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跟京圈的第一次聚会!
第737章 跟京圈的第一次聚会!“咱们现在有个计划,就是准备跟咱们港澳以及海外的一些华商沟通,劝说引导他们来国内投资。”
“目前主要侧重的就是粤省和浙省这两个地域,毕竟这两地在港岛澳岛那边的商人最多。”
“粤省那边呢,我不是粤省人,所以我不负责,不过咱们浙商这边,我到时候估计会去港岛那边逐一拜访。”
“现在考虑的就是人员名单的问题。”
“邵一夫这个人从立场上来说,并不亲近我们,但是呢他也不算是完全排斥我们的那种,我认为这个人就是纯商业化的商人。”
“长河你在港岛跟他打交道比较多,你觉得这个人,我们能不能争取过来?”
卢局认真的跟李长河说起了上面的一个新计划。
说白了,就是发动乡土优势,劝说粤商和浙商们回乡投资。
李长河一开始还想,为什么没有闽商,但是紧接着就明白了。
闽地位置比较特殊,还存在着一些风险,并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选择。
李长河回忆了一下前世,貌似邵大亨确实也没什么内地的投资啊。
当然,这跟他的行业也有关,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台,都是内地不开放的区域,别的行业他也不懂。
“邵一夫这个人,聊倒是能聊,他长子现在就在我那边工作,也是做电视台。”
“但是单纯投资的话,我觉得没有适合他的行业。”
“电影和电视台这一块,属于宣传领域,国内应该不会开放给他,而其他的行业,他也不懂,我估计也不会随意涉足。”
“最重要的是,邵一夫的财富,本身并不算多。”
李长河这时候思索着说道。
电影行业属于赚钱,但是又不是特别赚钱的那种,早期一部票房也就几百万,一年几十部,几千万到上亿的收入,扣掉成本,赚的不算少,但是在顶级富豪里面并不算多。
后世邵一夫几百亿的身家,一来是tvb的市值,二来就是他邵氏电影旗下的影视城带来的土地升值。
比如说邵氏电影如今虽然卖给了李长河,但是清水湾影城和影城下面的土地,依然在邵一夫的手中。
“这一点我也知道,不过邵一夫在港岛毕竟有些名气,他受封过英女王的爵士,是港岛电影电视行业的领袖级人物,这样的人,我们需要对他做出姿态。”
卢局正色的说道。
说白了,像邵一夫这种一个行业教父级的存在,是很具备统z价值的,哪怕不说支持,但是也不能让他明面上跳出来反对。
“我觉得可以沟通,他的儿子我接触比较多,算是比较传统的华人家庭,不算是那种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随后帮邵一夫说了句话。
“那等之后我研究一下,看看把他列入拜访的名单之中。”
卢局听完,微笑着说道。
虽然他不会听李长河的一面之词,但是现在李长河说的话,是分量十足。
上面如今之所以考虑邵一夫,也是因为邵氏如今跟李长河多有合作,尤其是他的儿子,作为【包泽阳】麾下的大将,让卢局和廖老都觉得,邵一夫有了被争取的空间。
在卢局家里聊了一会,看到有客人上门,李长河也主动离开了。
看了看时间,李长河随后把车停到了四合院里面,然后等着朱琳下班。
他现在回京城,能玩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北大的同学们,上班的上班,读研的读研,已经天南海北的分开了。
电影学院那边也是,田壮壮陈楷歌他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拍摄任务,也不常在京城了。
现如今回来之后,李长河颇有种曲终人散的惆怅感。
在院里闲得无聊,看了看时间,李长河索性从四合院里走了出来,然后沿着二环路溜达了起来。
刚走了没多远,旁边一辆出租车缓缓地停在了他的旁边。
“哎,李长河?”
李长河听道喊声,转过头一看,正好看到出租车里有人冲他招手,只不过对方脸上带着墨镜,李长河一时没认出来。
“我啊,王硕!”
王硕看李长河没认出来,立刻摘下了墨镜,然后冲他打招呼。
“好家伙,王硕,你这够新潮的啊!”
