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877章 876隨便点!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77章 876隨便点!

    第877章 876隨便点!
    王老师打电话留了口信,拉著唐植桐去办公室一边喝水一边聊。
    主要聊今天应聘的厨子是个什么背景。
    “这孩子叫郑良才,是我师兄的徒弟。从小逃难到了四九城,我师兄看他老实,再加上是老乡,就跟燕喜堂的掌柜的打了招呼,留著他在后厨打杂。对了,我师兄是福山人,做的一手好鲁菜。”王老师谈及自己师兄的手艺一脸的钦佩,自豪的都竖起了大拇指的那种。
    “燕喜堂好啊,以前是四九城八大楼之首,您师兄能在那站住脚,厨艺肯定很出眾。”唐植桐点点头。
    四九城餐饮界有句老话:东洋的女人西洋的楼,山东的馆子福山的厨。
    也有人说做“东洋的女人,西洋的楼,福山的厨师压全球”。
    无论哪种,都是对福山厨师的肯定。
    燕喜堂是主打鲁菜的,无论是燕喜堂,还是祖籍福山,对於一个鲁菜厨子来说都是加分项。
    “那是,手艺没得说。”王老师附和一句,隨即嘆了口气,“就是燕喜堂不爭气,没几年就干不下去了。”
    “兵荒马乱的,干点营生不容易,关门歇业也是常有的事。”唐植桐知道泉城也有个燕喜堂,但不知道两个燕喜堂之间有没有联繫。
    四九城的燕喜堂更偏戏院一点,每天都有节目,用的是坤班,也是四九城第一批用坤班作为卖点的饭庄之一。
    所谓坤班,即女人搭台唱戏,打破只能男人能登台对外演出的传统,为男女同台打下了基础。
    女人登台唱戏自古就有,《红楼梦》中十二官就是实证,但民国之前的女伶人都是大户人家关起门来自家欣赏,不对外。
    对外演出的戏班子,生旦净末丑都是用男人,《红楼梦》中的蒋玉菡就是旦角,贾宝玉因为与他交好,挨了老爹的一顿毒打。
    在民国之前,行为举止比贾宝玉更过分的大有人在,万老四挨打也是因为这个。
    “谁不说呢。燕喜堂没了,但饭总得吃。我师兄带著良才又去了广和居,也是在广和居,我师兄正式收良才为徒。”
    “广和居也不错,当年也是四九城『八大居』之一,名头不比同和居差。”唐植桐一边听一边点头,郑良才过来需要时间,自己正好听听郑良才的履歷。
    “话是这么说,但我师兄心里憋著一股劲,还是想再找个更好的下家,不为別的,就当为良才做长远打算。”王老师对师兄当年的选择略有微词。
    “这话不错,看来郑大哥是入了您师兄的眼了。”唐植桐知道燕喜堂和广和居,从“堂”到“居”,中间差了一个“楼”的级別,就好比从央企辞职,又入职了市属国企,实事求是的讲,这落差有点大。
    “那是,良才这孩子爭气,得了我师兄的真传。不是我跟你吹,所有的鲁菜,良才都能做。”谈到郑良才,王老师更是不吝美言,夸的跟朵一样。
    “听您这么说,我对郑大哥倒是越来越期待了。郑大哥之前在哪高就?”唐植桐打定主意今天要试菜,並没有因为王老师说郑良才厨艺超群就直接拍板。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兵荒马乱的,师兄和良才在广和居干了几年,广和居也关张了。当时摆在我师兄面前有三个选择。
    最开始拋出橄欖枝的是同和居,不过那时的同和居名气还不怎么大。
    其次是萃华楼,但萃华楼那时候只是有想干事的意向,还没有真正营业。
    最后一个是东兴楼,东兴楼的名气最大,给的待遇也是最好的。
    我师兄选了东兴楼。
    那几年东兴楼很风光,又是买房又是盖礼堂,表面看著挺像那么一回事,但菜品、管理都没跟上。
    安领东(领东即总经理)在的时候,东兴楼从上到下都能拿到人力股,每个月都有分红,一个学徒都能拿到七八块银元。”
    “嘿,吃著东兴楼,娶个媳妇不发愁。”唐植桐乐呵呵的在后面接了一句。
    “吆,看你年纪不大,你也知道这句话?”唐植桐的一句话挠到了王老师的痒痒肉,让他兴致大增。
    “听我奶奶说起过,有印象。”唐植桐笑笑,老太太在世的时候经常带著自己在大门底下讲古。
    老太太带著唐父进京逃难的时候正值东兴楼风光的时候,东兴楼作为鲁菜的领头羊,著实受齐鲁籍百姓的推崇,若是唐父当时进了东兴楼,一家温饱就算解决了,压根不用去做小力本送水,可自家没人脉,进不去。
