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萌芽破土
第1124章 萌芽破土李统怔在原地,半天才抬头看了看李苍,开口道:“三哥没有骗我?”
李苍笑着说道:“我骗你做什么?”
他跟李统碰了杯酒,正色道:“你我都是幸运儿。”
一杯酒下肚之后,这位郑王爷缓缓说道:“在父皇眼里,你我都不算起眼,之所以能得这样的差事,一是因为朝廷新辟,父皇需要有儿子给朝廷做事,从而让咱们李家坐稳江山。”
“你我序齿较长,所以都得了好差事。”
“其二,则正是因为咱们二人不起眼。”
三殿下笑着说道:“二哥跟老五,运道便差了一些。”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因为再说下去,就太敏感了。
三皇子虽然说的委婉,但其实就是在说,在他们的父亲心里,真正是一家人的,可能就是皇后娘娘和两位皇妃所出。
其余皇子,至少是在父皇心里,是默认不会继承皇位的。
二皇子和五皇子,分别是刘皇妃跟陆皇妃所出,相比较而言,出身就更好一些,如果这二人外出掌兵,或者是掌握了一定的财权。
恐怕太子那里会不怎么高兴。
正因为父皇,要顾及东宫的念头,防止兄弟阋墙,防止父子生隙,因此他们这两个真正“庶出”的皇子,才得了两个还不错的差事。
否则,别的不说,镇守西北最好的人选,自然是二皇子秦王李铮。
李统若有所思,他低头吃了几口菜,才抬头看了看李苍,问道:“三哥怎么突然跟我说这些?”
“没有什么,只是闲聊而已。”
李苍笑着说道:“父皇用心良苦,咱们兄弟无论如何,也不能有别的心思。”
他伸手,给肃王李统倒满了酒,开口道:“四郎将来到了肃州之后,好生经营,好生镇守西北,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来,这一杯酒,为兄敬你。”
肃王年纪还小,这会儿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举杯跟三皇子喝了一杯之后,便老老实实的点头道:“三哥放心,我再过些天,就跟陈大将军出京了,等我将来到了肃州,一定替父皇,看好西北。”
三皇子笑着点头,兄弟二人又碰了一杯,他拍了拍四皇子的肩膀,开口道:“将来的日子还长,你我兄弟二人,处境类同,往后要多多亲近。”
“将来四郎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做兄长的,绝无二话。”
四皇子起身,两只手端着酒杯,敬酒道:“多谢三哥。”
四皇子起身,拉着他坐了下来,微笑道:“兄弟之间,这么客气做什么。”
“来,吃酒。”
二人碰杯,一饮而尽,三皇子正色道:“祝四郎跟随陈大将军,一路顺遂。”
二人再一次碰杯。
“谢三哥吉言!”
…………
转眼,又过去了几天时间。
甘露殿里,陈大一身武官袍服,对着天子躬身低头道:“陛下,臣明日就要离开洛阳,回到西北大军,收拾军队了。”
此时,皇帝陛下心里的阴郁,已经散去了一些,他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这一路遥远,让你跑来跑去,也是辛苦了。”
陈大连忙低头:“这都是臣应该的。”
他顿了顿,才说道:“四殿下说,要同臣同行,学一学军旅,臣想问陛下,是不是要带着肃王殿下。”
“带上,带上。”
李云笑着说道:“这是我跟他说好的事情,这一趟,你就当他是你的学生,好好教一教他,如何带领军队。”
“等将来你把他教出来了,让他认你做老师。”
陈大笑着说道:“这可不敢,臣这一身的本事,至少有八九成,是跟陛下学的。”
“而且,听说四殿下要给孟…要给李大将军做女婿。”
“不着急。”
李云开口说道:“我跟他商量过了,这个女婿可以明年再定下来,反正他家里的闺女也还小,过两年再成婚也不迟。”
“我那老四的年纪,正是历练的时候,你这趟带着他,好好练一练他。”
“不过也不要太护着,成就是成,不成就不成。”
李云吩咐道:“他若是实在不成,你就给我写信,直说无妨,将来镇守西北的,不能是个无能的皇子。”
“记得实话实说。”
李云看着陈大,正色道:“不然将来西北出了事,我要记你的帐了。”
这话让陈大一个哆嗦,他抬头看了看李云,苦笑道:“那臣可不敢带四殿下了。”
李皇帝哑然道:“怎得这般胆小?”
