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1079章 寻矿001号立大功 周前进 李爱国要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79章 寻矿001号立大功 周前进 李爱国要造

    【寻矿001号】离开京城后,日夜兼程朝着赣省奔去。
    列车上,唐队长带着勘探队员们打开辐射检测仪器,安排了值班表,保证有仪器24小时开机。
    最开始的时候仪器发生了一点小故障,都被宗先锋排除了。
    一直到进入赣省,奔驰了几百里,辐射检测仪器都没有任何反应。
    唐队长和队员们也见怪不怪了,碰到铀矿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要是随时能发现辐射,大家伙就该搬家了。
    为了防止沿途没有铀矿,他们已经在监测点放置标准放射源,此行只需要试验列车的设计没问题。
    宗先锋还是第一次参与这种项目,开始的时候对一切都感到很新奇,时间久了,也觉得乏味了。
    每天工作就是培训勘验队员,顺带着维护寻矿车,工作很轻松。
    “要是能找到铀矿就好了。”
    这天深夜,宗先锋刚入睡就听到了外面传来了警报声。
    李爱国为了防止发生漏检事故,特意加装了警报器,尖锐刺耳的警报声能传数百米远,即使是列车的喧嚣声也遮掩不住。
    此时列车也开始急刹车了,这是按照规定停车。
    宗先锋意识到可能检测到辐射了,也顾不得穿鞋子,来到操作室。
    “怎么样,唐队长?”
    唐队长已经提前到了,此时正在检查仪器,确定仪器没有问题后,兴奋的说道:“刚才接收到了辐射,参数值挺高,可能是一座铀矿,马上向部里面发报。”
    按照计划,寻矿列车发现异常辐射后,将由当地勘探队进行进一步检测,寻找辐射源。
    部委在接到电报后,迅速把动员了位于赣省的316和715两支勘探队携带仪器,奔赴坐标点。
    寻矿列车则继续高远,在深山中继续捕捉那微乎其微的辐射。
    寻矿列车很幸运,一路上又捕捉到了两个辐射点,都用电报发了回去。
    等寻矿列车完成整条线路的勘察工作后,部委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勘探队完成了对三个异常点的检测。
    经过初步检测,可以确定山中存在三个铀矿,其中一个比较大一点的位于布水地区,被暂时命名为布水铀矿。
    铀矿的规模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勘察,目前部委已经开始规划了。
    两个小点的铀矿,似乎并不具备开采价值,等有时间再进行下一步勘察。
    “没想到仅仅跑了一趟,就能发现三座铀矿,这玩意简直是神了。”唐队长知道寻矿列车是个好东西,但是也没想到竟然有如此重大的成果。
    【寻矿001号】的表现也引起了部委的注意。
    铁道寻矿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唐队长等人即将赶赴复建那边,宗先锋完成了任务后,便返回了京城。
    李爱国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正在轧钢厂的锻造车间内,盯着刘海中和另外两个老师傅锻造风扇的叶片。
    这阵子李爱国也没闲着,利用轧钢厂的设备制造出了扇叶的原胚。
    由于扇叶的弧度问题,需要多个七八级锻造师傅配合,刘海中对厂里的工人知根知底,推荐了两人。
    三人组成了锻造小组,采用了微铸锻成型与铣削加工交替进行的方式,可以抑制变形并提升力学性能。
    简单来说,就是先对原配进行高温加热,温度控制在1100-1200c,随后进行铣削进出气边飞边。
    这项工作不能一次干完,需要进行锻造成型曲面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弧度的均匀性。
    工艺的难度很高,即使老师傅们也累得满身大汗,前两个扇叶因为在锻造的时候,出现了误差而报废。
    一直到第三个扇叶,才算是成功,而同样的扇叶需要十八片。
    刘海中趁着休息的时候,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疑惑的问道:“爱国,这玩意就是为了做风扇?我怎么感觉比军工产品还要麻烦。”
    这话倒是没错,这种扇叶如果放大尺寸的话,完全可以用在飞机涡扇发动机上。
    “这是设计要求,二大爷,这次麻烦你了。”李爱国笑呵呵的递过去一包烟。
    “咱都是邻居,帮点忙是应该的,再说了,你们前门机务段还额外给了补贴。”刘海中接过烟后,朝着那几位师傅喊了声:“这是爱国同志的烟,大家伙都过来休息会。”
    那两个老师傅听到喊声,也丢下工具聚了过来。
    一边抽烟,老师傅们扯起了闲话。
    一个师傅抽口烟道:“这扇叶的难度很大,以后估计很难量产吧?”
