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财税制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财税制度

    第948章 一直在改革的财税制度
    南京皇城文华殿的会议布置,跟而今时兴的会议布置一样。
    一张长圆桌,朱翊钧坐在中间上首位。
    徐贞明、张四维、潘应龙和胡如恭分坐在左右第一二个座位上。
    应天府尹李贽、江苏巡抚杨令德分坐左右第三位。
    沪州知州林泽友、浙江巡抚叶梦熊分坐左右第四位,接下来是安徽巡抚胡宗璞、江苏布政使李鄂、江苏布政使李鄂、浙江布政使赵冠才、安徽布政使张嗣迪、应天少尹、沪州同知、两省左右参议。
    满满当当坐了二十人。
    朱翊钧一身藏青色资服,笑眯眯地坐在座位上,目光在众臣脸上扫了一圈。
    “首先声明一点,在座的有老烟枪,嘴巴里离不开烟。但是必须给朕忍住。
    朕不喜欢抽烟,孺东公和凤磐公也不抽烟,而且他俩年纪大了,心肺不好,被烟雾一熏就容易咳嗽。
    所以你们这些老烟枪都给朕忍住。”
    朱翊钧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朕会给大家休息时间。一个小时休息十分钟,大家出去抽烟,上洗手间,出去透口气,都可以。
    金水,你替朕看着时钟,到点了提醒一下朕。”
    “遵旨。”
    坐在朱翊钧侧后方的杨金水笑眯眯地应道。
    “今天把南京、沪州、江苏、浙江和安徽,一京一州和三省的巡抚和布政司主副官员召集在这里,是有大事商议。”
    朱翊钧开始奔主题。
    “朕这次南巡,说实话,重要一项任务就是当善财童子!”
    朱翊钧这句话一出,在座的众臣忍不住互相交换眼神。
    正月份资政局和朝议局全体会议上,皇上吹的风,终于要落实了。
    好啊!
    以后我们不再是各省丐帮首领了!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
    “大明此前的财政制度是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本帐,说不好听连现在街上的小卖部都不如。
    到处都是漏洞,正好方便很多人上下其手,大肆贪污。
    每年收了那么多赋税,年年喊亏空。
    其中最大的问题除了账目不清之外,就是税源错位。
    占据大明最多资源,在财富分配中获得最多的,宗室、外戚、勋贵、世家、乡绅,缴纳的赋税最少。
    承担大明最多赋税的,是最卑微最艰辛的平民百姓。
    这不是按财收税,而是按权收税,极其不平衡,不仅使得朝廷税源枯竭,国库紧张,更重要的是不公平!
    最后的结果就是天下大乱,改朝换代!”
    朱翊钧目光凌厉,在每一位臣子脸上一一扫过。
    “朕还是皇太孙时,看着户部的糊涂账,心里很是纳闷,国朝两百年,秦汉千年,一直都是这个糊涂账,如此性命攸关的东西,为什么稀里糊涂了上千年?
    后来朕想明白了,无非是这些人原本就搞不明白这些东西,而且也不想搞明白这些东西。
    稀里糊涂的多好啊,浑水里好摸鱼!
    可是朕不想这样稀里糊涂,张师傅也不想这样稀里糊涂,我们君臣不想大明在稀里糊涂中步前朝后尘。
    不想神州在稀里糊涂中又一次陆沉,亿兆黎民在新的轮回中又坠入人间地狱。”
    朱翊钧眯起眼睛,像是在回忆什么,停顿了十来秒钟。
    “张师傅从清丈田地、普查人口开始,帮着朕整饬大明财政。
    理顺税政系统,明确征税税源.历经十年,一路上不知遇到多少阻碍,都被我们君臣克服,终于走到今天这步。
    每年内阁的财报你们都看得到。每次看到这份财报,朕很欣慰。
    大明现在终于做到按财收税,而不是按权收税。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不停地推进和完善。
    不过做到这一步,也带来一些副作用。
    财政高度统一,所有权柄都操持于内阁。各省布政司的钱袋子完全被内阁捏着。”
    朱翊钧嘴角挂着笑,右手指了指三省一京一州的地方大员们说:“朕知道,你们在私下里都自称某某省丐帮帮主,副帮主。
    每年都要向内阁要钱,仰人鼻息,心有不甘。”
    众臣连忙说:“臣等惶恐,万万不敢。”
    财政新政是张居正主持,却是皇上定下来的,一直在背后大力支持。
    自己等人怎么敢心有不甘,私下抱怨呢?
    腹诽心谤,可是大罪!