李长河看着皮衣墨镜的王硕,嗯,这年代确实是很有范。
“得了,别站着说了,上车!”
王硕冲着李长河招招手,示意他上车。
李长河摆摆手:“算了,我在这就溜达溜达,等我对象下班呢,你们有事先去忙吧!”
“别介啊,你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我好不容易碰着你一次,你等会!”
王硕随后拿出了一张大团结递给了司机。
“不用找了!”
然后王硕下了车。
“行啊,够大方的!”
看着王硕的举动,李长河笑着打趣说道。
“说好的到地十块钱,现在就那么一点路了,剩不了几毛钱。”
“我刚才隔着老远看背影就像你,试着喊了一声,没曾想还真是你。”
王硕下了车,冲着李长河笑着说道。
李长河看他这一身装扮,忍不住摇摇头。
“你这下了车,没事了吗?”
“大过年的能有啥事?就是瞎溜达呗,对了,今晚上我请你吃饭!”
“请我吃饭?”
李长河有些诧异。
他跟王硕,现在只能说算是熟识,但是关系吧,还谈不上多密切,主要是接触的时间太短。
前两年接触过几次,但是后面李长河在海外呆的时间久了,跟王硕碰面的机会并不多。
没曾想今儿个遇见了,对方要请吃饭。
“对,好久没见了,这样,我请你吃饭。”
“先回我屋再聊吧,外面你这穿着,别冻着!”
皮衣墨镜看着是拉风,但是他不挡风啊,尤其是在寒冬腊月的京城。
王硕在出租车里不觉得冷,但是下了车这会,风一吹可就明显了。
李长河看他这姿态,当即拉着他回了四合院。
“嚯,你这又换车了?这是小鬼子的车吧?”
进了院里,看到停在那里的吉普车,王硕有些震惊。
这年头,车这东西,绝不是一般人能开的。
“单位的车,我正好回来,用一下。”
“来屋里吧!”
李长河肯定不会承认车是自己的,问就是单位的。
王硕瞅了一眼,嗯,军牌。
李长河难道去了部队单位?
保密单位?
想到这两年李长河神神秘秘的踪迹,王硕心里有了猜测。
毕竟他自己,也是出身部队大院的子弟。
“屋里没生炉子,不过比起外面还是暖和一些的。”
“随便坐!”
李长河冲着王硕招呼说道。
王硕打量了一眼,好家伙,这一屋子家族装饰,没个万儿八千的出不来啊。
而且还都是友谊商店的进口货,够豪华的啊。
他这真的是进的保密单位?
王硕这一刻心里都忍不住有些怀疑。
不过聪明的他也没点破,而是坐在了沙发上。
“是这么回事,哥们今晚上请你跟朱琳吃烤鸭。”
坐下之后,王硕笑呵呵的冲李长河说道。
“请我们吃烤鸭?全聚德啊?”
李长河笑着打趣道。
“吃什么全聚德啊,咱们自己烤!”
李长河一听,有些无语。
烤鸭?
自己烤?
王硕当即解释了起来:“这么回事,这不国家鼓励大众青年自主择业嘛,我这刚从医药公司辞职了,打算也参加自主择业的大军。”
“跟一哥们合伙,准备整个烤鸭店,现在刚找了个烤鸭师傅,晚上你跟朱琳跟我们一块去试试菜呗,看看水准如何?”
“你这是,自己搞个饭店?”
李长河笑着问道。
这哥们难不成现在还没搞文学创作?
他不记得王硕写书是哪年的事情,毕竟他完全没看过王硕的书。
他倒是知道,这哥们后续搞剧本什么的挺有一套,什么《渴望》啊,《编辑部的故事》这些,都是他搞出来的。
也因此成了京圈的核心之一。
“对,正好辞职了闲得无聊,打算尝试尝试,怎么样,咱们相请不如偶遇,今天既然碰到了,给哥们儿个面子,一块去尝尝去,也正好给点意见。”
“行啊,现在四点半,咱们在这等一会,一会我对象下班,然后咱们一块过去。”
李长河看了看表,冲着王硕说道。
冬天单位里下班都早。
四点五十左右,朱琳推着自行车,进了四合院。
“咦,王硕?”