    “这只是实验品,等量产的时候,会设计专门的机器生产。”李爱国早就计划好了,靠人工制造扇叶的速度太慢了,有一种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可以直接实现批量生产。
    只要把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搞出来,需要精密的配件,这就需要多轴机床的配合了。
    事实上,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本身就是一种大型高级数控多轴机床。
    这实际上是利用机床来制造机床。
    没办法,没有高精密度的配件,就不可能实现高精密度的生产活动。
    这也是国外禁止多轴机床出口的真正原因。
    虽然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没办法跟后世那样实现全自动化,也可以设置多个工序,完成量产。
    只是由于弧度需要参数,还需要等样品扇叶做好之后,才能开始设计。
    另外,铣车复合加工中心要进行电气化改造,需要宗先锋帮忙,还有电动马达的改造也要提上日程了。
    “宗先锋这小子该回来了吧?”
    正想着,李爱国接到了宗先锋回到京城的消息。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扇叶,接下来就按照第一个的经验制造就可以了,由刘海中盯着。
    中午的时候,李爱国吃完午饭回到了工作室。
    宗先锋正在跟那些技术员们讲勘探的事情,在大山里坐在火车上奔波,能看到山上的老虎。
    “要不是没带枪,我当时就冲上山,帮大家伙搞一张虎皮了。”
    正说着,看到李爱国进来,宗先锋连忙站起身。
    “爱国,我回来了。”
    “回来的正好,扇叶估计有两天时间就能造好了,电动马达就交给你了。”
    “你放心吧。”
    宗先锋现在是电气专家,这点小事难不倒他。
    宗先锋拿着图纸就要回办公室,又被李爱国喊住了。
    “有时间的话再找几个帮手,咱们工作室太缺电气工程师了,最好是能扛大梁的那种。”李爱国给宗先锋递了根烟。
    宗先锋觉得李爱国这理由有点奇怪。
    现在工作室内的电气设计能够按时完成,这听上去像是找人替代他。
    见李爱国没有解释的意思,宗先锋只能点头道:“有个朋友想要调过来,他的水平不比我差。”
    “能力是其次,关键是思想觉悟。”李爱国道,现在工作室不缺少人材,缺少的是可靠的人才。
    “那朋友名叫周高远,父母都是归国教授,他本人在小美那边就加入了组织。”宗先锋详细介绍了周高远的情况。
    周高远是国外的大学毕业生,回国后被分配到一所高校里担任讲师工作,他本人则非常希望能从事一线研究工作。
    前阵子跟宗先锋一块闲聊时,表达了想进到前门机务段工作室的想法。
    宗先锋希望能调周高远到工作室担任副手,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提了出来。
    “嗯,有时间的话,你再同他聊聊。”李爱国没有立刻答应下来,打算让气象站那边查清楚后,再做决定。
    现在扇叶由轧钢厂制造,宗先锋造马达,涡壳归整备车间生产,李爱国发现自己似乎成了闲人。
    下午的时候,李爱国去了一趟工作室,让人抽调了周高远的档案资料。
    周高远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国后在大学里担任教授职务,人很年轻,也就比宗先锋年长两岁。
    档案上看不出什么问题,李爱国又请老猫派人摸摸底,要是可以的话,就把人调回来。
    做完这些事情已经下午三点钟了。
    考虑到今天要带陈雪茹去医院检查,李爱国便请了半天假。
    检查结果一切正常,预产期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
    回来的路上,李爱国带着陈雪茹拐到菜市场,买了一条鱼,一只鸡,才回了四合院。
    “晚上改善伙食呢?爱国。”许大茂从后面蹿出来。
    他身上穿了一件整齐的中山装,头发也打理得一丝不苟,看上去要去什么重要场合。
    李爱国打了招呼,问道:“大茂哥,干啥子去?”
