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1472章 年前年后(上)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72章 年前年后(上)

    第1472章 年前年后(上)
    腊月的时候,兵部、枢密院、诸卫使者四出,令左龙虎卫出兵一千二百、右天武卫出兵九百、左神武卫出兵九百、右长直卫出兵一千二百,合四千二百。
    黄头军五营各出五百人,合二千五百。
    驻汴梁的银枪右营出一千二百人。
    侍卫亲军出动一千人,马铠、人甲齐备。
    总计九千九百步骑,于明年春耕后西行,屯驻焉耆、疏勒、于阗、姑墨等处。届时第二批出征的部队主力期满两年,就可以班师了——本月已有第一批班师了。
    从出兵数量上来看,第一批是真打仗的,人数高达五六万第二批是稳定局势,只打了零零散散的小规模战斗,故只有一万六千余人,第三批甚至不足一万了,一批比一批少。而且这一批会让南疆诸国提供粮草,不再大规模转运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如果当地粮草不足,就去大宛国就食。
    大宛周边局势混乱,安全环境堪忧,这个国家从传统上来说还是相对亲近中原王朝的,杨勤这会就派了人马屯驻于大宛境内,说是要接应庾蔑使团回疏勒,奈何庾元度不甘心,犹犹豫豫,而今年葱岭大雪来得早,竟然九月就封山了!
    这样一搞,左右骁骑卫、万胜军第一、五二营以及侍卫亲军合计四千六百步骑就被隔绝在西边了,音讯不通,坑得不是一星半点只能等明年雪化后再说了。
    北疆方面,连续两批派出落雁军、义从军一万人后,明年五月会抽调单于、卑移、安北三府三千精骑、镇兵二千,外加并州杂胡骑兵一千、拓跋鲜卑轻骑一千,合计七千步骑,兵力也减少了三成以上。
    为了给他们提供补给,尽量不麻烦高昌国,邵勋还下令宇文、慕容、段、拓跋四鲜卑及凉州杂胡部落拣选老弱妇孺五千人,带着牛羊马驼西迁,至山后择址放牧。
    至于这五千人的归期,则尚未定下,因为后续还有可能会派出人马。反正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没有多重的乡土观念,在哪放牧不是放牧啊?
    当然,也有人怀疑邵勋是想将这五千人及携带的牛羊马驼骗走,但他们没有证据。
    使者出动的同时,布告亦张贴于各处,晓谕天下。
    洛阳百姓看到、听闻后,似乎没什么感觉。
    西边打仗,和他们关系不大啊,想那么多作甚?要苦也是苦关西人甚至巴蜀人,与他们何干?就连粮食都没动用关东的,撑死了出了一批武器和兵员罢了。
    所以,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快过年了,别想太多。
    但凡事总有例外太学生彭炽就是了。
    他已经试通二经,得授缑氏县学博士,教书育人。不过经过多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前往西域任职的机会:明年开春后西行,出任金满镇下面的一员巡官(共二员),主要负责巡视各处屯田,职正八品。
    对于这个消息,他又喜又忧。
    喜的是多年夙愿成真,忧的是妻子已经怀孕了,他却不能留在家中照看。
    好在张氏比较通情达理,今天还陪夫君上街采买过年用的各色物事,全程笑意不断。回到家中后,更是不顾身体不便,亲自指挥仆婢张罗酒食,直到彭炽看不下去了,把她拉了回来好好坐下。
    “夫君是不是还缺几个随从?”张氏坐下来后,蹙着眉头问道。
    “缺就缺吧。”彭炽摆了摆手,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
    平心而论,即便只是一个小官,去了西域之后,身边还是需要帮手的。
    高昌国可能会通过发役的方式遴选小吏,配给给他使唤——是的,当县吏其实也是一种徭役,只不过有好有坏,坏的容易倾家荡产,一般人不愿意当,灰色收入多的则抢破头,不能一概而论。
    可万一高昌没给他配呢?
    再者,外人用着也不放心啊。出去巡视,动辄百余里、数百里,身边要不要护卫?要不要马夫?要不要处理杂事之人?
