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们背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们背

    第1022章 苦一苦士人,罪名他们背
    送走太皇太后与向太后,赵煦的脸色,瞬间就变得冰冷了。
    “童贯!”他轻声唤着。
    童贯来到他面前,弯下腰来:“大家有指挥?”
    “派人去问问梁从政……”赵煦冷声道:“今日是谁向庆寿宫通风报信的!”
    “知道了就回来告知我!”
    这次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个好事。
    因为它提醒了赵煦——这个宫里面,它还有奸臣啊!
    但赵煦并不打算拔了它。
    这就像现代的反谍,已经暴露的间谍,有些时候并不需要抓捕。
    只要盯着他就行了。
    这样既可以麻痹敌人,也方便后续顺藤摸瓜。
    “诺!”
    “对了……”赵煦叫住童贯,想了想吩咐道:“再去趟都堂,传我的口谕给都堂的诸位相公……”
    赵煦的眼中,闪过狡黠的神色:“就说:朕今日乏了,其他事情明日再说!”
    都堂宰执们,急着来见他。
    当然想要让他下诏赶紧放人了。
    毕竟,士人都已经被打了一顿,再去追究是谁打的,就多少有些不礼貌。
    但,开封府一下子抓了这么多的士人,在舆论观瞻上确实不好。
    赶紧放人,息事宁人才是正道。
    如此一来,一两个月后,连被打的士人,也会忘掉自己曾被官府打过一顿。
    这都是常规操作。
    但,赵煦却想多关那些人一夜。
    让他们冷静冷静,同时也叫后来者戒。
    当然,真正的目的,其实隐藏在以上所有原因之外。
    等童贯下去传旨,赵煦就站起身来,走到福宁殿后的御园,坐到那张孟卿卿带着人,亲手所做的秋千上。
    随着秋千的轻轻晃动,初夏的凉风,拂过御园中的姹紫嫣红,蝴蝶飞舞,蜜蜂往来,刚刚孵化出来的鸟儿在树冠的鸟巢里,叽叽喳喳的向着亲鸟乞食的声音,伴随着风传入赵煦耳中。
    风也带走了赵煦的低语:“这一次……朕可是肉身当了垫子啊!”
    是的!
    他是故意的,故意把事情搞大的。
    在一开始,就准备好了打人。
    甚至,哪怕士人们不闹事,他也会命石得一的探事司混进士人队伍里的内线煽动闹事,从而给铺兵打人创造合法理由和借口。
    这就叫以身入局!
    而以身入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吸引注意力,或者说带偏大众的关注方向。
    现代有句话叫: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
    如今也是一般。
    大宋立国这么多年,科举时士子闹事,早就是寻常。
    就连汴京人都已习惯了。
    但,落榜士子挨打,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样一来,所有人的注意力和舆论的关注焦点,就都集中到了士人被打上去了。
    再也没有人去关心其他事情了。
    比如说,这次科举录取名单中,除了排名第一的公考吏员外。
    来自江宁书院的学子,也有十余人成功上岸。
    也比如说,这次科举改革,向偏远州郡进行了政策倾斜。
    熙州、兰州、会州、河州、岷州等州,第一次出现了进士。
    此外,梓州路、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等万年科举老大难的地方的过省名额,也都有增加。
    好多,从来没有出过进士的州郡,这次都有人上岸。
    虽然,这些人很少,基本都是一州一个。
    而且,排名都在六百八十名之后。
    可若有人好奇,去翻这些人的卷宗的话,恐怕会破大防——艹!这写的什么小学生文章?
    义理都不通,放我老家,别说发解试了,怕是连州学都考不进去!
    舞弊!赤裸裸的舞弊!
    此外,这次科举,赵煦还放宽了藩部考生的限制。
    于是,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吐蕃人进士。
    兰州李玄令。
    其父是结河藩部巡检使李临占讷,其祖父是李都克占,曾祖则是大名鼎鼎的吐蕃曹操——李立遵。
    嗯,就是那个当年想把唃厮啰当汉献帝养,结果却被反杀的吐蕃大首领。
    李立遵虽死,但其影响力却并未消失。
    至今,依然在青唐吐蕃诸部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毕竟,在唃厮啰之前,李立遵、温逋奇才是青唐诸部的主人。
    而唃厮啰呢?
    除了赞普嫡系外,最大的标签就是——西域奴隶。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李立遵、温逋奇是唃厮啰的恩人。
    哪怕,这两人都心怀叵测。
    可没有他们,唃厮啰算什么?
    怕是早就死在西域了。
    当然了,吐蕃人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赵煦懒得去管。
    他关心的只有——李玄令这个有史以来第一位吐蕃进士的政治身份!
    只要其回到熙河路,所产生的政治效应,将是无比巨大的。
    吐蕃人、党项人、羌人甚至回鹘人,都可能因此被影响,进而使大宋朝在整个西北甚至西域的政治影响力增加!
    毕竟——这可是汉家进士!
    托大唐的福,汉家进士,在天下列国之中,都已经和文曲星、文殊菩萨座下弟子、童子等挂钩。
    牛逼,已成了进士在很多少数民族眼中的代名词。
    这个时候,一个吐蕃人,而且是李立遵嫡脉,成为大宋进士。
    这造成的影响,恐怕不亚于,元祐元年宋军击败西夏带来的影响力。
    可惜的是,如今,已非盛唐时节。
    今日的大宋,北方有辽国,西北有西夏,南方还有交趾。
    而且长期受制于辽国、西夏,特别是辽国这个恐怖的庞然大物,在地缘上给大宋带来了窒息般的生存压力。
    于是士大夫们的华夷之辨思想,开始全面觉醒。
    对于藩部和蕃官,他们不止在政治上限制、歧视。
    还在包括科举在内的所有地方,对其严防死守。
    别说是吐蕃人了。
    就算是属于大宋自认的领土上的西南土司家里的孩子,在过去也不被允许科举。
    赵煦即位后,才将这个限制,悄悄的予以废除。
    这些都很正常。
    是一个帝国在收缩时的自我保护。
    太宗之后,大宋上下就知道了,大唐的版图,已不可能恢复。
    能守住现有的领土,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澶渊之盟后,靴子彻底落地。
    既然如此,在对外方面,保守、收缩、内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而赵煦打算对外扩张,自然,就要捡起大唐的胸襟,海纳百川,对少数民族的将领、贵族,一视同仁。
    只不过,猝然从收缩转向扩张,恐怕没几个人能适应。
    尤其是舆论!
    所以,赵煦没有办法,就只能苦一苦落榜士人,罪名也让他们去担!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