    “你忘记了,明儿是贾张氏结婚的日子,我代表的是四合院,得穿的体面点,不能丢人。”许大茂拉拉自己的中山装,挺起胸膛:“看看,怎么样?”
    其实许大茂的衣服有点大了,看上去像是穿着中山装的猴子,搭配了张驴脸,李爱国还是竖起了大拇指。
    “不错,很不错。”
    “那是,这可是我了十来块钱在百货商店买的,高档毛料中山装呢。”许大茂现在也算是有钱了,飘了。
    三大爷虽从山下摔下来,摔了个半死,但是并没有放弃跟许大茂合作。
    他腿上的伤势还没好,就让阎解成代替他充当人力发电机。
    这阵子许大茂靠着节省汽油钱,足足挣了十几块钱。
    闲聊两句,李爱国还要回去做饭,便带着陈雪茹回去了。
    隔天一大早。
    天刚蒙蒙亮。
    李爱国就被大院外的喧嚣声惊动了。
    走出院子一看,只见外面发来一场惨烈的毛驴车事故。
    阎解成站在那里跳着脚喊,李爱国也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了。
    这次是七八个人一块回去,借不到那么多自行车。
    正好隔壁大院的老王头养了头驴,靠着拉煤球赚生计,便借来了。
    只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毛驴车不是谁都玩得转的。
    几人都不会驾车,贾东旭喊了几声,毛驴一动不动,他急了,扬起了鞭子,“啪”的一声,给毛驴来了一下子。
    毛驴当时就愤怒了起来,它瞬间提速,喘着气,朝着前面没命的往前奔。
    后面的架子车撞在了大树上翻车了,贾东旭,易中海还有秦淮茹都被甩下来了。
    这还不算完,说话间那毛驴甩开驮梁,竟然朝着阎解成奔来。
    阎解成正在幸灾乐祸,看到这情况,妈呀了一声就往院子里跑。
    李爱国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缰绳,猛地一逮,毛驴立刻老实了下来。
    阎解成进到院子里,看到毛驴被李爱国制服,这才敢走出来。
    “爱国哥,你还能降服毛驴?”
    “毛驴都有脾气,要不然也不会有老倔驴的说法了”李爱国说着话,将驮梁给毛驴戴上,还装了夹伴子,顺手在毛驴的屁股上拍了拍。
    毛驴乖乖的将屁股对准向后退,站在两沿条中间,这时李爱国便拴好肚带。
    “这简直是神了。”许大茂可是见识了这老倔驴的厉害。
    刚才要不是他跳车跳得快,这会也该跟贾东旭一块躺在地上了。
    “顺毛驴说的就是这种驴子,你要顺着它来,要把它当成朋友,它才能听你的。”李爱国将鞭子交给许大茂:“这鞭子不是用来打驴的,你拿着站在左边,防止架子车脱轨。”
    “好勒!”许大茂感觉自己已经学会了,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拉着缰绳。
    果然,轻轻拉了一下,毛驴就开始往前面走。
    “上车吧,今天我赶车。”许大茂嘚瑟起来。
    易中海、阎解成、贾东旭和秦淮茹几人上了毛驴车,许大茂牵着毛驴车离开四合院。
    刚出京城,毛驴就站在路边一动不动了,许大茂一句一个好大哥劝了半天,毛驴就是不动。
    这会几人也不敢打驴了,担心再把他们掀下去。
    贾东旭出了个主意:“我记得李爱国拍了驴屁股”
    说着话,他就伸手在驴屁股上啪啪拍了两下。
    噗呲。
    毛驴屁股一撅。
    一坨乌黑的玩意喷出来了。
    正好贾东旭坐在前面,脑袋正对着洞口,结结实实的被喷了一身。
    贾东旭:“.”