    “令祖母是齐鲁人?”王老师不再讲师兄的过往,转而与唐植桐套近乎。
    “对,泉城人。”唐植桐点点头。
    “哎呀,福山离泉城不远,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良才手艺很好,你可得多照顾照顾。”王老师大喜,拉下老脸帮著师侄拉关係。
    “好说好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互相照顾是应该的。”唐植桐笑呵呵的说著场面话。
    福山距离泉城直线距离370公里,跟从泉城到四九城的直线距离相差无几,这距离都快赶上从棒子最南端到最北端了,一点都不近。
    唐植桐觉得若不是因为王老师脸皮薄,他能当场给自己拉扯出一门一表三千里的表亲来。
    “这才对嘛,良才绝对不会给你丟人,他做事如果有差池,你跟我说,我上手教训他。”王老师对唐植桐的態度很满意,没口子的保证道。
    “王老师,您还是讲讲郑大哥的过往吧,学院领导如果问起来,我也好有个底不是?”王老师越不遗余力的想把郑良才塞进来,唐植桐心里越没底。
    真有本事,老乡只是轿子抬人的名头,如果没真本领,老乡跟路人没什么两样。
    “对对。”王老师喝了一口水,遮掩下自己的失態,继续往下讲:“我师兄选了东兴楼,结果没干几年,东兴楼也不行了,东家借著清点的名头歇业,这一歇,就关张了,没再营业过。”
    “后来呢?”王老师讲完这一节,开始战略性喝水,喝完也没有再往下讲的意思,但唐植桐不放弃,这都是解放前的事了,中间还空了十多年呢,这十多年干啥去了?总不能给偽军做饭去了吧?
    “后来啊,后来……嗐!我师兄从广和居出来去东兴楼的时候,不知道哪个王八羔子在外面胡唚,说我师兄去哪哪倒,一时间就传开了。东兴楼一关张,师徒俩想找下家的时候,压根没有酒楼敢要。”王老师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把重点讲了出来。
    这不就是行业冥灯吗?唐植桐有点想笑,但笑出来不礼貌,只能硬生生憋回去。
    “你们学院不怕吧?”王老师看唐植桐没吭声,小心翼翼试探了问了一句。
    “只要郑大哥是个有真本事的,我们就敢要。”这都什么年代的陈芝麻烂穀子了,即便郑良才真的是行业冥灯,唐植桐也不惧,邮电学院可是將来的211,与国同寿的那种,还怕行业冥灯?
    “那就好,那就好。”王老师放心了,点了点头,仿佛鬆了一口气。
    “王老师,郑大哥最近这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场面话要说,细节也得问,唐植桐只求郑良才身家清白。
    “嗐,爷俩跑大棚唄,没白没黑的干,好歹有顿饭吃。后来解放了,良才进工厂当了厨子。
    本来乾的好好的,去年的时候,我师兄病了一场,断断续续得有大半年,良才一直在跟前伺候著,工作耽误了不少,工厂那边正好找到了接手的厨子,又赶上四九城压缩人口,单位就把他给开了。
    良才没了差事,还被街道劝著回老家,可他老家哪还有什么人?一家老小都在四九城,也不是说回去就能回去的。
    师兄临终前把良才託付给我,我这当师叔的,不能真眼瞅著这孝顺孩子往低处走。
    但这年头差事不好找,只能帮他找个工地先打零工。”
    王老师一口气將郑良才的经歷讲完,然后一脸期待的看著唐植桐。
    “王老师,只要郑大哥手艺过去的,我这边答应了。”身家清白这条过了,唐植桐硬著头皮许诺道,至於手艺嘛,一会再提提试菜的事。
    “良才的手艺绝对没问题,待会你隨便点,我让良才给你露两手,但凡有一道菜不地道,我这老脸放地上任你踩!”王老师站起身来,拉著唐植桐的手摇啊摇,说话掷地有声。
    “哎呀,王老师,不至於。手艺过得去就行,郑大哥真有国宴大厨的手艺,我们学院给这点钱也请不过去啊。”见王老师主动提试菜,唐植桐才觉得郑良才大概率是个有真本事的,但凡手艺潮一点,恐怕王老师都不敢打这种包票。
    “说来惭愧,工资方面,我是有私心的。良才不容易啊,一家老小全靠他,家里三个孩子在读书,压力很大。
    我心里清楚,良才的手艺肯定不止炊事员七级工资,但我也不让你为难,待会你试试菜,觉得值,就再帮著跟领导申请申请?”
