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1425章 河东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25章 河东

    第1425章 河东
    刚说完气温上升呢,二月里又来了场大雪,连下三天,把春耕都推迟了。
    自然而然地,邵勋也把出行的时间推迟了。毕竟农时已被压缩,这时候不好过分影响他们。
    天渊池畔,一批侍卫亲军将校向邵勋辞行,分赴各处任职。
    一批年岁稍大的英烈之后接替了他们的职位,个个兴高采烈,对邵勋感恩戴德——父兄战死、伤残或病殁,对一个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他们逆天改命了,这份恩情足以让他们记一辈子。
    去年年底,韩王邵彦又奉命察访历年出征的关西豪强部曲、胡人部落丁壮,抚恤孤寡无依者,寻访英烈后人,赐以金帛、酒食,并呈递了一份名单上来。
    邵勋照单全收,让这支被命名为“义儿军”的队伍扩充到了两百人——“义儿军”之类的部队,史上很多,编制大的有数千乃至上万人,绝大部分人并非义儿,但战斗力极强,忠心也足。
    大梁朝的义儿军相当于侍卫亲军的军官预备役,营房甚至就在太极殿附近。邵勋有暇时就带着他们一起操练,没时间就让他们学习兵志、诗书、礼仪、音乐等课程。
    无论是出巡还是打猎,基本都会把他们带在身边,并努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在很多人眼里,义儿军有点“跋扈”,因为他们根本不给大臣面子,便是皇子入觐,也要按规矩来。
    二月十三日一大早,义儿军便披挂上了华丽的“虎斑盔甲”——其实是皮甲,只不过刷成不同颜色罢了——然后于昭阳殿外列队,护送天子离宫。
    邵勋牵着皇后的手一起上了御辇。
    庾文君倒是很高兴,眉宇间满是笑意。
    邵勋则有些忐忑。心丧已经过了,昨晚实在没忍住,在皇后身上痛痛快快发泄了一番,舒爽无比,虽然最后关头保持住了理智,但终究有些担心,暗暗自责了许久。
    庾文君居然一点不害怕她只看到夫君着了魔一样宠爱她,事后一个人偷偷笑了。
    邵贞则在太极殿西堂清点物资。
    天子常用的茶鼎、高脚桌、胡床、马扎、蒲团、四季常服、笔墨纸砚等等,一样样都要带,不能遗漏。
    天子之外,还有皇后及随驾的嫔妃、皇子、公主的日常用度,东西太多了,多到难以计数。
    至于随驾官员所需物品,则由随驾禁军携带,用不着他操心。
    太子带着一众东宫僚属恭送。
    邵勋张了张嘴,又闭上了。方才该交代的已经交代过了,没必要再多说。他只是坐镇长安而已,又不是死了,政事堂解决不了的事情,最终还是会快马西送,前后不过数日。
    于是,他只朝太子邵瑾、太子太傅梁芬、太子少傅陈有根点了点头,然后便放下车帘,缓缓离去。
    御辇所至之处,诸重宫门次第打开。
    邵瑾静静看着,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感觉如山的压力慢慢卸去了,浑身上下泛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轻松。
    这种感觉太妙了,仿佛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
    车辇行至西苑时,天已薄暮。
    邵勋一行人则住进了西苑内的精舍中。
    晚饭他和裴灵雁一起吃。
    “本以为你不愿去长安呢。”邵勋笑道:“是不是上次没看成海,后悔了?”
    裴灵雁瞄了他一眼。
    邵勋不再开玩笑,道:“知道你性子淡薄,不是——”
    “我后悔了。”裴灵雁轻声说道。
    “嗯?”邵勋有些惊讶,旋即有些苦恼。
    如果再东巡大海,该找什么理由呢?肯定会有许多人反对,他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但也不是一点操作的可能都没有……
    “想什么呢?”裴灵雁嗔怪道:“我生于河东,嫁到东海,真以为我没看过海呢?我是后悔没能陪着你到处走走看看。”
    邵勋松了一口气,笑道:“这次先去河东,经蒲坂津渡河。或可在彼处停留些时日。”
    裴灵雁嗯了一声,吩咐宫人为邵勋盛汤。
    宫人年不过十六是裴灵雁居汴梁翠微堂过来的,姓裴。
    这是河东裴氏精心选择的少女,长相与裴灵雁有六七分相似,可见其企图。
    不过邵勋只一开始多看了几眼,发现是假货后,便没什么兴趣了。他也不想问裴灵雁为何把这样一个族中晚辈弄进宫来,这不是害了人家么?
