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590章 走《傅雷家书》的老路?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90章 走《傅雷家书》的老路?

    第590章 走《傅雷家书》的老路?
    “《知音》?”
    范用回想了一阵儿,再看了眼刊物封面上的信息。
    这是江城武汉那边儿的一部刊物。
    按惯例呢,国內的报纸杂誌都要有主管单位。
    这部刊物的主管单位是hub省復联。
    总得来说,范用觉得这部《知音》应该是一部通俗刊物。
    这些年,隨著《故事会》这样的杂誌逐渐流行,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通俗刊物出版大潮。
    另外,文化单位办刊变成自负盈亏。
    失去了財政支持,刊物就得自己想办法活下去,因此呢,怪招频出,原有的各类严肃刊物,或者说纯文学刊物,纷纷改为更容易扩大发行量的通俗刊物。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什么是通俗刊物呢?
    大概就是大量刊登血腥暴力、凶杀復仇、奇异婚恋这样通俗文学作品的刊物。
    范用作为行內人,了解的很清楚,这些年,几乎每份通俗刊物都赚了大钱,他认识的各个通俗刊物杂誌社编辑每天都是喜笑顏开。
    而《知音》呢,特殊之处在於,格调上稍微比通俗刊物高出一点儿,至少在范用看来是这样。
    范用找人打听了一下,发现这部刊物居然还是通俗刊物中发行量的佼佼者,才刚创刊两年,月发行量就相当不错,大概在50万份左右!
    这已经超过了很多水平一流的纯文学刊物了!
    因此,范用的心里有了担忧。
    如果这部刊物的发行量还不错,那这部刊物上的这些文章,很可能会让公眾对《小王子》以及江弦有不好的猜想。
    毕竟在这篇文章之中,可是出现了“江弦的情人”这样的字眼。
    “情人”。
    这可不是好话。
    尤其是对於江弦来讲。
    江弦和朱琳,那是全国人民羡慕的模范夫妇,那是一块儿登上过《西游记》镜头的“御弟哥哥”和“女儿国王”。
    这俩人,一个是大作家,一个是知名演员,都是公眾人物。
    这时候说江弦有情人,那很容易引起外界关注,《知音》发行量这么大,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外界该怎么想江弦这名作家?
    退一万步,范用跟江弦非亲非故,也没必要为他著想。
    可《小王子》是江弦的作品。
    《小王子》也是他们三联预备出版的小说。
    如果作者的名誉受到影响,那作品不会受牵连?
    人都是有“爱屋及乌,恨屋及乌”这种情绪的,如果在读者眼中,江弦是个对爱情不忠的“陈世美”,那他有什么资格在《小王子》之中教孩子们如何去爱一个人呢?
    很多家长又喜欢上纲上线。
    《小王子》说到底,是一部儿童文学小说,是拿给孩子们看的。
    可作为家长,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忧:
    江弦自己都爱不明白,自己的三观都歪到了天上,还教小孩儿?
    那不得教坏?
    最现实的案例就是《傅雷家书》了,曾经出版界一大神话,很多人都对《傅雷家书》情有独钟,觉得字字真情,句句肺腑,是亲子沟通的典范,是人生智慧的宝典。
    结果后来,听闻傅雷本人一些“雷人”事跡,以及在张爱玲那篇著名的《殷宝灩送楼会》里,看到张爱玲对傅雷的揭露,於是对这部《傅雷家书》感到难以接纳。
    毕竟,作者的人格瑕疵,如同污点,难免让人对作品產生些许质疑。
    傅雷的那些“雷人”事跡,虽已时过境迁,但每一则都足以让人对这位翻译巨匠投以异样的目光。
    即便是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浪潮中,他的某些行为显然与潮流背道而驰,甚至显得有些独断专行,缺乏应有的包容与理解。
    这样的个人形象,无疑为《傅雷家书》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阴影。
    这也导致《傅雷家书》被踢出教材,万千家长喜大普奔,还有很多人怒斥这是自己最討厌的课文,说这是连傅聪本人都不愿意看嫌囉嗦虚偽的家书,而且一想到傅雷这个人家暴孩子、出轨成性、控制欲极恐怖的人渣,居然写出饱含“父爱”的家书,就既牵强又噁心。
    嗯.傅聪本人不愿意看这一点存疑,不过后面说的也没太大毛病。
    总之,作家本身的名誉一定关乎作品本身。
    如果江弦本人的爱情都不够“纯洁”,那么阅读《小王子》的时候不会因为这是江弦的文字而作呕么?