    这些人都需要自掏腰包养着,朝廷是不可能给他们发俸禄的,只能用灰色收入和土人孝敬维持。
    彭家没有乡党,仆婢也没几个,底蕴太差了,所以他之前想去集市上买几个奴仆,再通过父亲的老关系,招募几个护卫,差不多就齐了,但第一步就遭到了失败:传闻吏部尚书沈陵遣族人在洛阳大肆采买奴婢,无论胡汉,只要年纪不超过四十,全都要,一下子让市面上的青壮奴隶极为紧缺,很难买了。
    彭炽大概猜到了原因,这是为赵王准备的,但一口气拿出两千匹绢买人还真是少见。
    “夫君,实在不行,妾遣人回一趟河内,总能挑几个过来的,男女皆可。都是跟了我们家几代的僮仆了,本来要悉数带到江南,留一些下来也不是难事。”张氏说道。
    彭炽张了张嘴,想说可以,又有些不好意思。
    大家族的僮仆来源可能不一,但如今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了,一般是内部婚配,乃主人家的私有财产。
    当兵、伺候人的都有,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身份比庄客还低,但地位、待遇可能更高一些。
    一般而言,别人家的僮仆用着不放心,当年张方不就是收了长安富商郅辅的僮仆,最后稀里糊涂被人摘了脑袋么?
    但彭炽没办法了,似乎只能利用妻族的资源。
    张氏见他那个样子,便明白该怎么做了,然后又询问道:“河内那边世代积累了一些人、钱,若跑去西域货殖,夫君以为如何?”
    彭炽皱了皱眉,下意识有些不高兴。
    河内张氏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有人有钱有名气,但没官没权没地位。当年匈奴人攻来,张氏还能给僮仆发放器械,操练成军,然后依靠坞堡与人讨价还价。真论起来,和汉末投入曹操阵营的许多豪强类似,比如带着几千食客投军的李乾、李典叔侄,又类似江南的义兴周氏、长城钱氏、武康沈氏等家族。
    北地深入度田,清查司马晋以来的田亩。作为出过张春华的河内张氏,你猜他们有没有在司马晋成立后攫取土地?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已是邵梁,以前的老关系做不得数了。
    彭炽不高兴是出于性格因素。
    他担心这样会影响彭家,会影响他的风评,因为河内张氏去西域做买卖,少不得要担任武威度支校尉的父亲彭陵帮忙照拂,可能还要他在高昌提供便利。
    他是真不喜欢这些事情。
    他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上官青睐,他想用自己的文气才情得到其他人的赞扬,他很爱惜羽毛,不想背负任何可能被人拿来做文章的污点。
    “太子不是还没开始查司州么?”彭炽问道。
    “豫州、兖州都查完了,徐州也开了个头。查完徐州,下一步不是司州就是青州。”张氏说道:“族中想以货殖之利弥补田产上的亏空,也不知行不行。夫君若觉得麻烦,就算了吧,妾回绝那边的问话。”
    彭炽叹了口气,道:“罢了,都是一家人,何分彼此。过了年,我自去武威见见阿爷,他为人古板、方正,却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
    张氏点了点头。
    大人公彭陵确实不好说话,而且她隐隐觉得他似乎对豪族有些成见。虽然出于种种因素联姻了,但内心深处的想法始终没有改变。
    “若真要做西域买卖,可先浅尝辄止,至灵洲、武威碰碰运气。若可行,再往西走,到敦煌、高昌看看。”彭炽建议道。
    “为何不直接去高昌?”张氏问道:“妾认识的几个人,她们家中都准备派人去高昌做买卖,其中还有荆州人呢,说赵王打理商事是一把好手,去他国中做买卖绝对不会错的。”
    “竟有这么多人要去?”彭炽有些吃惊。
    在他印象中,这种西域买卖的模式就是坐在家中,等粟特人上门,然后与他们谈好价钱,完成交易。
    粟特人的路线很多,抵达的城市也很多。
    高昌、敦煌、武威、鄯善、灵洲、长安、洛阳、汴梁、邺城甚至平城、晋阳、江陵、广陵、建邺都是他们的目的地,几乎就没有他们不敢去的地方——后世这些城市中大部分都出土过波斯银币。
    所以粟特人的聚居地也四面开,到处都是,大梁朝国中的粟特人在过去一年内增加了两千多,遍布多座城市,甚至洛阳这边已经有粟特人购地修建神庙和圣火坛了——上个月洛阳死了一个粟特富商老者,听闻其家人用自己带来的粟特石匠打制棺椁,整得跟羯人一样。
    这么多粟特人来,你还要主动走出去?
    他以为河内张氏已经够大胆了,没想到大胆的人比想象中要多。
    “在洛阳买卖固然方便,可大利都让粟特人拿走了。”张氏说道:“赵王府有人在京中宣扬,说那边正在荒滩上营建一座坊市,很多人都想去看看。”
    彭炽心下一动,到处都离不开赵王的影子,看样子他在京中派了不少人,下了大力气。
    考虑到金满镇也是归赵王代管,彭炽都有些迫不及待想去高昌,见见这位在诗赋、音乐上颇有造诣的名王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