    “念柳可曾给你写信?”邵勋接过碗后,问道。
    “写了很多。”裴灵雁放下碗筷,说道。
    “好,先吃饭。”邵勋哈哈一笑,默默喝起鸡汤。
    二月的晚风有些清冷,小院更有些寂寞,不过远处隐隐传来过路军士、信使的马蹄声,以及孩童玩闹的呼喊声,又给小院增添了许多生气。
    两人相对而坐,默默用着晚饭。
    宫人侍立一旁,随时进奉酒食。
    直到夜色完全笼罩大地时,邵勋满足地叹了口气,拿新煮的蒙顶茶漱了漱口,起身站在院中树下。
    “念柳的信多为嘘寒问暖,并无大事。”裴灵雁走了过来,与邵勋并肩而立,道:“最近一封是询问绵娘可已寻得好人家。他准备了一份厚礼,多西域奇珍,想着送给妹妹做贺礼。”
    “这才是念柳啊。”邵勋感慨道。
    “过些年,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裴灵雁又道。
    邵勋慢慢转过头,看向裴灵雁。
    裴灵雁似无所觉,抬头看着黑沉沉的夜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邵勋沉默了。
    “到长安后,你还会出巡么?”裴灵雁收回目光,看向邵勋,问道。
    “兴许会去横山以北看看。”邵勋说道:“大概在七八月间吧,你就留在长安吧。”
    “给念柳安排了什么差事?”
    “高昌行营招讨副使,主管资粮、器械及招抚事。”
    “这是他擅长的,很合适。”裴灵雁轻叹了声,说道:“燕雀恋巢,人之常情。然鸿鹄之志,在九霄云外。长大了,总要飞走的。”
    “高昌不差的……”邵勋说道。
    裴灵雁看了他一眼。
    邵勋又道:“我会把车师前部给他,伊吾亦给他,白山以北的车师后国亦会加紧控制,慢慢移交给他。”
    裴灵雁叹了口气,轻轻捧着邵勋的脸,道:“你在愧疚什么?这么多年你还不明白么?我大概是上辈子欠了你的债,这辈子来还债了。有些时候总觉得你趁虚而入,在我心中留下了太多好感,让我狠不下心来。刘小禾、卢薰、司马脩袆平白无故来到你身边的么?”
    邵勋愕然。
    裴灵雁慢慢松开手,又看向漫天星空,道:“都过去了。”
    ******
    十八日,车驾至陕城,了一天时间通过浮桥,抵达了对岸的大阳县。
    邵勋在此停留两日,接见了一些官员。
    不仅仅是郡县官员,还有从东垣县赶来的少府官佐。
    该县及平阳绛邑是现阶段大梁朝最重要的两个铜矿产地,少府亦在这两处设钱监,所出之铜除部分留作铜器外,绝大部分铸成铜钱——其实也没多少,两地加起来一年也就产十六万贯出头,扔进市场里一点水都泛不起来。
    秦州亦有一铜坑,钱监年铸贞明通宝四万贯。
    其他的都是年铸几千贯、一两万、两三万的小钱监,聊胜于无。
    平灭东晋后,邵勋曾遣人至江州察访,数年下来没什么结果,只找到两个小铜坑,已经被地方豪族盗挖几十年了,甚至在司马氏统治时期,私铸过永嘉通宝、开平通宝,直让邵勋怀疑市面上到底有多少真钱,又有多少假钱——其实都不重要了,便是品质稍差,也能丰富民间交易,毕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
    整个大梁朝一年官铸铜钱大概稳定在四十万贯出头的样子。
    如果没人熔毁铜钱,制造各类铜器乃至神像,或者干脆带进坟墓,长期累积下来倒也不是什么小数目。但事实上就是有大量的铜钱流入市场后慢慢消失了,仿佛无底洞一般不断吞噬着宝贵的货币。
    但这事也很难解决。它不是你发一条诏书,说熔毁铜钱会怎样就能制止的,你终究只能抓几个倒霉鬼,私下里继续这么做的人太多了——但怎么说呢,抓还是要抓的,不抓就更猖獗了。
    停留期间,邵勋还过问了下大阳浮桥(亦称“太阳浮桥”)的情况,得知他们在去年从江州运来上好大木打制浮桥后,放下了心。
    这座桥承载了许多历史。
    邵勋行于其上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王弥——呵,都快忘记这厮了。
    昔年刘汉的核心腹地,而今已然成为黄头军将士的家园。他们在此扎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而上阵厮杀,时而镇抚地方,数十年间,已然换了新颜。
    二十日诏赐散居于河东、平阳黄河两岸的黄头军第四营将士绢二匹。
    二十一日,车驾向北度入沙河,翻越中条山,过安邑,直趋闻喜。
    自平灭刘汉后,邵勋已经多年没来到河东大地了。
    每一次的巡视,都是为了宣示天威、稳固地方。河东、平阳二郡官民,时隔多年后,终于见到了经太阳浮桥过来的大梁邵太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