陈大苦笑道:“莫说是臣,就是杜相公来,听到这一句记账,恐怕也要吓得不轻。”
李云摆了摆手:“与你玩笑而已。”
“咱们兄弟,还能真记账不成?”
“你好生带着他,我只有一个要求。”
李皇帝正色道:“我这活蹦乱跳的儿子,你不能给带死了,只要能活着回来成婚,别的怎么都成。”
陈大连忙拍着胸脯,笑着说道:“就是臣死了,四殿下也一定安然无恙。”
“你也不能死。”
皇帝绷着脸:“你死了,岂不是让我折损一员大将?”
这就是老兄弟之间的玩笑了,陈大哈哈一笑,对着皇帝抱拳道:“臣遵命!”
说完这句话,他低头道:“臣就不打扰陛下了,臣告辞。”
皇帝“嗯”了一声,叹了口气:“一路保重,早些回来,到时候常驻洛阳,咱们老弟兄,也能常聚在一起说说话,吃吃酒。”
陈大闻言,也是鼻子一酸,低头应了声是,然后毕恭毕敬的行礼,退出了甘露殿。
他刚刚走出甘露殿,就看到杜相公迎面走来,陈大连忙上前抱拳道:“杜相公。”
杜谦看了看陈大,先是拱手还礼,然后上前拍了拍陈大的肩膀,笑着说道:“伯忠这是来跟陛下辞行?”
“是。”
陈大笑着说道:“下官明后年,就要离开洛阳了。”
杜相公点了点头。
“伯忠贯通西域,功勋卓著,将来要名垂青史了。”
“不敢。”
陈大连忙说道:“单说贯通西域,下官还不如杜相出力多。”
杜谦哑然,二人客套了一句,才行礼分别,告别之后,杜相公一路进了甘露殿,见了皇帝陛下,将手里准备好的文书,两只手递到了皇帝陛下面前,开口道:“陛下,这是中书按照陛下的要求,拟定的有关文书,一是严厉申饬地方衙门,让他们从现在开始,严查拐卖诸事。”
“二是限制江东道各作坊,禁止用奴工做工。”
“尤其禁止各工坊,用拐卖来的人口做工,一经发现,一律严办。”
李云接过文书,认真看了一遍,等到他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之后,才放在了桌子上,开口道:“就这么办罢。”
杜谦看了看李云,开口说道:“陛下,江东道布政使,这几天也送来文书,说是有商船,从南洋运回来一些南洋人,被当地的商人送进工坊里做工…”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江东道包括金陵府,各州县,在今年年底之前,厘清户籍,将所有大唐子民,登记入册,不许有任何遗漏。”
听李云这么说,杜谦立刻会意,没有再说什么。
皇帝虽然没有表态,但这么说,其实就已经表态了,只要不把大唐子民伪装成南洋人做工,朝廷暂时不会过问。
至于将来会不会过问。
那也是将来的事情。
至少在这种萌芽时期,朝廷不会过问。
杜相公又跟李云汇报了一些江东道的情况,然后开口道:“江东的事情,张遂很熟悉,臣的意思是,让张遂再去江东,监督一段时间,等明年,再让他回淮南道。”
李云点头:“好,中书给他行文就是。”
杜相公看了看李云,过了一会儿,才低声道:“陛下,这些地方上出现的工坊,每个月都给江东衙门,贡献了不少税收,臣这几天粗略算了一下。”
“如果各地,将来普及新政之后,都能实现江东道这样的收入。”
杜相公扭头看了看殿外,喃喃道:“朝廷岁入,要猛增一大截了。”
李云点头,默默说道:“商税将来的潜力,要远远胜过田税。”
“所以眼下…”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要先允许这些商业工坊发展起来。”
说到这里,李云看向杜谦,补充道:“但是不能太急,步子要稳,江东道…”
“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了。”
杜谦想了想,开口说道:“陛下怀有圣人之心,这些问题在陛下这里是问题,但是对于朝廷来说,便不是什么问题。”
李云想了想,才“嗯”了一声。
“不错。”
他看向杜谦,自嘲一笑。
“我的确是有些妇人之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