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956章 凤磐公救我一家满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56章 凤磐公救我一家满门

    第956章 凤磐公救我一家满门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王世贞不敢怠慢,连忙说:“麟洲,你叫他们回避,我去迎接贵客。”
    “好的兄长。”
    王世贞到府门接住张四维。
    “凤磐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
    “凤洲公,张某不请自来,还请恕罪。”
    “请!”
    张四维跟着王世贞往园子里走,一路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秒啊,好啊,弇山园内果真是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极亭池木之胜。
    ‘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草梦苏州。’”
    听到这首从未有过的诗句,王世贞不由眉头一皱,谁做的诗,非常不错。
    张四维继续说:“这是皇上前两日在苏州游览拙政园、留园、虎丘等地时,信口念出的一句诗句,张某看来,倒也映凤洲公这弇山园的景致。”
    王世贞听得心头乱跳,只觉得张四维这次来,是来者不善。
    他干笑两声,“凤磐公说笑了,皇上这么雅致悠远的诗句,用在在下的陋园里,实在是高攀了,不配,弇山园不配。”
    “哈哈,凤洲公又谦虚了。
    张某听说过这弇山园的来历,据说是凤洲公欣赏《南华经》中‘大荒之西,弇州之北’以及《山海经》中‘弇州之山,五彩之鸟,仰天,名曰鸣鸟。
    爰有百乐歌舞之风。有轩辕之国,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的描述,故名之弇山园。
    张某此前一直在苏州扬州等地盘桓,没有来凤洲公的弇山园,今日有幸,能一睹真容,三生有幸啊!”
    张四维跟着王世贞一路往弇园堂走去,边走边点头称赞。
    “妙啊,好啊!弇山园精妙之绝,不输拙政园啊!”
    王世贞的脸在不停地抽动。
    张凤磐,你干嘛要用苏州拙政园跟我家的弇山园比,不吉利啊!
    大江南北都知道,拙政园是弘治进士,正德名臣敬止公王献臣所修。
    延请了当时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历时十六年于嘉靖十二年建成。
    结果在嘉靖四十一年,不知哪个坏心肠的,在世宗先帝面前说是前礼部侍郎王慕兰,致仕归乡,在苏州吴县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前后耗时五年,耗费白银六十一万两建成,还取名拙政园。
    引得世宗先帝勃然大怒,怒斥道:“五十岁不到就要养老荣休了,朕六十了,甲之年了,还在为国为民撑着!一群无君无父的东西。”
    于是一纸圣旨,缇骑出京,王慕兰被索拿进京,论贪污罪下狱,本人西市弃市,合家流放西北。
    拙政园被没入官中。
    王献臣死后,其子嗜赌,一夜就把拙政园输给了徐氏。
    徐氏又将此园献给王慕兰,好巴结这位东南文坛领袖,在朝野拥有极大影响力的清流冠首。
    不想反而坐实了王慕兰的罪名。
    王慕兰得了拙政园后,了十几万银子大肆修整和装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拙政园后被出任江苏巡抚的海瑞一分为三,其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和紧挨着的西边部分改为苏州博物馆。
    东部扩改为公园,隶属苏州郡市政局,定期向公众开放。
    中部精华部分,被改为苏州迎宾馆,作为苏州郡政事府庶务局所属的“招待所”。
    一代三吴名园,居然落得如此下场,令无数东南名士大儒们无不着扼腕叹息。
    王世贞突然心头一动。
    王慕兰和拙政园之事,可谓是东南文林浩劫的开端。
    从那两件事开始,东南缙绅世家、名士大儒就祸端不断,一直到江南三大案,几乎一网打尽.
    在弇园堂正中,王世贞请张四维在上首西座坐下,自己在东座作陪,王世懋在东边下首位坐下作陪。
    “凤磐公,此次造访寒舍,不知有何指教啊?”
    等到茶水点心奉上后,王世贞决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张四维是个举世闻名的玻璃珠子,绕圈子扯闲篇,自己兄弟俩真绕不过他。
    “张某此来,确实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张四维爽朗地哈哈一笑,“听闻凤洲公拜一位叫昙阳子的女冠为师,求仙问道?”
    王世贞没有想到,张四维居然从这个话题开始,他迟疑一下,委婉地答:“凤磐公,王某求仙问道,可有什么不妥?”
    “求仙问道是信仰自由,只要不祸民,不伤天害理,朝廷不管。只是这位昙阳子,听说叫王焘贞,是江西巡抚王元驭(王锡爵)次女?”
    王世贞努力琢磨着张四维的话,没有发现陷阱和不妥,迟疑地答:“是的,昙阳子羽士正是在下同乡,王元驭次女。”
    张四维继续说:“听说昙阳子断发出家寻道,名气传遍三吴,许多文人慕名而来,听她讲道,拜入门下。
    还有不少名士,以及在职和致仕官员,为她写文捧场?”