    范用赶紧找到沈昌文,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沈昌文一听,也非常重视。
    “这件事可不是小事,我们赶紧找江弦同志商討一下。”
    江弦那边儿很快接到三联书店的电话,对方介绍了自己是沈昌文,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
    三联书店江弦自然不会陌生。
    后世的京城,你从隆福寺大厦,沿著崔府夹道往西一路走,就能见著一家占地將近两千平米的书店,叫三联韜奋书店。
    江弦在后世去过好几次。
    不得不说,这店里装修非常典雅,而且即便是后世,这书店也一直都是人满为患,愣是在电子书横行的年代活成了传奇。
    呃,说白了能火也是因为这儿成了网红打卡点。
    你周末过去,能看著不少穿汉服、jk、洛丽塔的小姑娘齐刷刷坐一块儿举著手机挡著脸拍照。
    当然了,真看书的也不少。
    因为这家店,新书隨便拆,饮料隨便带,爱看多久看多久。
    所以不少戴老镜的大爷周末都会过去,要么站在哲学区翻翻什么《存在与时间》,要么站在经典区翻翻《红楼梦》。
    楼梯上也閒不下来,一般都会有十几个年轻人排排坐,跟一串儿人肉葫芦似得,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
    另外每周四这店里常办个读书会。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大作家过来聊聊。
    江弦记著自己过去的那次,就是听余华聊《活著》。
    那也是他第一次见著余华本华。
    那天两百人的场子硬是挤进去三百多號,听余华嘻嘻哈哈讲了半天让人抹眼泪的《活著》,也就因为他是小说作者了,不然这轻浮的態度肯定有人要骂他不懂《活著》的悲伤,散场时还有个老太太拉著余华的手直抹眼泪,反正跟明星见面会一样儿带劲。
    当然了,说是书店,这三联其实是个大出版集团,零几年的时候还闹出过一件轰轰烈烈的事儿。
    说是有多家民营书店对当时的三联书店总经理提出意见。
    而后呢,杨絳、陈平原、陈乐民、许纪霖、葛兆光、资中筠、邵燕祥一眾知名作家学者似乎是响应一样,先后不约而同地写文章回忆老“三联”,算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三联风波”的看法和关注。
    事情闹了几个月,最后总经理被宣布调离,文学界欢欣鼓舞,喜大普奔。
    结果过了段时间。
    人们惊恐的发现.这廝又跑xin华书店当领导去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目前的三联书店相较於作家出版社、人文社这样的出版巨头还是不太起眼的。
    江弦也不用想太多。
    因为和他们三联有牵连也是因为《小王子》的出版,而之所以选择三联,也是冯沐的意思,冯沐都发话了,那他能不听么?
    “.电话里一句两句说不清,还请您抽个时间,看看什么时候有空,我们过去亲自拜访,咱们坐下来谈谈。”沈昌文在电话里的態度非常卑微。
    江弦也不摆谱,“不用你们拜访了,我抽个时间,亲自去你们三联书店那边儿坐坐吧。”
    “哎呦,那多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
    “那我们真是蓬蓽生辉了.”