    许大茂、阎解成、易中海、秦淮茹:“.”
    “爹,你是个屎壳郎!”棒梗兴奋起来。
    “糟糕,好像忘记交代他们,毛驴走一阵子了,要解开驮梁拉到路边,拍拍毛驴的屁股,让毛驴解决生理问题。”
    李爱国来到前门机务段的时候,才想起来。
    不过此时他已经顾不得关注这些事儿了,因为周高远已经等在了工作室门口。
    老猫带人详细调查了周高远,确定了此人没有问题后,李爱国便以前门机务段工作室的名义,把周高远调了过来。
    今天正是周高远来报道的日子。
    “高远同志,你好。”李爱国向周高远握了握手。
    此人身材消瘦,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胸前插着一根钢笔,浑身散发着研究员的气质,是个好帮手。
    李爱国打量周高远的时候,周高远也在观察李爱国,他只有一个念头,此人太年轻了。
    “爱国同志,你好,你好。”
    “听说你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李爱国将周高远请进办公室内,倒上一杯茶水递过来。
    周高远接过来,抱在手里,点头:“我学习的是机械设计,兼修了电气化,老师是帕森斯教授。”
    “帕森斯教授?获得小美家技术奖的那位?”李爱国感觉到自己捡到宝了。
    帕森斯的名气在这年代不算大,但是他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车床,虽然很简陋,却被誉为现代数控机床的技术原型。
    “您听说过帕森斯教授?”周高远觉得惊讶。
    帕森斯教授目前在学术界只能算得上是二流教授,没有得过什么大奖。
    “咳咳,在期刊社看过帕森斯教授对计算机操控车床的一些论文。”李爱国点头。
    “老师确实对这方面的技术挺感兴趣,只是没有什么实际进展。”
    这边闲聊着,邢段长敲开了办公室的门。
    “爱国,你要的那些设备,一机部的同志给送来了。”
    李爱国等待多轴车床有段时间了,当时便带着周高远和宗先锋等人,来到了隔壁实验室内。
    由于需要躲过审查,多轴车床是以配件的方式运送过来的。
    甚至为了运输一些关键部件,需要费数倍的资金,购买不需要的产品。
    虽然没有完整的图纸,不过周高远以前在小美家操作过这种车床,还研究过。
    在众人的配合下,只是了两个小时的时候,就组装完成了。
    “这是用的合金钢?”邢段长今天没有别的工作,一直在工作室里盯着,看到李爱国准备的材料有些吃惊。
    “就是合金钢。”李爱国点点头,肯定的回答。
    宗先锋和周高远做好准备工作后,开启了机器实验了一下,组装的工艺不错,精确度在标准范围之内。
    “听一部里面领导说有厂子正在研究三坐标铣床?跟这玩意差不多吧?”邢段长看完了测试之后,问道。
    “加控制器的那种?听说了。”李爱国点点头。
    这年代国内其实已经开始开发晶体管三坐标铣床了,也算是紧跟国外开发数控车床的步伐。
    只是李爱国不清楚目前的进度,并且三坐标铣床的局限性太大了,只能加工一些简单的配件。
    晶体管控制器由于可运行程序有限,只能实现半自动操作,对于工艺的提升不大,这条路走不通。
    高端车床迟早要走上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路线,可以设置各种参数。
    “那咱们能不能改装成晶体管三坐标铣床?再放一颗卫星?”邢段长有些期待的看着李爱国。
    李爱国摇头:“我对晶体管控制器的了解不多,暂时是不行了。”
    邢段长顿时有些失望了。
    “你这是在设计什么?”邢段长看到李爱国拿出图纸交给宗先锋,开口问道。
    “设计一款新式车床,五轴的。”李爱国回答。
    “啊?!”刚才还有些失望的邢段长此时瞪大了眼。
    “五轴?这不是比三坐标铣床还要先进?”
