中大员前来。
    “王爷此来又是为了何事?又不知这位大人是何人?”
    “索将军,我来引荐一下,这位是当朝大学士、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章煦章大人。”
    “原来是曜青公,我在广州时,曾在潘家做客,也听说过大人。”
    章煦倒是觉得奇怪了,一个洋人,礼节倒是很到位。
    很显然是在潘家那边的时候做了工作的。
    “本官此来,也是传来皇上的口谕。过些日子,索将军就可以入宫面圣了。”
    “不知要在何日?”
    “三日以后,要在太和殿接见俄法二国使者,以及六国贡使。”
    “也要谢皇上的洪恩,我虽是外臣也是懂得一些礼节的。”
    “将军还需在圣上面前恭谨。”
    “是也,不要象是英夷那样,他们就是不懂礼节,这才办砸了差事。不知要哪些人物前往?”
    “只需正使副使,以及随行人员,还请将军自行安排,拟好了名单,也要呈给庆郡王,由王爷一起转交。”
    “也多谢章大人提醒了。”
    他这边也弄了一只怀表出来,章煦知道这总是有些孝敬在里面的。
    虽说也并不算是太过贵重的东西,但也胜在有用。
    陋规被他合理利用的,倒是也有些意思。
    到时候要进宫面圣,大概也颇为有趣。(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