朱琳看着王硕坐在客厅里,笑着打了声招呼。
她跟王硕接触不算多,但是对他印象挺深,因为这家伙就是很明显的那种“老兵”,身上带着一股子痞气。
这种特性,在李长河身边的朋友里,还是很少见的。
因为王硕这种痞,跟沈君诚那种顽主还不同,属于那种带着知识文化的痞。
所以朱琳见了他,并不陌生。
“可算是等到你下班了,朱琳同志,走吧,咱们出发。”
朱琳好奇:“这是要去哪?”
李长河穿上外套:“他要弄个烤鸭店,今天碰到我了,非要请咱们去尝尝,那咱们就去给他试试菜去。”
“烤鸭店?”
“那行,走吧!”
三个人上了车,李长河随后开着车,在王硕的引领下,来到了一处老旧的沿街房。
“这边是部队的一排沿街房,我找关系租赁了一间,想着就开在马路边上。”
“来,进来!”
王硕带着李长河他们进屋,一进屋,屋子里立刻一团暖意迎面扑来。
屋子里炉子烧的很旺,而在中间的一张餐桌上,一群人正围着在那打牌。
看到王硕进来,一群人立刻笑骂了起来。
“你丫自己一个出租车,怎么半路消失了?”
“好家伙,带一漂亮妞进来,这是半路拍婆子去了吧。”
“行了,都特么别瞎说,那是朱琳!”
郑小龙是认识李长河和朱琳的,当即呵斥住了其他人。
“长河,朱琳,你们两口子咋来了?”
郑小龙这时候起身冲着李长河和朱琳打招呼。
“我路上遇到的呗,我刚才半路,就看到马路上一个背影像他,正好在电视台旁边,我就让出租车停下喊了一声,可不巧,就是长河。”
“索性我就邀请他一块来了。”
“这不等到朱琳下班,我们才一并过来。”
“老郑,好久不见啊!”
李长河笑着冲郑小龙打起了招呼。
“来,哥几个,给你们介绍下,这就是李长河。”
“长河,朱琳,我给你们介绍下,这都是我从小长大的一帮发小。”
“这是马未都!”
“这是侣海岩”
王硕挨个给李长河介绍了一圈,李长河笑着跟他们打了个招呼。
都是后世的知名人物啊。
这个侣海岩,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岩了,不过这眼神,怎么看着不太对劲呢?
“行了,先都坐吧,让老胡开始上菜。”
介绍完了之后,王硕招呼着一群人坐下,然后开始吩咐上菜。
然后,一群人便在那里吃吃喝喝了起来。
李长河倒也没有拿架子,跟马未都聊聊古董,跟海岩也聊了聊文学。
他也算是知道海岩为啥看他目光灼热了,主要是这哥们新写了本小说,想要让李长河给点建议。
小说题材呢,比较敏感,是前几年一场事件引申出来的一个警察的故事。
这要是搁后世,别说写了,提都不能提。
可是在这个年代,这种批判性的故事,还真的是挺有市场,出版社很多也乐于出版。
李长河随后也给了些建议,但是也没多说。
毕竟人家这种前世没他都获得成功的人物,不需要他过多的指点。
“哎,老郑,我还没问你,你这毕业了,分到哪去了?”
李长河随后又冲着郑小龙问道。
郑小龙也是北大中文系的,李长河但是对他没啥印象,后来回去之后才了解,这哥们是北大分校中文系的。
他是78级的学生,也是八二年下半年毕业,所以如今说起来,已经工作了大半年了。
“没分配,还是回了老单位,咱们燕京的广播电台,哦对,现在叫燕京电视制片厂了。”
原本的京城电视台升级成央视之后,京城这边又成立了一家自己的电视台和制片厂。
“这样啊,正好,我有点事跟你们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