    王世贞听出一些异常,硬着头皮答:“三吴风气如此,好道喜异,所以慕名者不少。”
    张四维哈哈一笑,“张某在苏州待过,知道三吴一带的风气,总的来说,正如皇上圣言所示,物资文明提上来了,衣食无忧,十分富足,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来,空虚妄悖,无所事事。
    皇上圣明,一言就道破这种种怪状之本质。”
    王世贞越听越没底,精神文明没有跟上来,空虚妄悖,这个评语可不是什么好话。
    精神文明,正好是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四维的职权范围。
    他来跟自己说这些话,倒也没错。
    可这样一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不在皇上身边待着,干巴巴地跑到太仓跟自己说这些话,好像是点拨自己,怎么可能?
    王世贞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
    张四维看着他的神情,心里更加有底,继续说。
    “张某还听说,昙阳子提前预言将在九月九日羽化飞升。
    于是九月八日绞发于亡夫徐景韶墓前。九月九日在直塘白日飞升,据说赶来目睹盛事的有数万之众,又哭又拜,经日不绝。
    凤洲公,可有此事?”
    王世贞不知如何应答,他只知道不管怎么答,这都是一道送命题。
    “凤洲公,可否为张某解惑?”
    面对张四维步步逼问,王世贞只能答道:“愚民无知,确实有此事。”
    “愚民无知,可凤洲公乃三吴名士,东南文坛领袖,身负海内孚望,当肩负起教化万民,徙善远罪的职责来。”
    张四维意味深长地说:“大明截今为止,真正出神迹,还是万历元年正旦,皇上正式登基之时。
    那才是真正的天人感应,国兴祯祥。”
    王世贞坐立不安,这一句话说得直白,却无比锋利。
    皇上在万历元年正旦正式登基时有神迹出现,那是百万官庶军民亲眼目睹,传遍天下,亿兆万民都认为皇上是应天命的真龙天子。
    后来万历新政,大明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无不验证这一说法。
    怎么,现在东南准备捧出一个可以白日飞升的“女仙”,是想跟皇上对着干,还是想分走皇上的气运,又或者是想恶心皇上呢?
    但王世贞知道,不管哪一项,只要罪名坐实了,王家倾覆就在指日之间。
    张四维继续说:“正月朝议局会议上,王元驭因此此事被人弹劾.幸好皇上大度,不以为然,只是他的前途.
    命当如此啊!要不然他应该更进一步,进京入资政局。”
    话语间显得他十分惋惜。
    王世贞知道张四维确实很痛惜。
    王锡爵前几年跟张四维走得很近。
    前两年张四维在苏州暂驻,收抚东南人心,王锡爵帮着出了不少力。也是在张四维的着力举荐下,王锡爵才从江苏右参议,步步高升,左参议、布政使,到而今的江西巡抚。
    听张四维的语气,他原本想举荐王锡爵入资政局为学士,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而不仅仅是朝议大夫,江西巡抚。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前三甲,状元申汝默(申时行)被大洲公选为接班人,从礼部右侍郎一跃入资政局为学士,身居都察院左都御史。
    探余丙仲(余有丁)为人生平性阔,不设城府,被奸人牵连。但迷途知返,投到汪伯玉(汪道昆),任浙江参政、左右参议,尽显才干。
    而今虽然没有入资政局,却成了兵部左侍郎,成了汪伯玉得力助手,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唯独元驭,被次女牵连。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啊。”
    张四维一番感叹,听得王世贞心惊肉跳。
    王元驭都如此,自己岂不是更危险?
    自己可是昙阳子名下“四大金刚”之一啊。当初白日飞升,自己忙前忙后,一手张罗出来的。
    王世贞现在后悔不已。
    自己原本借求仙问道来韬光养晦,藏器待时。
    结果做过火了。
    万历新政变得让自己越来越不懂,已经把握不住朝堂风向和脉搏了。
    他迟疑地看着张四维,想问朝廷对自己如何处置,不想张四维又开口,却从衣袖暗袋里掏出一本手稿,并话锋一转。
    “凤洲公,你且看看。”
    “凤磐公,这是?”
    “这是张某拟定的文明建设指导委新近的工作计划草稿。”
    “王某现在是草民,可以看吗?”
    “凤洲公是东南文坛领袖,今后的工作还需要你大力支持。张某这是带着草稿,向凤洲公咨询意见。
    皇上常教诲臣等,制定工作方略时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王世贞和王世懋对视一眼。
    你还真是官字两个口,随便怎么说。
    王世贞小心地接过手稿,轻轻翻阅,越看脸色越白,额头上满是汗珠,身子也开始颤抖,看向张四维的眼神,无比惊恐。
    坐在旁边的王世懋心里又惊又好奇,兄长看到什么,居然如此失态?
    不想王世贞身子一软,噗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
    “凤磐公救我一家满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