    “确实,这次想搞一把大的。”李爱国嘿嘿一笑说道。
    邢段长听到这个,来了兴趣,索性给李爱国递根烟,开口说道:“我听听你的想法。”
    “厂长,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李爱国考虑到实验室禁止抽烟,将邢段长拉了出来。
    “现在红星计算所那边已经能生产专用于车床的小型机了,相关程序可以随后摸索,用复杂的程序来控制车车床,再多搞几个加工轴,可以多角度加工。”
    邢段长抽着烟,都愣住了:“你确定小型机能控制车床?还可以调整角度?还是多轴的?”
    “我把这玩意叫做铣车复合加工中心。”
    邢段长真的愣住了,他还没听说过这种车床,确定能搞出来?
    “段长,我这一步是不是跨的有点大了?”李爱国也能理解邢段长的惊讶,这种车床已经算得上真正的数控车床了,国外还没研究出来。
    邢段长意识到自己有些没见过世面了,立刻摇头:“干,你放心大胆的干,咱们铁道人就要有敢于人先的勇气,需要什么,段里面尽量配合。”
    李爱国已经开始想象真把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后是什么效果了。
    以后要造什么精密配件,就不需要再到处找人帮忙了。
    “不过这个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的体积应该很大吧?”邢段长说完之后,又问道。
    “确实不小,比从老毛子那边进口的一般大型车床还要大。”李爱国比划了下。
    “看来咱们前门机务段又得盖房子了。”邢段长抽口烟说道:“现在京城的地块越来越少了。”
    李爱国:“.”
    “跟你开玩笑的,规划局那边又给咱们批了一块地,你想盖多少加工中心都可以。”邢段长见吓唬李爱国,笑呵呵的说道。
    邢段长的话提醒了李爱国,前门机务段工作室以后的业务越来越多,需要建造不少研究所。
    现在趁着京城的地价比较低,可以趁机多拿一些,以后就算是盖成职工宿舍也合算。
    “能多拿地块,尽快多拿一点,咱们西边不是还有个粮站打算迁走吗,把那块地也拿下了。”
    “行,我明天就去找规划局。”邢段长点头答应下来,这事儿的难度并不大。
    最关键的,是不是能把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造出来?
    “有多大把握成功?我不懂这玩意,不过看起来挺难。”
    “我也不知道有多大把握,反正尽力去做。”李爱国老老实实的回答。
    这次的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算是超越时代的科技了,即使简化版本,难度也很大。
    “大胆去做,不要怕是失败,失败是成功他娘嘛。”邢段长一点都不担心。
    李爱国这次就算是没成功,谁也不敢说啥闲话。
    要是成功了,那绝对是一枚通了天的大火箭。
    邢段长离开工作室后,并没有把这件事汇报上去,毕竟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他不想给李爱国压力。
    李爱国这边也不着急,反正有了刘海中和那几个老锻工,可以先造几十台风扇给车间装上。
    至于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慢慢搞就是了。
    多轴车床组装好后,李爱国就开始安排后续的工作,野生汽车专家等几个老师傅负责零配件加工。
    宗先锋和周高远则根据图纸制造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的电路。
    红星计算所那边的夏教授也联系了,答应派遣几个计算机程序员过来,根据实际情况编造程序。
    这一点至关重要。
    工业程序的难度不在程序本身,如何建立相关参数模型才是真的要命,能完整理解工艺流程,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伙都有活儿干,都很高兴。
    李爱国一直忙碌到六点钟才下班,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辆毛驴车晃悠过来。
    毛驴车上。
    易中海,许大茂,贾东旭个个带伤。
    尤其是许大茂,那身崭新的中山装被撕成了两半,这会心疼得直掉眼泪豆子。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