    王老师很坦诚,但语气里也充满了一丝祈求。
    “行!那咱就等试菜后再定。”面对一位舍了脸面也要为师侄著想的老人,唐植桐实在说不出不肯通融的话。
    王老师当年帮著自己发表了菜谱,稿费都是报社直接寄给自己的,人家一分钱都没要。
    后来还答应给自己换了酸菜和泡椒,给小王同学醃泡菜用的就是里面的滷水。
    这些都是人情。
    “好,好,好!”见唐植桐鬆口,王老师老怀大慰,一连说了三个好。
    “师叔,您找我?”两人这边刚撒手,郑良才气喘吁吁的到了。
    唐植桐搭眼一瞅,最少得有四十多岁,这怎么叫大哥?
    怪不得刚才王老师说良才有差池,他亲自动手,就郑良才的年纪,他犯了错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良才,你来的正好,这是邮电学院的唐植桐同志,他们单位需要个厨师。”王老师见到郑良才后,顾不得让他擦汗,立马將他拉到了唐植桐的面前。
    “郑师傅好。我受学院领导委託,给学院小食堂找位大师傅,过来托王老师推荐,王老师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你。”唐植桐不嫌弃郑良才满手汗,朝他伸出了手。
    “唐同志好,感谢您和师叔给我机会。”郑良才两手握著唐植桐的手,言语中充满激动。
    “良才,小唐的祖上是泉城人,你们是半个老乡哩。小唐啊,刚才不还一口一个郑大哥吗?怎么这会见了人,反而不叫了?”王老师在一旁努力的拉近著两人的关係。
    “王老师,您再说我可没脸见人了,郑师傅的年纪能当我叔了。”撒手后,唐植桐连连摆手,刚才对郑良才的称呼,顺口成份居多,一见了郑良才真容,喊他大哥,自己下不去嘴啊。
    “咱厨师行业很注重师承,你的考试是我主持的,也能算我半个学生,你喊良才大哥正合適。”为了师侄的前途,王老师此时也顾不得自己这张老脸了,尽心竭力的想促成这桩事。
    “郑大哥。”生活不易,唐植桐看王老师自己说完都脸红了,赶紧答应下来,要是再拖下去,自己说不定还得多个师傅。
    “哎!”郑良才憨憨的应了一句。
    “行了,你以前的事情我都跟小唐说了,咱们现在去试菜。良才啊,你能不能有个稳定的差事,就在此一举了。”王老师看了眼手錶,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
    “师叔,我一定尽力!”
    郑良才对试菜没意见,唐植桐自然更不会有意见。
    王老师先从自己办公桌上拿了一本书,才带著郑良才和唐植桐来到考试的教室,教室里厨具、调味料一应俱全,但是没有食材。
    “小唐,照著这本书,隨便点,只要技工学院有食材,良才就能做。”王老师將手里的书递给唐植桐,语气很篤定。
    为了师侄的工作,王老师打算拼了,决定动用一下考试的食材,事后自己再自掏腰包搭人情补上。
    唐植桐接过书来一瞅,《中国名菜谱》第六辑,商业部饮食服务局编,59年第一版,零售价七毛三。
    唐植桐打开看了一眼目录,好傢伙,里面光鲁菜菜品就有一百多道,很多菜品別说吃过,自己连听都没听说过。
    “真的能隨便点?”看王老师自信的神態,唐植桐已经完全相信郑良才確实有真材实料。
    “真的,隨便点,良才都能做。”王老师再次点头確认,郑良才在一旁憨笑,一点也不心虚,更没有怯场。
    看著菜谱上的菜品,唐植桐很想说:照著目录全做一遍,食材我买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