    朱翊钧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这些副作用,朕也很清楚。但是在大明新财税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些副作用只能放到一边。
    张师傅和户部一干臣工,历经十年呕心沥血,终于把大明新的财税制度搭建好,运行了数年,效果非常好,就连海公都赞叹,这是好法子。
    官吏编制,各地各衙门需要多少人手,每年多少俸禄津贴,清清楚楚。
    预决算,各地各衙门每年要多少费用,明明白白。
    赋粮在粮食局,税钱在银行,贪官污吏想贪污,绞尽脑汁也只能抠出些边角料来,没法像以前,一百两赋税,朝廷拿十两,他们敢分九十两。”
    朱翊钧敲了敲桌子,“赋税收上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地方上收上来,还是要回到地方上去。
    只是地方有的穷,缴纳的赋税少。
    有的富,缴纳的赋税多,朝廷就要通过转移支付,把富的地方缴纳的赋税,分一部分出来,补贴给穷地方。
    这种方式,在历朝历代是不敢相信的。
    万历年以来,各地的乱子日渐稀少,尤其是以前经常出乱子的贫瘠交界地区,更是变得安宁。
    为什么?
    因为朝廷把各地分出分山、土、边、穷地区,进行精准扶助。
    先分析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什么困顿?
    交通不便的修建桥梁直道,甚至通铁路。
    山多田少,那就发展农业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实在不行的,把百姓们迁移出来,安置在平坦富庶的地方。
    大明陆海军将士浴血奋战,开疆扩土,不就是为了让大明百姓有足够的富庶田地吗?”
    众臣纷纷点头。
    万历元年来大明的巨大变化,瞎子都看得清楚。
    朱翊钧右手伸出食指,在空中晃动。
    “经济建设无非是工农商。搞好了经济建设,国库有钱了,就要投入到民生中。
    无非就是百姓们息息相关的吃住穿行,生老病死。
    此前内阁对地方的大事小事一把抓,工农商要管,民生国计也要管,从县到布政司,各衙门的吃喝拉撒全要管。
    这样的结果初期建设新制度时还可行,但是慢慢地变得效率极低,现在必须要改!”
    朱翊钧的声音清朗,钻进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为了提高施政效率,内阁、布政司和郡县要各自承担自己的职责。
    内阁和少府监负责一定规模以上的工农商建设,各省布政司负责一定规模以下的工农商建设。
    朕在山东,给他们提了科技兴农的建议,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山东各地搞规模农业产业。
    江苏、浙江、安徽、南京和沪州也可以搞,尤其是安徽,条件跟山东类似,科技兴农,搞规模农业产业,也是一项重要战略。”
    安徽巡抚胡宗璞、布政使张嗣迪连忙应:“臣谨遵圣意。”
    朱翊钧继续往下说:“不过你们更多的应该扶助民营工商农企业,也就是一定规模以下的工农商产业。
    你们的条件独天得厚。皖南出徽商,浙江龙游出浙商,宁波出海商,还有苏南、上海,具体怎么做,我们待会再议。
    省布政司负责制度和领导该省的经济建设,资源和财富分配,各县就要主要承担起民生的职责。
    修路架桥,学校医院,粮食布匹各县百姓的吃住穿行,生老病死,是各县政事府最重要的职责。
    郡一级就负责协调各县的资源,以及监督检查.
    各司其职。”
    众臣静静地听着。
    皇上难得来一次江南,肯定会有大动作。
    一到南京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就是要启动大动作。
    现在皇上把施政意图给大家解释清楚,肯定要听入耳,记在心。
    滚滚大潮,落后一步,仕途就会差之千里。
    “现在布政司和郡县明确要承担不少职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然要人做事,那么至少要人家的钱袋是鼓的。
    皇帝不差饿兵,朕必须要让各布政司有钱去做事,所以从去年到今年,朕一直在跟张师傅,跟王子荐,跟学甫公,跟孺东公,跟王汝观和潘凤梧谈,谈财税改革,谈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分配财税,终于谈出一个稳妥的方案。
    大明的赋税分农业税收,也就传统的田赋,以及非农业税收。
    现在国库收入,非农业税收占了大头,主要分关税、工商税、盐茶酒专卖税以及其它杂税。
    关税是进出口税收,是大明在海外力行自由贸易带来的税收。
    工商税是面对企业征收的增值税、经营税等税种。
    盐茶酒专卖税则是面向个人征收的消费税,而且还是传统的丁税和人头税的变形。
    万历新政中财税改革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通过摊丁入亩,以及专卖税改革,废除了历经千年的人头税和以徭役杂役为主的丁税。
    这一部分负担,更合理地合并和转移到按亩征收的田赋,男女老少都要吃的盐,以及主要是男子抽吸的香烟等税收里”
    张四维记在心里。
    这些是必须要大力歌颂的德治仁政。
    从秦汉就开始实行的人头税和丁税,在国朝万历新政被废除了,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以前宣教的资料里,怎么对这一块宣传的比较少呢?
    太常寺的政治敏感性,还是太差了。
    这也是文明建设指导委的重要职责。
    张四维不由地腰杆一直,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些.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