    双方客套半天,最后沈昌文和江弦约好个时间。
    手头上的事情简单处理过,江弦便坐上徐晨辉的车子,来到人民出版社的楼下,来到还没后世那么壮大的三联书店內部。
    “江弦同志,您好、您好。”
    沈昌文认出江弦,握著手將他带进办公室,给他介绍了下三联书店的各位编辑。
    “这是范用编辑,曾经组织过《傅雷家书》的出版工作,这回您的《小王子》出版工作也是由他来负责。”
    “这就是江弦同志。”
    双方握手打过招呼。
    “《傅雷家书》我知道,这在出版界也是个出版奇蹟,原来就是您组织出版的。”江弦开口道。
    傅雷怎么样,后世多有爭议,不过《傅雷家书》的出版一直是出版界一大神话。
    这还得从79年的时候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的楼適夷专程去上海,参加了上海文联为傅雷和他夫人的骨灰安葬仪式。
    楼適夷呢,是傅雷的挚友,解放前就与傅雷一家相交匪浅。
    那会儿楼適夷从事地下工作,经常去傅雷家躲难。
    因此,楼適夷特地从京城赶到了上海。
    这时候,去国二十多年的傅聪,也从海外归来。
    此时,楼適夷见到的傅聪,已经从一个风华正茂、稚气未脱的青年变成了老成持重、身心成熟的中年人,时隔二十多年之后见到故人之子,楼適夷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慨。
    楼適夷参加完了傅雷和他夫人的骨灰安葬仪式,回往京城,不料,傅聪恰巧也乘坐同一趟航班前去京城,於是两人途中相对敘旧。
    傅聪简单地谈了二十多年来在海外个人哀乐的经歷,和今天重回中国的心態,自然,两人也谈到了傅雷夫妇。
    楼適夷知道,傅雷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翻译家,还写过不少文艺和社会的评论著作,以及优美的散文作品,数量可能不多,但在思想、理论、艺术上都是卓有特色,生前从未收集成册,他觉得,今后不应任其散失,要设法收集、整理、编订起来,印行出版,这也是一份宝贵財富。
    两人在谈话中说到了多少年来,傅雷给傅聪所写的而且往往是万言的家书。
    傅聪告诉楼適夷,那些信现在都好好地保存著。
    对於这些信件,楼適夷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有一年的春末,他得到假期,去南方旅行,路经上海,被留宿在傅雷的家里,两人联床夜话,傅雷对他谈到了正在海外学习的儿子傅聪,並找出他寄来的家信给楼適夷看,同时也把自己已经写好,还未发出的一封长篇復书,叫楼適夷一读。
    楼適夷所见的只是几封信,但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因此,在飞机上得知傅聪保留著这些书信之后,身为作家和出版人的楼適夷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些书信的价值,然后便向范用做了推荐。
    很快,范用到去京城傅敏的住处找到他,傅敏当时还住在学校,不知道范用是个什么人物,但是一听他说想把这些书信拿去出版,就很高兴。
    呃,这里要特別说一下,范用的地位並不低,因为在傅敏的回忆当中,范用去找他的时候,是坐著小汽车去的。
    也因此,傅敏知道了范用不是简单角色,以后就是傅敏自己去找范用,不敢再让范用登门了。
    后来也是范用极力主张了《傅雷家书》的出版,当时有人觉得傅聪身份有问题,范用就说傅聪都在京城演出了,还有什么问题。
    最后终於促成《傅雷家书》出版,而一出版,就创下了出版奇蹟,销售量以百万计,一直到后世很多年以后,仍保持3年10万册的销量速度。
    对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哪怕是付敏,在图书出版、发行之前,也完全没有想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发行量,產生那么大的影响,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只是觉得,这些书信写的很感人。
    “我们都读过了您的《小王子》。”
    范用坐下来和江弦聊起小说,“写的真好,我真想不到,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能写的这样深刻!这样让人感动!”
    “您客气了。”江弦习惯性自谦一句。
    “嗯我也不知道您是怎样创作出这么一部小说的,不知道您怎么会有这样丰富的想像力。”
    范用铺垫几句,取出那册《知音》,“不过我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文章,我觉得是有必要拿给您看看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